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金三先进事迹(精编5篇)
金三先进事迹(精编5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金三先进事迹(精编5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金海教授先进事迹1金海教授先进事迹2008-4-11文字:内蒙古新闻网记者赵静摄影:赵静金海教授的事迹在内蒙古大学校园被师生们广泛传诵着,身患癌症10年,历经7次手术、2次放疗,几乎平均每年做一次手术,目前右眼眼球被摘除,右耳听力锐减,嗅觉、味觉全部丧失,身心承受着病痛带来的巨大磨难„„与此同时,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与病魔斗争,为事业拼搏,从未放弃学术研究,从未离开教学讲台,尤其还带病坚持参加田野调查,而且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12部、发表35篇学术论文,200万字。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研奖项,先后培养16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事业。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金海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面对疾病我不低头”金海是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师、蒙古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82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起,一直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第一次见到金海教授是在他的家里。前不久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的金海教授看上去精神很好,虽然右眼蒙着厚实的纱布,右脸的骨骼也有些变形,却仍然能给人留下和蔼可亲的长者印象。然而十年来的病痛,让他原本魁梧的身材变得有些消瘦。记者的到来让金海教授有些忙乱,他找出水果、饮料、糖果„„直到他认为招待客人的食品准备齐全,这才在靠椅上坐了下来,爽朗的一笑说:“你看,我现在是面目全非了,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啊。”此时,记者对金海教授的故事早有耳闻,面对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学者,敬佩之感油然而生。金海教授坐在靠椅上,右手抚在着手术伤口的部位,讲述起当年到北京求医的故事:1999年,正在内蒙古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金海,查出了患有上颌窦腺癌,起初家人并没有将真实的病情告诉他,只是劝他转院到北京就医。当时金海只是感觉到纳闷:“一个小病为什么要到北京就医?”虽然心里不愿意,但是经不住家人、朋友的劝说。在北京经过一番检查后,等待他的却是一份恶性肿瘤的诊断书,这无异于一张“死亡通知单”。接到通知后,金海特别灰心,“怎么办呢?”于是,他第一个想到了给他的导师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打电话,将病情告诉了他。道尔吉老师听到这个消息也愣住了,可能不知该说些什么,半天就只说了一句话“一定给我顶住!”。说到这里,金海教授不禁哽咽无声。他说:“听见这句话特别受感动,当我在茫茫人海中感觉特别的无奈、无助的时候,听到这句很有力量的话,就像是忽然有了依靠,有了支持„„”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金海趁在手术前要等待各种检查结果的间隙,开始在北京几家医药书店内查询各种治疗有关耳鼻喉科、肿瘤方面的书籍,偶尔一次在一本书上他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上颌窦腺癌是在多种癌症中唯一能够治愈的。”这句话让金海看到了生的希望。提起这件事,金海教授开心地笑着说:“事后,我再去那家书店,再去找这句话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也许是看到别的什么病是可以治愈,但这在心理上却给了我一次暗示,觉得只要意识上、精神上如果不垮的话肯定能治好。”从此以后,金海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手术、复发、再手术„„在这期间,家人、同事、朋友,给金海的支持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使他重新燃起了求知的热情。记得在1999年第一次手术后回到家中,当时75岁的内蒙古大学原校长特布信教授,闻讯带着老伴特地赶到他家看望,鼓励他树立信心,同时也为他的病情感到惋惜:“近代史研究,我还指望你呢,结果你得了这个病„„”话只说了一半就再也没有往下说,但这句话却让金海受到莫大的鼓励。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金海教授含着泪说:“听了特布信教授的这句话我才明白,原来学校的老一辈领导对我一直寄予了厚望,怎么能因为我的这点病耽误课题的研究呢。”“只要还能思考,我会一直坚持。”金海所在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这里有很多专家、学者,多少年来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克服着种种困难潜心研究课题。这些身边的学者,用行动告诉金海“坚持,就是胜利!”。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郝维民,他是金海的老师、同事也是朋友,老人家已是满头白发,但是还在每日为科研项目到处奔波,不辞辛苦。就在2008年春节前夕,郝维民教授检查出了患有糖尿病,医生让他住院他不肯,是在医生的强迫下才勉强住院治疗,不到一个星期,又强烈要求出院,继续研究课题。在金海眼中这样的学者是他学习的榜样。他说:“我觉得比起那些老学者们,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大的学问。癌症虽然可怕,但是我还没有到趴下让别人每天伺候的地步,我还能吃、能走,脑子还能思考,还不至于糊涂,所以在我有生之年能干多少算多少,如果病复发了,那我就再去治疗。”有了活着的动力,金海教授开始潜心研究自己的科研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他完成了博士生学业,完成20万字高水平的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金海教授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略内蒙古史》,任副主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学百科全书·近现代史卷》任常务副主编;2001——2004年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日本在内蒙古殖民统治政策研究(1931—1945)》;2003——2005年承担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项目《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2001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通史》,任第六卷主编;2004年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鄂温克族现代游牧社会文化研究》,参加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清史·民族志·蒙古族篇》„„金海教授的这些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研奖项。