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体验诗歌中表达的那种孩子对夜空大胆奇妙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来看看苏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案吧!欢迎咨询!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二、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三、自由读课文。1、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导学:(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二、过渡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又是怎样哺育平原上的儿女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个体事例来说明的呢?(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读后思考、讨论: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1、指名朗读。2、思考后讨论;(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板书:以德育人。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八、学习第六自然段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2、句子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不但……还……)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总结了课文哪方面的内容?后半句又总结了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哪个内容?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归纳:本文写作方法(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3、指导造句;(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用“哺育”?“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使用“络绎不绝”的?(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作业:1、背诵课文。2、抄写词语。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2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嘉微”’络绎不绝”等词语,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3、给课文分段,概括小标题。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课文中描写古井和乡亲们高尚品格的部分教学难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于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二、范读课文,谈感受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并归纳。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⑥说说古井的作用。5、看看这6个自然段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归到一起,组成大段,再归纳小标题。讨论归纳。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位置和作用。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众人取水。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乡亲助人。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古井教人做人。6、按段落分读课文。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讨论归纳。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识记、抄写哺育”温情”甜美等词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齐读第一段二、讲读第二段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堤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第二自然段。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这一段有没有用一个“多”字呢?(没有)请你们将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关词句找出来。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下列词语。“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络绎不绝”在这里指取水的人连续不断。4、春雨有什么特点?5、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讲读第三段1、指名读3至5自然段。2、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乡亲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3、当老两口表示歉意时,乡亲们是怎么回答的?4、讲解那F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一句的含义。①齐读乡亲们的话,想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广中的“多少”是指多还是少?(指多〕应该用疑问还是肯定的语气未读?(肯定〕②具体说说古井有哪些贡献?③“可”字在句中表示什么,起什么作闭?(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升无所求、无私贡献的精神)④说说这句话的含义。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四、讲读第四段1、齐读第六自然段。2、这段讲了几个意思?3、理解“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一句的含义。①在这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意思?后一个意思。②“陶冶”是什么意思?(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等以有益的影响J从课文哪儿可以看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第三段)③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五、总结全文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歌颂了什么?(课文叙述了古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赞扬了古井对人们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高尚品俗,同时赞美了故乡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2、读了《古井》,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六、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七、课下练笔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火柴、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的特点,赞扬它的一种精神。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3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并认识本课出现的3个要求会写的字,能认识3个要求会认的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那种儿童对于夜空大胆美妙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受美与想象的新奇。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1、看课件。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井”字,请同学来读。同学们,也许你们曾经在农村、公园里或一些旅游景点中见过井,你能说说吗?是啊,井里的水很深,而且水面平静。有一个年纪和你们相仿的小朋友在夜晚看天空,看着,看着,他就被吸引了,而且还写了一首小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出示课题,读题。课件出示课题“古井”,我们都看过“井”的图片了,你们知道什么是“古井”吗?古井可不是一般的井,而是有着很多年历史的井,很神秘。这个小朋友感觉夜空就像是一口古
本文标题: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7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