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包村干部问题及解决方案总结【实用4篇】
包村干部问题及解决方案总结【实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包村干部问题及解决方案总结【实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班级问题总结及解决方案.doc【第一篇】班级问题总结及解决方案光阴似箭,转眼即逝,不知不觉本学期已经过去了一半,这一段时间我们的学习生活可谓是过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但是,在开心和快乐之余,也不能忘了发现和总结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的办法。首先,从学习方面:一:在晨练过程中,少数同学跑步不积极,女生居多,找各种理由推脱。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先采取找这一部分同学单独谈话的方式,告诉她们跑步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可以用创新的手法,变化各种形式,达到和跑步同样的效果。比如:原地高抬腿,以游戏的形式让同学们活动起来,例如“贴膏药”,既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锻炼了气息,一举两得。二:在除专业课的其他课上,很多同学的状态有所懈怠,会出现玩手机,睡觉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奖惩制度,比如,对各门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表扬并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对成绩落后的同学实行惩罚,例如扣量化分、罚扫地等等并在班上通报批评,如果下次有所进步则同样进行奖励。三:课余时间同学们没有合理利用,更多时间用来上网,玩游戏等等,没有对课堂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预习以及做课外延伸。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早晚自习”的方法,在没有课的时间,讲同学们集合到教室一起自习。普测来临之际,我们也在班里放朗诵范读,不定时的抽查同学们的即兴说话,并且说完后下面的同学要点评,说出对方存在的问题,用这种方式共同进步。其次,在生活方面:一:目前存在有个别寝室内部不和谐的情况,个别同学之间存在不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班级里以寝室为单位开展文娱活动,每个寝室必须参加,并且寝室里所有同学必须一起参加。以这种方式加强各寝室的感情,使之更加紧密。第二种,是与这极少数同学沟通,了解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寝室调整,满足同学的需要,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环境。此方法一定得是建立在特殊的条件下,当无法协调时才用。二:各寝室的卫生工作很不到位,尤其是男生寝室,内务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开展美化寝室的比赛,获胜的寝室将得到适当的物质奖励,并且该寝室没人加适量的量化分。三;班级卫生较差,没有定时打扫,导致教室里灰尘以及一些生活垃圾存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寝室轮流打扫制,一个寝室打扫一周,从男生寝室开始轮。如果在班级卫生这一项有出现被学校扣分等情况,则由该周负责打扫的寝室承担责任。根据扣分情况加罚打扫时间,并且酌情扣除量化分。四:个别同学的生活作息时间安排不当,晚上迟迟不睡觉。不仅不利于自身健康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生活,也对同寝室的同学造成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第二天晨练的点名时间提前,并且严格查人,有迟到着,扣量化分。以上是本班近期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们做出的解决措施。相信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迎刃而解的!二零一零级播主七班2011年4月13日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目前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和不知道怎么找工作的越来越多,这不仅对大学毕业生带来沉重的心里负担,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值的社会关注。就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就此我们也要针对这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找出问题所在原因并一举解决。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问题,解决方案。一、大学生就业问题1.大学生就业统计调查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为%。而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也就是说,超过15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09年,重庆市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万人,比2008年增加万人,增幅为15%。截至2008年底,全市2009年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比2007年同期低%。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空前的困难和压力。2.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1)高校扩招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从1998年的66万,到2009年的610万,10年间增幅近10倍。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人依据所谓的“常数法则”来否定扩招与就业难的联系。常数法则是指:适龄青年(18—22周岁)的总人数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其数量是不受外界影响而变化的一个常数。适龄青年的总量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不管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如何,都存在就业问题。因此,扩招与就业难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认为,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其实值得商榷。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他们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毕业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全家举债助读的学生更迫切希望获得高薪和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而且,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身份改变了,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算就业。大学生去当“杀猪匠”、当高级保姆、从事擦皮鞋的工作都谈不上体面就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如果他们没上大学,就不会有那样高的预期,或许更能够从容地就业。二是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三是扩招导致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等等。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不能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扩招,但它的确与扩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我国目前的就业矛盾既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完全脱钩,因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高校毕业生统由国家分配,根本不用考虑就业问题。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需求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高校专业设置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3)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致带来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矛盾。比如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城市第三产业的培育、转型、增长缓慢,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指数高达,远高于第二产业的。因此,当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经济、进出口、部分工业行业(汽车、钢铁)成为城市经济,乃至全国GDP增长的“核心引擎”时,关联性、内生性工作岗位却很难被经济增长带动,以致出现经济高速增长而就业岗位却增长缓慢的现象。(4)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从沿海波及内地。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裁员,至少开始调整和大幅压缩招聘进人计划。这使得本来严峻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面临近年来最冷的寒冬。(5)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生已经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招名校生”等招牌。有的人为地设置性别、身高、年龄等限制条件,门槛越来越高,致使不少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和就业难。(6)大学毕业生的过高期望带来的就业压力。现在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存在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薪酬、工作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一是毕业生期望的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薪酬定位;二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一般要求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三是在工作区域上普遍要求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而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由于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既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大学生就业解决方案1.国家政策方面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是目前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1)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2.就业市场方面我国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整顿就业市场,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立起高校之间、校企之间、政府之间、研究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协作,使之在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作用,不失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好办法。3.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在专业建设和调整上,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同时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工作,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在统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分析其就业层次和供需比,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课程建设和调整上,高校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推陈出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4.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高校要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坚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学校应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采取大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精心组织“双向选择”活动,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毕业生的供需信息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为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5.毕业生自身方面高校毕业生应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强化刻苦奋斗的精神,正视现实,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多元化就业。比如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志愿投身西部的大学生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到西部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空间,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新,有想法,有胆量,有魄力,不妨去西部大展身手,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人身价值。三、总结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大问题,由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也必须对这问题实行缜密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不可待。参考文献:教育局统计资料敬老院问题及解决方案【第三篇】敬老院问题及解决方案1.活动预案①因特殊原因导致活动无法进行时,各部长、队长应在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参与活动人员处理结果并做好解释,第一时间派出负责人前往集合地点等待以告知提前来集合的活动人员处理结果并做好解释。2.队列问题①队伍行进时,采取前压后推中协调模式,保持队伍连贯,前中后位置分别安排一位干部维持队形。②队伍过马路时需集体通过,杜绝分散通过马路。③活动后聚餐途中干部需管理好各自部员,严防与社会人员出现纠纷。3.时间概念集合时间干事为早上八点半,干部为早上八点二十,最迟出发时间为八点四十,过期不候。为避免动力不足现象,活动中应给予干事足够的关怀,促使其尽快融入到活动中并从中获取乐趣。4.经验问题干事前几次活动基本都会出现不知所措,无所事事现象,为避免此种现象的出现,干部应在平时及开展活动前对
本文标题:包村干部问题及解决方案总结【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8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