他担任副主编的《内蒙古革命史》一书,曾于1999年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图书奖等5项奖励;《百年风云内蒙古》(合著)一书于200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蒙古民族通史》(合著)一书于200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图书奖;《日本与内蒙古》(专著)一书于2006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金海教授被内蒙古大学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金海是好样的!”在丰硕成果的背后,金海教授却无法逃脱疾病带给他的打击。2007年,金海的病情开始恶化,肿瘤蔓延到眼球后方,必须进行手术。这次手术,让金海的身心再次受到重创,因为手术不得不把睛球带眼框一起切除。这样,手术过后,金海的右眼没了,只留下了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黑洞„„由于没有眼框,金海就连安义眼的机会都没有。就在此时,他的右耳听力也在急剧下降,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手术过后,金海教授心情特别的烦燥,经过医生、同事、同学及家人的与开导,才渐渐恢复过来。手术一个月后,金海教授便又开始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在与记者交谈时,金海教授不时用手扶着右耳上的助听器,避免由于耳塞的不适引起刺耳的嗡鸣,还幽默地说:“现在跟你说话,我只能戴着助听器才能听见,不然我跟你说话只能说啊?啊?啊?”其实,2007年的那次手术使金海的身心再次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事后,记者在采访金海教授的大学同学乌其拉图时,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强忍眼泪,哽咽着说:“去年金海已经是第七次做手术了,做完手术回来以后,他三天不吃不喝,金海的爱人也是我的同学,给我发短信说‘老乌你过来一下,金海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也不说话。’我想当时他对生命已经失去了信心,毕竟他还是血肉之躯。我去了他家,并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就是随便聊聊天,他马上就开始说话了,然后便起来开始吃饭了。可是我知道,他已经失去了味觉、嗅觉„„我觉得金海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金海教授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求知是他唯一的追求。疾病并没有压垮这样一位执着的学者。目前,他还主持1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加了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清史》编纂项目,负责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之“当代内蒙古”学科方向的建设工作,参与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同时还精心辅导着7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相信你未来一定能度过辉煌的人生。”尽管还要承受着病痛,金海对生活的热爱却没有一丝减退。在他家的书房内,记者看到这两样两封来信。其中一封信是2006年,金海教授的专著出版,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远在吉林大学有过一面之缘并经常书信往来的老教授,并寄去了自己新出版的专著。老教授收到书和信后,给金海教授回了这样一封信:“你邮来的书我已收到,看到你的相片及后记,为你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深为佩服和欣慰。你能战胜疾病,并取得很大成就,你实在让我佩服。你的爱人很了不起,因为你的病让人害怕担忧,我和我老伴就如此,我们以为你不在人世了。我相信你未来一定能度过自己辉煌的人生。”另一封信则是,曾经为金海教授做手术的北京协和医院的耳鼻喉科的主任,他是位60多岁的老专家,他收到金海教授寄去的2002年在《内蒙古日报》上发表关于金海的1篇通迅,回信道:“感谢你给我寄来了好消息,为你战胜疾病、奋发向上的毅力和精神而激动,为你取得的成就而高兴!由衷的祝贺你!做为一位医生应该向你学习,努力工作,使更多的病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恢复健康,帮助更多的人在事业上和生命中创造更多的奇迹!”金海,是位普通的学者,但他却用超人的毅力和精神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在学术界中闪耀着光辉!金三上线先进事迹(精选4篇)第1篇:金三上线常见问题汇总doc金税三期上线常见问题汇总(网厅及电话报税)目录第1章使用前准备..........................................................................向大金先进事迹2古蔺县“最美村小教师”事迹推荐材料—记龙山镇对车小学村小教师向大金先进事迹21岁的他就走进山区的一间村小任教,至今32年了,仍然留在这间学校(对车小学),他32年如一日,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一心扑在山区村小努力工作。人们常用辛勤园丁或者灵魂工程师来比喻老师,用蜡烛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来形容老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这对向大金校长是最为恰当不过了。他从教32年,凭着一颗对山村教育事业热忱、执着、真挚的心,用自己的烛光照亮山区的教育事业。他如园丁一般,像蜡烛一样,兢兢业业地在一间农村小学辛勤耕耘了32个春秋,学校变年轻了,而他变老了。笔者在2011年3月19日去参加泸州电信公司来龙山镇对车小学开展“边远山区农村学校献爱心活动”时,在教师中发现一个高大的背影,正在默默地忙着,便迎上去与他交谈,交谈中我被他扎根山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他对我说:“苦与乐那只是一种感觉而已,一个人一辈子能为人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就是人活着的价值。我21岁就走进这间学校至今我50多岁了,唉!学校变年轻了,我变老了,我没有白费来人世一趟,这就我的梦想!”向大金中共党员,出生于1960年6月,1977年高中毕业后龙山社办企业就聘用他到社办林场当会计,1979年村上派他去龙山兽医站学兽医做本村畜牧兽医防疫员,1981年3月因对车小学缺教师,他1就走进对车小学任教,今天他仍然还在这间学校认真而努力地工作着。21岁的向大金自走进对车小学的教育工作大门,主动承担重担,为教师们排忧解难,教学成绩多次获得不同政级的奖励。他因家处农村,放学后和星期天常常帮农家干农活,村民们都喜欢和他交往,深受地方人民的好评。他连续担任过5年的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3年的学校后勤财务工作。,工作业绩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誉。1994年因学校土木结构教学用房年久失修而成危房,学生无法上课,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当时的龙山教办任命向大金同志为学校负责人。向大金同志肩负学校改危的重任,他每天上午上课,下午走家串户求援,为村委领导出谋划策,四处求援筹备学校改危,风里来雨里去,废寝忘食地工作。在1996年6月学校动工修建第一栋砖木结构的3间教室中,向大金上午上课,下午下乡筹集建材,把农户赞助的木料亲自
本文标题:金三先进事迹(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983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