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诗歌的王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歌。它们像午夜的银河一样耀眼,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请现在回忆一下。来看看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吧!欢迎咨询!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理念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学习目标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学习重点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解题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齐读课题)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⑴“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⑵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⑴雨如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⑵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⑶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⑷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⑸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⑹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⑺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⑼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四、默写古诗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五、板书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优美乡村四月闲人少,赞美才了蚕桑又插田。勤劳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运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词语。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通过感受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儿童团员们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并能做到感情朗读。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叙事的顺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能反映儿童团员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色彩。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铺垫1、师简介:在中国的革命,曾有一个这样的事件——1934年到1936年,中国百万工农红军主力为了躲避敌人的围捕,过草地、爬雪山,历经千辛万苦,行走两万五千里,这就是长征。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在长征的过程中,一群儿童团员们的故事。2、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1、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大声读,读通、读准(2)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谁?2、初读感知(1)课文主要描写了谁干什么?把课题也说进去课文描写了一群红小鬼们(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赶大部队。解决:红小鬼(2)可以把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一下段吗?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训练概括能力,指名答。(3)二读课文,自由读。读准、读好。指名分段读课文。三、重点突破,学习第二段。1、“春意盎然”与“心急如焚”的对比,进行体会。(1)师引:孩子们离开大部队已经半个多月,于是他们决心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虽然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子们——(生)心急如焚,只顾赶路。板书:心急如焚(2)你从哪读出了他们的“心急如焚”?从“春意盎然”的环境与孩子们的行为进行对比,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板书:春意盎然(3)朗读指导:注意对比的部分朗读上的变化。2、出示问题: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时,遇见了哪些困难呢?(自学:默读为主,划一划,标一标)3、交流:(板书)累——壮胆睡大庙怕——紧挨靠着坐饿——吃供品馒头四、小结、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说说红小鬼们在前进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二、研读第二段,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1、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请再读一读课文第二段2、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1)夜宿神庙: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④感情朗读(2)朝食供品: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分角色朗读(3)点拔:进行困难描述时,都是先描写遇见了什么困难,再写红小鬼们是如何克服的,词句间透露出红小鬼们可贵的精神品质。(4)感情朗读:指名任选3~6的一节进行朗读三、交流升华,完善人物品质引语:他们的困难就这些吗?还会有哪些?他们又是怎样克服的?指名答,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一句板书: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顽强1、他们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自由交流、讨论)2、指名说一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先说遇到了什么困难,再说红小鬼们是如何解决的。说的过程中注意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有层次。3、写一写:把刚才的段落写下来。4、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的?联系妇女部长的话:有志气、有毅力……联系“历时3个月,行程1000千米”四、解读课题师引:认识了这样一群儿童团员,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个课题:沿着红军走的路你能说说孩子们是沿着红军走的是什么路呢?(现实中的路——红军的精神)五、朗读训练、作业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宋朝人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2名左右)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师: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不好?那你来读读)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三、小组交流感悟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四、品诗(一)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3.相机解:绿遍山原白满川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翁卷还被哪些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4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