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白杨礼赞》阅读课教案
《白杨礼赞》阅读课教案《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1941年创作的散文集。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纯朴、坚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对那些“藐视人民,顽固倒退”的人投以辛辣的嘲讽。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的《白杨礼赞》参考下载教案精选。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白杨礼赞》阅读课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弄清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那儿扎根作贡献的崇高品质;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戈壁、白杨的录像。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白杨树是我国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见。它既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也许,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他们,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家袁鹰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为我们写出了1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杨》。二、播放课件三、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读前出示思考题:“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白杨生长的环境怎样?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四、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比如”高大挺秀”、“卫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对话。人们描写树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词语,本文作者却用“高大挺秀”,表达的感情很不一般。“秀”有清秀、秀丽、秀气、高雅等意思,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对大戈壁上的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2、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课文怎样描写哪里的环境的?3、课文为什么要描写白杨生长的环境?为了告诉我们白杨生长的环境恶劣,白杨的生命力强,以此来烘托白杨的兴趣,你想知道2白杨为什么长得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吗?4、认识白杨的内在性格⑴从作者描写白杨的外形特点中,引起了我们对白杨的兴趣,你想知道白杨为什么长得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吗?⑵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师朗读,学生小声练习。⑶讨论:爸爸为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5、分角色朗读,品味文字。6、领会白杨的象征的意义⑴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是什么意思?⑵默读课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么?⑶同桌或小组讨论。7、出示提示,点拨题目⑴爸爸在哪儿工作?那里的条件怎样?⑵爸爸和白杨有哪些相似的地方?⑶爸爸为什么要接孩子到新疆读书,而且“将来再念中学”?⑷爸爸的“心”是什么?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爸爸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建设边疆。也希望孩子们像他一样,就在那里生根。9、教师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白杨象征什么?2、讨论:爸爸的心愿是什么?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提示点拨⑴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沉思什么?⑵爸爸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⑶“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什么?“几棵小树”又指谁?“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是什么?⑷小结:爸爸看到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边疆落户,于是他想,怎样才能将孩子培养得像白杨一样。当他看到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看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他坚信他的孩子也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扎根边疆。二、总结全文1、课文中还多次写到爸爸的神态,请找出这些词语。2、爸爸的神态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联系全文,说说他神态变化时的心里活动。三、识记生字、新词四、总结写法借物喻人。五、延伸探讨1、孩子到新疆后干了些什么?2、以后新疆会变成什么样子?六、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七、练习朗读背诵练习课一、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先讲大戈壁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都是(),又将铁路沿线的白杨(),就像戈壁滩上的(),再讲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不怕(),不怕(),那儿需要,他就在那(),最后讲爸爸借白杨树表达自己()。二、写出近义词清晰()表白()沉思()挺秀()消失()肯定()三、读下面一段话,做练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共三句,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请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杨礼赞》阅读课教案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3、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4、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难点和重点1、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2、作者实如何用直接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的。3、对比和烘托的巧妙运用三、教学方式自主研究,集体讨论四、创新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针对《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文体的阅读方法,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作一点实践性尝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指导预习)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查阅资料,写1100字左右的《茅盾简介》3、阅读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了解散文的特征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播放一段汽车在生长着白杨树的高原上行驶的风光短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生:大西北具有雄壮、豪放、粗犷的风格。2、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坦荡如砥积雪消融不折不挠纵横决荡二、交流《茅盾简介》教师提示要点: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2、现代作家。