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富国强军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富国强军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富国强军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富国强军共筑长城1富国强军共筑长城加强国防教育,不仅是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防、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感到,抓好新形势下的全民国防教育要注重在强化“五个力”上下功夫,才能保持国防教育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要坚持各级联动开展教育,增强教育普及力。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政、军、民、学等各个层面和多个领域,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整体抓国防教育的良好局面,构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高效运作的国防教育网络体系。在教育中,既要坚持全民教育,又要注重抓重点推普及。在重点抓好党政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国防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普及力。要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教育,增强教育影响力。利用元旦、春节、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全民国防教育日、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等重大节日,组织社会各界祭扫烈士陵园,走访慰问军人军属,举办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会,组织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开展军民联欢、军地共建和拥军优属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军地沟通,促进军民感情,不断扩大教育影响力。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教育,增强教育辐射力。充分发挥我区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戚继光纪念馆、汪秀福烈士纪念馆、大陈岛青少年宫、武警支队等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参观、瞻仰和“军营体验日”等活动,让人们在亲身感悟、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知识教育和革命传统熏陶,磨练精神意志,增强教育辐射力。要利用灵活方式方法开展教育,增强教育吸引力。把国防教育融入到群众性、经常性文化活动之中,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如:请老战士讲战斗故事,请英模人物作先进事迹报告,在全区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比赛,在机关举办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在广场组织国防知识有奖竞猜,在社区组织国防教育板报展评等,不断吸引群众参与,增强教育效果。要利用现代传媒开展教育,增强教育渗透力。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发表国教委领导动员讲话,刊登国防教育活动启事,播放国防教育宣传口号和经典爱国主义影片。通过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网络,向广大手机用户发送国防宣传短信,普及国防法律法规,让群众随时随地接受国防教育,增强教育渗透力。追忆历史,伟大的民族精神熠熠生辉。那曾是一段灾难深重的历史,“北平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魔爪,疯狂地伸向华夏大地,中华民族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危机;那曾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六年的局部抗战加上八年的全面抗战,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国家挽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谱写了一曲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英雄赞歌;那曾是一刻令人屏息的历史,65年前,当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下投降书的一刻,一段屈辱的历史就此终结,一个伟大的民族浴火重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忘记历史则是一种背叛,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不能忘记曾经的屈辱,尤其不能忘记那些在抗日战争的血火淬炼中,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无数中华儿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回望抗战,从杨靖宇、赵尚志、左权、马本斋,到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谢晋元……再到数不清的无名英雄,但凡有丝毫民族血性的人,皆担负起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如此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如此壮怀激烈的赴死决心,如此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此团结一致的顽强意志,唤起了整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融汇成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国人民抗暴御侮的力量源泉,这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锋利武器,这是历史与先烈留给后来者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珍爱和平,历史的警示教训永不忘记。抗战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也早已尘埃落定,和平与发展,这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对于饱经战争创伤的中华民族来说,没有什么比和平更珍贵的了,然而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懂得反省的民族,十四年抗战,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国耻,永远的警钟,永远的反省,它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国力落后就要挨打,放松警惕就要挨打,武备松弛就要挨打!发生战争的危险时刻存在,它警示人们,对和平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珍爱和平,希望化剑为犁。但是,为了和平,必须铸剑;为了和平,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不珍爱和平是可悲的,但认识不到为了和平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更是不可原谅。在这个世界上,和平是强者的和平,是实力、力量的均衡。一个国家要对战争说不,必须要以强大的实力作后盾,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任何期望通过祈求来实现和平的想法,都是迂阔之见,都是天真的幻想。能战方能言和。在战争没有彻底消亡之前,只要战争的根源还在,战争的策源地还在,对军队来说,只有善于辨析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时刻准备战争,才是对和平的真正保护,也才是对和平的真正珍爱。这也是抗日战争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牢记使命,浓烈的爱国热情化作精武动力。在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作为军人,应当牢记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品质修养,努力提高爱军习武的职业道德水平。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业绩。