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你知道三年级语文园第一册的三个教案怎么写吗?它从一些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以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展示自然语言的奥秘。我们来看看三年级语文园第一册的三个教案!欢迎咨询!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懂诗歌内容,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教学难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课前准备:1、课件。2、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3、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欣赏四季美景。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去欣赏几个画面。出示课件(四季)2、揭示课题。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什么?是呀,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处景物,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属于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们,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呢,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3、质疑课题。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诗配画朗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大自然的语言,认真听,仔细看,你听懂了什么?(诗配画范读)2、全班交流。你听懂了什么?3、自由轻声地读这首小诗,想办法读准字音。孩子们听懂了这么多东西,很了不起!如果我们再去把这首小首多读几遍,你会读懂更多的东西。读好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孩子们都会读了,有几个词语宝宝想出来考考大家。我们开火车来读出它们,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要进入下一站了,现在进行小组比赛读这首诗,每一组只读一小节。孩子们拿好书,火车火车哪里开?4、试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5、谁愿来说给大家听一听?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机板书:简笔画(略)三、精读课文,重点品评1、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孩子们读懂的大自然的语言真多呀,在大自然这么多的语言中,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呢?你最喜欢哪一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边读边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小节)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一种语言呢?找出来读给我们听听。以第四小节为例指导学生朗读。(1)现在我们请出大自然的这种语言。(2)你来读一读。(3)你为什么喜欢?出示课件:反问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但是在这里却不这么说,而是用反问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下反问的语气。(4)蝌蚪就像我们学过的逗号一样,这多神奇呀!这么活泼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春天来到人间,又是多么让人欣喜。自己悄悄练习读一下,能不能把这些神奇,欣喜的感觉找到。谁想来试一试?全班读。(5)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3、领略大自然的语言,配乐朗读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丰富多彩!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语言吧!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这些神奇的语言。四、拓展延伸、仿写练笔1、全班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呀!大自然的语言远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你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还有哪些语言呢?2、欣赏画面,感受大自然语言的神奇。你们真会观察,真会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只有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老师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都请到我们的课堂上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吧,3、欣赏老师创作的小诗,指导仿写。多美呀!多神奇呀!现在老师不禁诗兴大发,想写一首小诗。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写呢?孩子们先一起观察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是不是每一个小节的写法都是一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写出来。下面老师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欣赏我写的小诗?你们听着。展示诗。4、拿出纸笔写一写大自然的语言。你愿不愿意像老师一样也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用一小节写出一种大自然的语言。大家拿出纸笔来,写一写吧。5、写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6、全班交流。7、现在请下面的孩子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部份就请台上的孩子按顺序读自己写的小诗。配乐朗读。你们听听,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创作了一首小诗呢,孩子们都成小诗人了。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你们写得多好呀!你们都是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孩子,才会懂得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板书设计:白云(图)晴蚂蚁(图)雨蝌蚪(图)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图)秋观察年轮(图)年龄思考鱼鳞(图)年龄三叶虫化石(图)汪洋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4、读准“翘”“衰”“落”“观”“差”等多音字。5、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1、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2、学习写读书摘要。3、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难点:本文的逻辑顺序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二)通读全文。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讨论后归纳]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再将预先准备的写有“摘要”的小黑板挂出,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大自然的语言》摘要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第二课时(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二)继续研讨写法。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讨论后归纳。]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8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