3、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4、茅盾文学奖5、请学生上黑板写出作者姓名及简介三、研讨课文教师:要粗略地读懂1文章,其实首先只要弄懂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请大家想想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了1文章的那些方面?(学生讨论)学生:第一个主要是从内容上讲,第二个主要谈的是写作手法等等,第三个则与主题有关。教师:很好!再想想如果从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这个角度来看呢?这三者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板书:形散神不散(学生讨论)学生:第一和第二问题主要是“形”这个方面的问题;第三则是有关“神”这个方面的。学生: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散文的表现手法可以不拘一格。但是两者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服务于“神”,即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和表现手法。教师:非常好!下面我给大家开列一个书目,请大家浏览课文,然后以这三个问题为框架,各自列写出这篇课文的学习提纲。最后请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四人所列提纲的基础上酝酿出一个新的提纲,以供大家交流和探讨。注意充分运用所列书目。书目:《小橘灯》《谁是最可爱的人》《爱莲说》《荔枝蜜》学生读书、列写提纲,展开讨论。教师:大家刚才阅读都很认真,讨论也很热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可以将提纲拿来给大家评头论足一番?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要有点勇气、有点实力的,但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难得的机会!(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第三组所列提纲)提纲如下: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4、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真正想礼赞的是谁?6、文中哪些语句富有深刻的含义,哪些词语御用比较准确、生动和优美?教师:大家就这份提纲谈谈自己的看法,看看它的精譬之处何在?不足之处又是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甲:这份提纲从体裁一直谈到字词,比较全面。学生乙:这份提纲给我的感觉好象有些笼统或者问题太大了一些,有些方面的问题则没有涉及到。教师:怎么讲?学生乙:比如说:根据书目中《荔枝蜜》一文主要是赞颂蜜蜂,作者却宕开一笔写荔枝林,我想,本文课题是《白杨礼赞》,那么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黄土高原的特征是什么?学生丙:还有,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另外根据参考书目《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中第四、第八小节再结构上的作用,我想本文的一、四、六小节在结构上也可能与之相类似,但是又不完全相同,这里的异同点是什么?学生丁:我觉得第七和第八小节很重要:第七小节的四个反问句之间的关系,第八小节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都应该作重点分析。学生戊: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要补充一下,那就是本文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写出来的?........还有,好象作者写得比较隐晦,不,是含蓄。教师:你从哪儿发现的?学生戊:就是最后一小节写那个楠木,好象作者对楠木持否定的态度。作者在前文中由白杨树联想到了北方的农民和哨兵,但是这里却没有说明楠木是指谁?教师:不错,这个问题提的好?同时表现这个同学很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我们不妨请这个提纲的原作者--第三组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戌:我觉得这几个同学提的意见很好。(下面一片笑声)但是我们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有两点,第一,老师在提出列写提纲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说明是要列详细的还是简略的提纲;(下面窃窃私语,教师插一句:这个好象的确是老师欠考虑之处)第二,我们觉得,如果要想包括刚才几位同学所提的问题,那么这个提纲就得是一个比较详细的、包含几个层次的提纲。教师:好,总之大家确实是认真地阅读了课文,并且进行认真深刻的思考,提的问题比较有价值,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在探讨现有问题的同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这很值得赞赏!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对自己原有的提纲进行再讨论和修改,然后编写出一个比较详尽的,富有层次感的提纲,帮我把板书也设计出来,这样也省得我再动脑筋了。(学生大笑)注意:要综合大家刚才所提的方方面面的建议。并且能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提纲中涉及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展示第七组经过修改后的提纲(实物投影仪)1、本文的体裁是抒情散文。2、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学生先讨论“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讨论意见归纳如下:1)课文首句就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点出赞美对象。然后宕开一笔写黄土高原,先写其“雄壮”“伟大”,再写其“倦怠”“单调”,目的还是突出白杨树。接着写其外形,通过展示其外形进而揭示其内在的“神”美。并且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最后再次直接抒情,突出文章主题。这样文章的主线十分清楚,布局严谨。2)课文第1、4、6小节在结构上的作用这几小节在结构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实际上它们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正是它们使课文的线索清晰可辨,将课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关于段落的划分:学生甲:根据课文的线索--“不平凡”--本文可以分为五个段落:第一部分:(第1小节)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和崇敬之情。统领全文。第二部分:(第2-4小节)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揭示其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第三部分:(第5、6小节)具体描写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小节)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揭示白杨树的象征义。第五部分:(第9小节)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教师:大家认为他的划分方法如何?学生乙:我认为他的划分不错。不过我们认为还有另外一种段落划分方法。教师:原闻其详。学生乙:我们认为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刚才那位同学也说了开头作者赞美白杨树,其结构上的作用是统领全文,那么结尾处的再次赞美既回应了开头,同时也是对白杨树的感情升华,在结构上也起了收束全文的作用。此其一。其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第1、9两小节主要侧重于抒情,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而中间则主要通过描写间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分别从三方面分说其不平凡。据此我们认为本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小节)点明白杨
本文标题:《白杨礼赞》阅读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53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