这种精忠报国、威武不屈的崇高精神,来自于广大官兵始终把自身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把英勇抗敌、浴血奋战作为革命军人的崇高职责,牢固确立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流汹涌逼人,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紧迫而繁重。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要不断激发官兵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克服长期和平环境下形成的当“和平兵”思想,坚持爱军习武、爱岗敬业,深化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明确爱国必须爱军,爱军必须习武的基本道理,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在部队上下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打赢的浓厚氛围。同时,还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求实进取的创新活力。爱国主义不能仅仅停留在热情的层面,而是要内化为过硬的能力、素质和作风,体现在扎扎实实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行动上。要发扬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推动爱国热情从感性向理性转化、从自发向自觉转化、从思想向行动转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发愤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使抗战精神发扬光大,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不竭动力。富国强军共建美丽家园2富国强军共建美丽家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是安全利益。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鸦片战争的硝烟让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空笼罩了一沉阴霾,从八国联军的炮火炸开了紫禁城的大门到九一八事变侵华日军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犯下滔天罪行!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触痛我国人之心扉,无不重伤我国防薄弱、军事力量落后之要害!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如果忽视国防建设,居安忘战、马放南山,就难以避免战争的灾祸。新形势下,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坚持各级联动开展教育,增强教育普及力。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政、军、民、学等各个层面和多个领域,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整体抓国防教育的良好局面,构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高效运作的国防教育网络体系。在教育中,既要坚持全民教育,又要注重抓重点推普及。在重点抓好党政干部、青少年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国防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普及力。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教育,增强教育影响力。利用元旦、春节、清明节、建军节、国庆节、全民国防教育日、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等重大节日,组织社会各界祭扫烈士陵园,走访慰问军人军属,举办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会,组织领导干部过“军事日”,开展军民联欢、军地共建和拥军优属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军地沟通,促进军民感情,不断扩大教育影响力。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教育,增强教育辐射力。充分发挥我区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戚继光纪念馆、汪秀福烈士纪念馆、大陈岛青少年宫、武警支队等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参观、瞻仰和“军营体验日”等活动,让人们在亲身感悟、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知识教育和革命传统熏陶,磨练精神意志,增强教育辐射力。利用灵活方式方法开展教育,增强教育吸引力。把国防教育融入到群众性、经常性文化活动之中,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如:请老战士讲战斗故事,请英模人物作先进事迹报告,在全区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比赛,在机关举办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在广场组织国防知识有奖竞猜,在社区组织国防教育板报展评等,不断吸引群众参与,增强教育效果。利用现代传媒开展教育,增强教育渗透力。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发表国教委领导动员讲话,刊登国防教育活动启事,播放国防教育宣传口号和经典爱国主义影片。通过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网络,向广大手机用户发送国防宣传短信,普及国防法律法规,让群众随时随地接受国防教育,增强教育渗透力。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巨大社会工程,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加强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更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把着眼点始终放在国防教育的实效上,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走过场等不良倾向。要从国情出发,着眼于国防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国防教育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国防教育广泛、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富国强军振兴中华3富国强军,振兴中华中国雄踞世界东方,拥有五千年璀璨夺目的文化历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也曾有过“文景之治,宣武盛世”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再到“康熙乾隆盛世”的经济繁荣、国泰民安,让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历史年代。这段辉煌历史盛世,皆因秦皇、汉武修筑万里长城,国防建设固若金汤。历代富国强军,加强国防建设,镇守边关,卫戎疆土,拒敌于国土之外,是保卫辉煌盛世的根本原因。想当年,成吉思汗铁骑大军横扫欧亚大陆,令敌胆寒!郑成功亲率三万大军,分乘船队,横渡海峡,打败荷兰殖民军,收复祖国宝岛台湾。这都是军队赫赫战功,国防强大的历史见证。然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历史上某些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败,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无一不与公民的国防观念极度淡漠、忽视国防教育有直接关系。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险些丢了社稷;万国归附的唐王朝因疏远兵事,在“安史之乱”的冲击下濒于覆灭;大清王朝为歌舞升平陶醉,而导致国破山河碎。清朝末年,朝廷腐败,闭关自守,国力衰退,国防空虚,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国门。西方列强长驱直入,蜂拥侵犯北京城,火烧园明园,大肆抢掠国宝、文物,强迫中国割地赔款,使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日本军国主义猖獗,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机,悍然发动“
本文标题:富国强军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2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