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亲子沟通研习会(1天)
L/O/G/O亲子沟通技巧亲子沟通技巧1.进入会场,放下身段,放空心态;2.关闭手机,专注学习,尊重他人;3.全程参与,积极投入,用心感受;友情提醒1962年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学生汤姆士•戈登创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已传入40多个国家,超过200万名家长参加过培训。全新的理念,具体而清晰的技巧让学员全面提升沟通能力,有效解决亲子冲突,维持亲子和谐;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父母;适用更多的沟通领域。课程背景我说你画沟通模型表达接收理解/转化反馈理解判断AB反馈确认你参加本次训练课程,期望有什么收获,或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每人在自已的笔记本上写下来,各组交流汇总,每组最多不超过10条。时间:5分钟学习目的沟通姿态自我——指的是我是否接触到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并愿意为自己表达与行动。他人——指的是我是否关心与接纳对方的感受与需求,并愿意积极倾听与探询。情境——指的是我是否注意到双方所处的环境与客观条件,并愿意以对等协商的态度处理彼此所面临的问题。他人情境自我•命令指责他人情境自我讨好型他人情境自我•超理智型他人情境自我•打岔型他人情境自我•一致型我的沟通姿态丈夫——“你看都几点了,怎么还没做晚饭,孩子都饿的不行了!”好友——“你这件衣服太难看了,不适合你!”资源——自我争取、有领导才能、有能量、自信建议增加——对他人的觉察,多问自己:“这样做感觉如何?”资源——关怀的、滋养的、灵敏的建议增加——对自我的觉察,像你关心别人那样关心你自己,以便你更充分地体验自我价值感和平等性。资源——有才智、知识,注意细节、解决问题。建议增加——对自我和他人的觉察,将你的情感、感受与你已经拥有的才智整合在一起。资源——幽默的、自发的、创造力、好玩、有弹性建议增加——对自我、他人和环境的觉察,让自己在适宜的情境中释放灵活性、创造性和开放性,它们可让你脚踏实地,停留在当前。课程导图※1.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的话,关键是父母怎样说;每个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键是父母怎样教育。※2.在内心深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认可;能做让父母高兴的事情是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最大的期望。※3.在每一个当下,父母都是在用他所掌握的最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没有哪一位父母会存心伤害孩子。基本理念※4.父母与孩子沟通是在教孩子沟通的方式。※5.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6.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渴望用更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7.亲子之间有冲突,孩子反抗的并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8.每个孩子都有能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只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潜能尚待开发。基本理念※9.人生的真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与问题相处。※10.越是强迫孩子改变,孩子越是抗拒;哪怕是正确的命令,孩子都会拒绝执行。※11.每当父母利用权力和权威强迫孩子做事,他们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能力和自我负责意识的一次机会基本理念※12.父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13.接纳就是尊重,孩子因尊重而改变。※14.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父母才有对孩子实施教育的可能。※15.任何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积极的动机。※16.像你如何期望孩子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孩子,你就能找到亲子关系的春天。基本理念什么是行为这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概念。请描述并写出孩子的三个行为行为冲突1.我的孩子好动,一会儿也静不下来。2.我的孩子总是喜欢看电视,就是不爱做作业。3.我的孩子很任性,总是和我对抗。4.我的孩子很淘气,在外面好跟人家打架。5.我的孩子很体贴父母,特别讨人喜欢。6.我的孩子做完作业从不检查,一点责任心都没有。家长咨询的问题行为一定是具体的,能看得见,听得到的。如果这里有一台摄像机,有一台录音机,凡是能够拍摄下来的,凡是能够录下音来的,都是行为。评价的语言模式:“总是”、“一贯”、“一直”等。辨别“行为”与“评价”。行为的涵义行为窗可接受的不可接受的说明:在本套课程中,孩子的行为只用“可接受”和“不可接受”来表达,不用“好、坏”或“对、错”来区分。孩子的所有行为可接受不可接受行为划分所有可能带给你愉悦的、幸福的、平和的等正面情绪的行为。如:孩子放学一到家,就打开书包做作业。孩子做完作业后,帮父母做些家务。请写出自己孩子哪些行为是你可接受的。可接受行为所有带给你“生气、烦恼、愤怒、担忧、压力”等负面情绪的行为。如:孩子放学一回到家,就去打游戏,一连玩了3个小时。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把电视机打开,而且声音很响。另:虽然父母对孩子的某些行为能够接受,但在心理同时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感受,这样的行为同样列为“不可接受的行为”。请写出:自己孩子有哪些行为是你不能接受的。不可接受行为许多父母总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了解问题的归属原则会使我们改变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归属判断标准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说明谁有问题。1.孩子的2.父母的3.问题的传染※有效的亲子沟通,必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介定问题,也就是问题的归属,即弄清楚究竟谁有问题。孩子的父母的问题归属的状态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状态分为四种1.父母有问题;2.孩子有问题;3.双方有问题。4.双方无问题亲子状态孩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他的行为干扰到了父母,父母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烦恼、生气、焦躁不安等情绪)。孩子的行为妨碍了父母的需求,父母无法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此时父母不接受孩子的行为。