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语文选修教案本论文为课内自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来看看高中语文选修教案吧!欢迎咨询!高中语文选修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旁批方法,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中写人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学习梁启超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旁批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刻画的方法2、对《箜篌引》、《桃花扇》、杜诗作适当补充讲解三、教学方法赏析、合作研讨、探究、练笔四、设计课时一课时(40分钟)五、课前准备事先印发导学案,设计预习问题,以及课文相关资料链接,包括《箜篌引》备注,《桃花扇》简介,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清末时有一位十岁的少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但又不好当面开口,便匆匆走进客厅安然落座了。父亲总为儿子这件事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声色地训示儿子一番。筵席开始了,父亲灵机一动,便当众对少年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少年不知父亲的用意,毫无思想准备,但凭腹中的才学,自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下来。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这少年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对联一经出口,堂前喝彩不已。父亲早忘了那件不体面的趣事,他被儿子那字字珠玑、音韵铿锵、对仗工稳的下联陶醉了。这个少年后来成为了中国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那么,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少年是谁呢?他就是--梁启超,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主人公。(设计意图:此导入能够引发学生兴趣,了解梁启超其人。)二、自学检查1、字音字词检查(见《导学案》,教师ppt展示)2、解题,并提问:对于本篇文章主人公,你了解多少?明确: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中国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检查学生预习,做好基础落实,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三、自主研习文中对梁启超及其这次演讲做了哪些描述,画出描写的句子,仿照课后习题一,做旁批。然后分析梁启超的人物形象,品味作者的语言。正面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听讲者的感受和表现梁启超的个性特点:谦虚、自负、风趣、沉着有力、洪亮激亢、声情并茂、文采出众、技巧纯熟、博闻强记四、合作探究1、结合印发的资料,说说作者在文中引用的三处材料有何用意?明确:引用《箜篌引》的用意:梁启超是一个“过渡时代”的英雄,这个时代险象环生,他却用他的行动去实践爱国救国的理想,历尽沧桑仍近似疯狂滴执着于信念的梁启超,不正是那个明知死路,仍蹈死不悔的白首狂夫么?他投身于变法洪流,踏上救国道路,饱尝艰辛,却义不容辞,这十六字的《箜篌引》也许就是梁启超执着前行的真情写照吧!引用《桃花扇》的用意:这个悲剧中藏着梁启超的身影,含着他的悲苦,他就如同左良玉,几十年忧国如病,以天下为己任,却未能实现理想,同僚或死或逃,而推行变法的光绪皇帝死于非命,独殉了社稷苍生。这位一辈子都在探求中国富强之路的“行者”,演讲到这一段时,心中蓄积的巨痛如溃堤洪水,喷涌而出,终于“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引用杜甫诗用意:救国于危难之中是中国读书人自以为的本分之责,当他高声诵读杜诗时,他的情感也遥接千年前的杜甫,为“官军”收复失地而喜泪满衣,所以他“张口大笑”了。此三则材料都体现梁启超一生“爱国救国”的理想。2、归纳:梁启超先生的形象梁启超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识、风趣幽默、谦逊自负、稳健潇洒、有热心肠的爱国学者形象。(设计意图:加强印象,学会人物形象分析,为高考现代文阅读分析人物做铺垫)3、进一步感受梁启超的爱国情怀,诵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可畅所欲言,教师结合实际正确引导,让学生对梁启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诵读部分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小结:规律总结--本文在写人方面的独特写法:抓住细节突出个性正侧结合六、课堂反馈请模仿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要求: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3.不出现姓名;4.完成后由各小组推荐,本人朗读,由听众辨别是谁,看谁写得最像。(设计意图:让学生活学活用,既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能巩固写人手法的运用)七、作业布置:课外阅读梁实秋的《雅舍》。高中语文选修教案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⑴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⑵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⑴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⑵塑造自我美好心灵。教材分析这是1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所谓品文就是品赏文章。所谓品人就是品评人物。品文是从教书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品人是从育人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塑造学生美好心灵。评价标准只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如下方面有一点收获,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作出适时的恰当的评价。如: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会分析、能概括;能交流、善表达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问题及预案一、导入新课(竞猜题:猜猜他是谁?)1、他是广东新会人。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诗经》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伟大人物──梁启超。二、课文分析(品文与品人)问题设计:梁实秋是名人,他以创作散文小品著称。今天,我们要把他头上的光环拿下来,就当这篇文章是平常人──你,我,他写的,大家试着批改他的文章,给它写评语,作旁注。教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明事知理启发学生明白一件事情: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个道理: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步骤:1、学生与作品作者交流: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生生、师生交流:让学生带着独立思考后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展开讨论,最后拿出小组的意见;3、生生、师生交流:成果展示,由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就某一个问题阐述本组观点,以求最终解决问题。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积极思考,悟出其中所蕴含的事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崇敬之情及阅读兴趣。学会分析与概括,学会表达与交流,并赏析文章写人的技巧让学生明事知理。学生对答案是否有统一标准,可能会有疑虑。此时教师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自己的新见,以实现阅读的个性化目标。但要强调一点:任何观点的背后,都得有论据作为支撑,你得自圆其说。学生的感悟可能会有很多,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作业布置片段作文练习: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结合写作第三单元:“写人要凸显个性”,任选一题作文。1、从肖像、语言或神态等方面对班上同学进行刻画。2、模仿写作:记老师的一次讲课。(设计目的与思想:能力的迁移,将课内所学知识与技能作课外的延伸与拓展。)板书设计品文:即品赏文章。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品人:即品评人物。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高中语文选修教案3学习目的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教学设想: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二、作家作品: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三、整体阅读,理清情节: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第一部分:话别。(开端)第二部分:探夫遇敌。(发展)第三部分:助夫杀敌(、结局、尾声)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夜景美: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生活美: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情景相生人情美:热爱劳动,热爱亲人。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选修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7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