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新农村建设表态发言(最新4篇)
新农村建设表态发言(最新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新农村建设表态发言(最新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态发言【第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态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随着撤乡并镇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从不同的乡镇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单位,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新农村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肩上,这是组织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我们将一如继往的同全镇广大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大好局面,共同开创党城湾镇美好的明天。在此,我代表党政一班人做如下表态:一、围绕打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强镇目标,坚持把加快发展做为第一要务,(来自)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认真贯彻“以牧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二、三产业活镇、旅游兴镇”四大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牧区、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全镇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亲合力和凝聚力,创一流的班子,带一流的队伍,出一流的业绩。做到工作上分工不分家,相互团结、配合协作,只有团结才能出生产力、出成绩、出效能,因此领导班子之间要做到有事同商量,无事不生非。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反对推诿扯皮、遇到难题绕道走的不良倾向;要以身作则,做到勤奋不偷懒,负责不推诿,诚实不说谎,实干不耍滑,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促进工作的落实,为广大干部群众做出表率。凡是定下的工作,就要盯住干、马上办,对出现的疑难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切实加强村、社区领导班子建设,把政治素质好、廉洁奉公、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社区领导班子,大力推动村、社区领导班子向知识化、年轻化过渡。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依法行政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树立富于理想、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拚搏、锐意进取,维护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严守工作纪律,遵守规章制度,恪守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培养一支勤奋努力、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三、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不断推进的机遇,用足用活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做好拟建项目的讨论、申报立项工作,形成抓项目、促发展的大好局面。并不断加大交通、水利、广播电视等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进程。进一步放开手脚,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增加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开发有偿服务,不断增强社区自我服务功能。四、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产业为支撑,拓展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始终把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实现牧农业增效、牧农民增收放在首位,继续调整优化牧农业结构,积极繁荣农村市场,大力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和牧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牧农村医疗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牧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新风尚。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建和谐有序的牧农村新秩序。五、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以学习党章、党纪、政纪规章和惩防体系纲要为重点,增强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促使领导干部廉洁奉公、恪尽职守。六、近期做好清产核资和人员接管、安置工作,尽快调整、(来自)稳定职工的心态,使他们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去。做好农区“三春”生产、牧区接羔育羔和项目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善始善终的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能因撤乡并镇工作而有所松懈,真正把教育活动做成民心工程。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撤乡并镇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但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镇各族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努力完成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的目标,为建设民族和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新牧农村而努力奋斗。以上表态,敬请领导和同志们监督。谢谢大家!XX市新农村建设表态发言【第二篇】落实发展观建设新农村“十五”期间,我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的思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农村社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05年分别达到亿元、亿元、亿元、4750元。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民从一产业、二三产业获纯收入比重调整为60:40。农业产业势头强劲。蔬菜、畜禽、特色制种、瓜果等农业支柱产业效益明显,四个万元科技高效农业培育出新亮点。非农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喜人、形势催人,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实实在在抓农业,为农村发展构筑起了坚实的万里长城。但是,在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二三产业发展跟不上形势、区位优势未能很好发挥、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客观的评价,增强紧迫感,扎实工作,努力解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善农村面貌的根本性措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领会新精神、明确新要求,分析新形势、抓住新机遇,确立新思路、推动新实践、把握新特点、采取新举措、总结新经验、提供新保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扎实做好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2004年起,中央每年以一号文件来部署农业农村工作。2004年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2005年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今年又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科学把握这一新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创新农村体制和机制,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发展战略,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紧迫任务,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把握重点,统筹规划,乘势而上,扎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要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要针对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把基层迫切需要解决而又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具体化,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确定目标。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着力于壮大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组建新经济组织、倡导新风尚,做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开展新农村示范试点。把传统农业改造为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农村改造为现代文明新社区;把传统农民培养为高素质新农民。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二、立足市情,着眼长远,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中央、省市做好“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文件已经出台,现在的关键是找准结合点,认真抓落实。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准确把握我市市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致富门路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着力解决好影响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要达到8000元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为“十一五”之后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市上把三镇全部纳入开发区,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为契机和突破口,着力打造城市连接农村的“三带八区”经济。改造农村镇、村、组道路,新建农村移民点道路,积极支持交通事业开发建设,加快解决好8个移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农村村舍改造工程。对现有的小康住宅全面集中开展以整治后院、疏通后路、绿化院落、清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美化改造工程。实施节水灌区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供水两大水利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饮用清洁水的村组达到100%。2、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目标,实施“五个互动”战略,即园区支持与农业产业升级互动、城市与镇域经济开发区对外开发互动、城市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互动、发展城乡二三产业与转移农村劳动力互动、民营个体经济与富裕农民互动。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工程。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重点培育带动能力强、具有竞争优势、能够带动农户生产、农业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畜禽、蔬菜等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蔬菜、畜禽产品的加工水平。建设龙头企业联结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带动农户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积极培育和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和创新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加强农产品运销、加工、储存、保鲜等环节的合作。3、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按照“发展抓项目”的要求,科学整合农业和农村发展项目,重点抓好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高效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继续实施城市连接农村经济带的绿化,采用多林种、多树种栽植,乔灌草花立体配置,营造环镇林带、生态片林、小绿地、小公园等,平原绿化覆盖度达到40%以上;实施农村居民点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发展庭院经济树种和花卉盆景,林木覆盖度达到45%以上;实施农田防护林网改造延伸工程,林网控制面积不低于农田总面积的90%;实施镇村道路绿化工程,绿化率达到95%以上;加大沿风沙线治理工作力度,构建安全生态屏障。实现镇区村庄园林化、农田建设林网化、沟渠道路林带化,风沙前沿屏障化,形成林园护村,大树围庄,花草进院,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和绿化美化环境的双重效果。5、提升科技教育水平,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以项目和课题为纽带,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协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机制,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每年科技三项费的50%用于农业科技工作。以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为契机,引进应用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规模养殖、机械化耕作等实用技术。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重点,强化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创办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农民劳动技能培训中心,重点对45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6、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
本文标题:新农村建设表态发言(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99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