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自然环境整体性导学案
1自然环境整体性导学案【考情解读】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重点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分解呼吸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2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例(1)气候与土壤①寒冷气候→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②从干燥的荒漠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风化壳逐渐加厚。(2)生物、人类活动与土壤(3)地形与土壤①山区,导致土壤发生垂直分化。②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深厚土壤;平坦地区,发育深厚土壤。③阳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但蒸发大,水分比阴坡差。④迎风坡:水分比背风坡好。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南方低山丘陵区,如图所示。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例:读下面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3(1)将下列地理事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处。①水土流失②鸟类、兽类减少③生态失调④生物多样性增加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⑥气候恶化⑦水旱灾害减少⑧十地沙化⑨牛态系统良性发展(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解析】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其他组成要素作用十分明显。热带雨林对气候的影响尤其显著。滥伐森林造成许.多环境问题,生态平衡会失调。如何解决生态平衡失调的问题,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我国在许多山地、丘陵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三、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核心考点突破考点一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4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考点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读下图,回答2~3题。2.图中体现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①循环功能②转化功能③生产功能④平衡功能A.③B.④C.③④D.①②③④[来源:学科网ZXXK]3.图中地理要素产生的新功能,一起参与作用的圈层是()①生物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三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来源:学,科,网]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1~2题。51.东北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土壤特征不同,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2.能表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大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4.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7.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8.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沙漠地区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69.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A.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B.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C.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D.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10.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11~12题。11.“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12.“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13.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____;土壤有机质含量________;植被________。(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7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材料二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材料一: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略图。材料二:C湖中的湟鱼是我国唯一高寒咸水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湟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产卵。近年来由于该流域地区人类活动,加上气候变化,入湖河水大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8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C湖湟鱼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8分)(2013新课标Ⅱ)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2)读图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知识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来源:学.科.网]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性)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10影响因素[来源:学科网]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来源:学*科*网Z*X*X*K]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沿海←内陆←沿海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③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④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⑤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11二、非地带性(地方性)现象及其原因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2.意义: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3.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如下表: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12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河水灌溉(2)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②山麓的
本文标题:自然环境整体性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