父母有问题【举例】孩子在客厅的墙壁上胡写乱画。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太长,忘了写作业。孩子边玩边做作业,很晚才能睡觉。孩子在放音乐,声音大得父母彼此说话都听不见。思考:还有哪些?孩子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烦恼、沮丧、生气、焦虑等不舒服的感觉)。“孩子有问题”并不是说孩子做错了什么,也不一定与父母有关。孩子有问题【举例】孩子在学校体育比赛中没有获奖,感到很沮丧。快要考试了,孩子感到很紧张。数学上有难题,孩子思考了很长时间也没解答出来。孩子想参加同学的生日联欢会,又担心作业做不完,感到很犹豫。思考:还有哪些?父母或孩子一方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并影响到了对方,导致双方都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烦恼、生气、沮丧、焦躁不安等)。亲子双方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并在互动中干扰到了对方,导致双方都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双方有问题【举例】期中考试成绩明显退步,孩子沮丧地回到家把试卷交给父母,父母一看孩子的成绩立刻发了火。父母不断的争吵,让孩子感到很害怕。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的孩子回到家拼命地打游戏,这时在单位受到领导批评的父母回到家,看到孩子在打游戏顿时火冒三丈。孩子和别的同学闹矛盾,铅笔盒被摔坏了,父母知道后数落孩子无能。思考:还有哪些?孩子的内在需求得到了满足,他的行为也没有干扰到父母;同时,父母的内在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双方都没有困惑,都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亲子沟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推动亲子双方都没有问题。双方无问题父母从天气预报中得知今天有冷空气来临,天气会有大幅度降温,外面会很冷,可是孩子出门却不愿多加衣服。孩子吃饭时,边吃边玩,吃得很慢,当父母都吃完了的时候,他还没吃完。孩子用押岁钱买了一只小兔子,让爸爸妈妈替他喂养。孩子总是用自己的零花钱在地摊上买零食吃。晚饭后,女儿想看一会电视,妈妈却关掉电视让女儿去做作业,女儿很抵触,跟妈妈吵架。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一天晚上,儿子对妈妈说:“明天我们学校进行数学竞赛,题目会很难,我怕考不好你又要骂我了。”一位母亲说:为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我给孩子买了很多光盘,可他只喜欢其中一张,并且反复看。我让他也看看其他的,他就是不肯,怎么说都不听。我硬给他换了一张,他又哭又闹,弄得我既不理解,又很难过。看到孩子这样不听话,我很伤心。【练习】确认问题归属1.孩子告诉你,他很担心这次考试会失败。2.女儿说她不喜欢哥哥的朋友。3.孩子常将厨房弄得乱七八糟,并留给你清理。4.在弹吉他的孩子要求你听一听她弹奏的乐曲。5.你的孩子没有按时回家,以致延误了看牙医的时间,而且不管是否延误,都得照付医药费。6.你的孩子在打预防针时,哭了起来。7.女儿常常太晚起床,赶不到学校,因此要求你开车送她上学。【练习】确认问题归属【练习】确认问题归属8.你十二岁的女儿在暑假时,因为没有外出旅游的机会而闷闷不乐。9.每次当你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要离开时,小孩就开始哭。10、你的小孩开玩笑的取笑你,说你这么老了还去上亲子沟通的课。提示语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对责任感的需求。当孩子有问题时,父母有协助的责任,协助孩子负起自行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把孩子的问题“揽”过来,代替孩子解决问题,把解决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以为这就是对孩子的关爱,其实这只是父母在满足自己的需求。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能接受到的多少来衡量。提示语当父母有问题时,应先看清问题的真相,再找出有效解决办法,而不能简单地把问题转嫁给孩子,把孩子推进“问题区”。当父母和孩子都在问题区时,父母首先得解决自己的问题,否则没有能力协助孩子解决问题。提示语孩子对你说:“小明是个坏蛋,他朝我脸上洒水,还把我的书也弄湿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顿。”我们如何回应?孩子有问题1.“告诉老师,让老师批评他,打人可不对。”2.“以后不要再和他一块玩。”3.“没关系,与同学搞好关系很重要。”4.“小明是和你闹着玩的,不要计较。”5.“小明是你很好的朋友,要学会原谅他。”常见回应1.命令;2.威胁;3.教训;4.建议;5.说服;6.贴标签;7.表扬;8.辱骂;9.分析;10.安慰;11.询问;12.转移。这12种反应方式被称为亲子沟通的12大绊脚石,其中任何一种绊脚石都会阻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12种反应类型1.命令、指示:你朝他脸上洒水,把他的书也弄湿。2.威胁、警告:你要是跟别人打架,别怪我不客气。3.教训、说教:你们是同学,你应该原谅他,不应该打架。4.建议、忠告:你跟老师说,让老师批评他。5.说服、辩驳:水洒在脸上让头脑更清醒,书弄湿了,还可以晒干,没有必要去揍人家。12种绊脚石的典型语言6.贴标签、评判:你是个没有脑子的人,就知道打架,从来不想想怎么去解决问题。7.表扬、赞美: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很好地解决这件事。8.辱骂、讽刺:打架是野蛮的表现,没有教养的人才会靠拳头解决问题。9.分析、解释:他把水洒到你脸上,可能是跟你开玩笑,他跟你开玩笑,说明你们的关系很好;把书弄湿可能是玩笑开得有些过火,也许他内心也很愧疚。12种绊脚石的典型语言10.安慰、同情:同学之间洒点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用计较;书不就是湿了一点点吗?也不影响,算了,搞好同学关系是很重要的。11.询问、调查:他用什么水洒的?卫生不卫生?书弄湿了多少?还能不能用?他有没有向你道歉?12.转移、退缩:过去的事就算了,别再想它了,还是想想怎么完成你的作业吧。对照一下,自己是用的哪一种?12种绊脚石的典型语言为什么指导、建议、询问甚至赞美也会成为绊脚石?当孩子有了问题时,他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当孩子处在这样一种情绪状态下,他的心理到底需要什么?关于绊脚石的疑惑提醒当孩子处在问题之中,父母会不由自主地被带进去,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经验给孩子提供帮助,比如“教导”、“询问”、“建议”、“赞美”等。虽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是这些协助方式并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更多的困扰,导致沟通无法继续进行。1.命令;2
本文标题:亲子沟通研习会(1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6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