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爱我中华》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爱我中华》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爱我中华》选自语音课本第五课,歌词由乔宇作词,徐沛东作曲。这是1991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写的。歌曲唱出了56个民族团结起来建设中国的崇高愿望;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希望你能学到东西!《爱我中华》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热情豪放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2.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教学,进行各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2.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的准确掌握。3.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教材分析《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呼唤出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这首歌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歌曲是三段体曲式,第一乐段为全曲主题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奠定了歌曲的基础,主题是。第二乐段是由衬词构成的对比性段落,衬词鲜明地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三乐段,曲调高昂,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的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歌曲导入1.欣赏歌曲《中国人》。师:歌曲充满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2008奥运会刚刚过去,为了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每一个中国人都付出了努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深爱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同学们,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你们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汉族、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教师:五十六个民族生活的地区环境不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各民族的歌舞音乐也不相同。如果所有民族聚集在一起肯定非常热闹。你们想想会是什么样的场面?用一句歌声来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情吧。2.学习谱例。教师弹,学生听,请学生回答:老师为什么选了这段音乐?(音符跳跃、节奏紧凑、有能够表现快乐气氛的休止符。)(1)放慢速度演唱,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2)教师将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提示学生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3)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4)指导学生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并加上拍手,每小节四下。二、《爱我中华》歌曲学习师:是啊,五十六个民族在一起,如同五十六朵花,都竞相开放在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1.完整聆听并介绍歌曲。(1)教师连续播放各民族在一起画面。(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3)复听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段落。2.学习第一乐段。(1)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一乐段,找出旋律特点(重复旋律)、情绪特点(叙述性的语气)。(2)学生视唱,教师强调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音准。(3)轻声唱出歌词。3.学习第二乐段。(1)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边听边拍手,寻找出用“啦”唱过的旋律。(2)演唱衬词,指导学生唱准音准,并用热烈的情绪演唱。4.学习第三乐段。(1)教师出示第三乐段谱例并聆听第三乐段,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心情。(表现了爱我中华的豪情。)(2)分析歌曲表现情绪的音乐要素。(音高:每一句开头都以歌曲中的音出现;节奏:重复的节奏型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最后以连续紧凑的八分音符将歌曲推向高潮。)(3)学生自己演唱、感受、讨论、分析歌曲倒数第二小节出现休止符的作用。(积蓄力量推向高潮。)(4)学生演唱。5.随歌曲《爱我中华》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进行演唱1.按照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教师领唱、学生齐唱。2.学生齐唱的部分,自己选择表现歌曲情绪的动作配合演唱,教师指导。3.全体完整地演唱。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我们都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老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都已经了解,相信这首《爱我中华》一定会激发大家更多的爱国热情。《爱我中华》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设计思路:力求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尤其是朗读和背诵活动中,感悟诗歌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教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去引导,去点拨,让学生在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质疑的空间,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2.让学生领悟我们的祖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只有民族之间相互尊重,情同手足,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六次重复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整理分析搜集来的信息资料,让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文本,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认识。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直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那么,欣赏了歌曲之后,你想说一说自身的感受吗?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注意要求:不允许直接照搬资料来念,要选择关键的内容,用自身的话来介绍。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把作者藏在歌词中的情感挖掘出来,悟到自身的心中去,那最后才会唱出动人的歌。下面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读一读,悟一悟。(二)初读,读通读顺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提出自身不懂的问题,用“”或“?”画出来。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这两个环节所解决的主要是浅层次的生字新词的认识和理解问题。)(三)细读,读懂读透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与听歌曲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了?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健儿”“英姿勃发”等词句来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四)研读,读新读活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论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别,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根据学情发展变化的情况,作如下预设。预设一: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要让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不拘泥于课文中所提到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再走出来,说一说中华儿女爱我中华的具体表示,要让学生把平时留意的相关信息迅速从脑海中检索出来,比方“抗洪抢险的事”“捍卫边疆的事”“为祖国发奋图强,刻苦学习的事”等等。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自身身边熟悉的事情上来,发言的内容要涉和比较宽的范围,还要有代表性。预设二:点击教学软件,通过大屏幕播放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的场景,使学生目睹各族健儿在世界竞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局面。放映医护人员在非典时期救助病人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合画面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富有新意的感受来。2.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像那感人的局面。要在富有激情的朗诵中活化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抒情的痛快。3.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引读,生齐读爱我中华)。引导学生结合齐读时自身心中的感受说一说“爱我中华”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使学生感悟到每次都不同程度地爱到感染,特别是最后一句,在歌词结尾点题,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将作品中的爱国情推向__。4.赏读,读美读会。过渡: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局面,我们心潮涌动,激情澎湃,请听作者的感慨。①出示课件,播放课文录音(配有相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②介绍歌词写作的背景资料,协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爱我中华》这首歌是我国的词作家乔羽、曲作家徐沛东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扮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这首歌表示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它不时鼓舞着中华儿女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③试着背诵课文,学唱《爱我中华》。小结: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民族情,爱国情,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爱我中华》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课文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3、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我中华”这句歌词表达的感情。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具准备:歌曲《爱我中华》教法学法:导读法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3、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4、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乔羽。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教师适时补充介绍。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3、检查自读情况。4、指名朗读。5、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1)多处提到“五十六”。(2)多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不管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4)仔细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中华雄姿英发?(青藏铁路的建成)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小组比赛朗读。3、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1、小组里排练,或领唱,或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2、全班展示。3、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能为祖国、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全班交流。六、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歌曲《爱我中华》3、预习《草原》,查阅有关蒙古族的资料。板书设计: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国家雄姿英发《爱我中华》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今天我以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爱我中华》一课为内容为大家说课。一、说设计理念: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本节课。二、说教材分析: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新授课《爱我中华》。它在本单元中起着总结全单元,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五十六朵花”系列总结的作用。它体现了
本文标题:《爱我中华》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4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