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沟通心理学12_人际沟通中的亲密关系
第十二章人际沟通中的亲密关系亲密的向度•身体的接触•智力的分享•情绪的交换•共享活动亲密关系•一、与家人、朋友的相互依赖与孤独•二、恋爱关系、爱情和亲昵行为•三、婚姻:亲密关系的最终形式•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哪些人际关系对自己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与家人、朋友相互依赖及孤独•亲密关系是彼此影响对方的生活,从事共同活动的一种人际关系。•但凡亲密关系,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互依赖。•相互依赖是指两人之间可以持久地彼此影响,全身心地关注对方,并尽可能多的共同活动。•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对方的生活,从事共同活动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所有亲密关系的共同特征。•DNA数据显示,依赖的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的生物基础。(进化论:种族繁殖、发展的需要。亲子关系中荷尔蒙的作用)•黑猩猩与倭黑猩猩他们之间的交往与人类非常的相似。1、家庭最初的人际关系•父母与孩子:•母亲与孩子的交往质量决定婴儿之后一生与他人的交往。•如何理解青春期?•感情的正向性与独立之间的矛盾•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喜欢、敌意与竞争(组合家庭会更加复杂)•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会对其今后同伴、恋人和配偶的关系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呈现:亲密-疏远-亲密的过程。2、家庭之外的关系•朋友可以为自己减少压力、提升自尊。相处多、互相情感支持并且具有排他性•亲密朋友与其他友好关系的区别真实、善意的谎言自我暴露、情感支持放松、自在、慷慨•。•在非亲密朋友面前,一般都会自吹自擂,而在亲密朋友面前会谦虚。•亲密关系一旦建立,在一起的时间、场合、自我暴露、双方的情感支持都有别于其他人。•亲密朋友在男女性别上存在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多亲密朋友•男女亲密朋友之间谈话的主题区别•思考:•男女之间存在不涉及性的友谊吗?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和依恋风格•儿童的认知围绕两个基本的关键态度:一种基本的态度是自我评价;二是人际信任。•依恋风格:安全型、不安全-回避型、不安全-矛盾型•思考:•儿童的两种基本的态度对交朋友的影响?•依恋风格对交朋友的影响?依恋风格专注型我比同事更热情、我很容易陷入爱情。我会对别人讲很多自己的事情,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欣赏的人安全型我很容易结识新朋友,我喜欢照镜子,我对现在的生活很开心,我很容易发笑。害怕-回避型我一听到门铃就有些担心,不知谁会来,我感觉大多数人并不喜欢我,我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想着与人建立关系,而不是去做,会更安全。放弃型我宁愿靠自己也不靠别人,我不喜欢对别人讨论自己,我的朋友很少能达到我的期望,没有亲密情感一生,我也能过得不错。对待他人的态度正向=人际信任正向║高自尊负向║低自尊对待自己的态度负向=人际不信任•安全型依恋风格是一种以高自尊高人际信任为特征的依恋风格。被描述为最成功最理想的依恋风格。•害怕-回避型•以低自尊低人际信任为特点的风格,是最不具安全感,适应性的依恋方式。•害怕回避型依恋风格尽量减少人际交往,以免自己受伤害。这样的人描述父母多为负面的,往往不等把情况弄清楚就发火,产生敌意。与恋人或将来的恋人相处时,很少能感觉到幸福。•专注型依恋风格一种以低自尊高人际信任为特点的风格。是一种矛盾缺乏安全感的风格,这样的人很渴望得到亲密关系,但是觉得自己对对方没有价值,所以很容易因被拒绝而受到伤害。•放弃型依恋风格是一种高自尊和低人际信任为特点的风格。是一种矛盾缺乏安全的风格。这种人认为自己很配拥有亲密关系,不信任任何可能的同伴,因此往往会在交往中主动拒绝对方,避免成为被抛弃者。•放弃型依恋风格的人对自己的态度相当正面,对自己的描述与其他人的评价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很有价值,独立性强,值得别人喜欢,但别人对他们没有如此的看法,甚至认为他们不友好,社交能力有限。•放弃型认为别人很差,所以不喜欢真正的亲密。•依恋对其他行为的影响人际关系中的思维、感受及行为方式专注悲观情绪,不安回避应对压力情绪体验学习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等3、孤独缺少亲密关系的生活•孤独是由于渴望得到亲密关系却无法得到满足,从而造成的一种在情境、认知上的不愉快状态。•抑郁、焦虑、不开心、不满意、悲观、自责及羞愧。孤独的产生遗传环境缺乏人际关系依恋风格家庭关系老人没有子女没有朋友社交技能文化北美视为耻辱,南亚视为缺点成年人的孤独•社交技能的缺乏的孩子会成为社交技能缺乏的青年人或成年人。•社交技能缺乏的人容易害羞、自尊心低,感到拘束;有技巧的人对人友好,喜欢与人交谈;没有技巧的人对他人没有兴趣,也没有感觉,只会提及他自己的话题;不喜欢听别人的秘密;总喜欢与人的观点相左。•孤独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个人否定。这是将是一个恶性循环。•自我否定-别人不喜欢自己-自我保护-人际关系不良-自我否定•对策就是尽量与人打交道,使自己的窘迫降到最低。•这样孤独会使个人产生绝望,这种绝望可能积累,最终自杀。两种基本干预•认知疗法•社会技能训练二、恋爱关系、爱情和亲昵行为•恋情超越友情•什么是爱•恋爱中的性1、恋情超越友情•恋情的特点包括了性吸引及一定程度的身体亲昵行为。•思考:•亲密恋情与友情的区别?•相似点:A邻近性、情感唤醒、结交动机、对对方外显性格的认可、相似性、彼此好感等•B人们喜欢选择能准确对其自我概念进行反馈的人作为友情;恋情也有类似的因素,但恋情更多只想无条件地爱与被爱;•如果大家一起出去玩,则表现出各方最完美的一面,这样能满足人们相信自己能找到世界上最完美的爱人,人都只想得到对自己毫无意见,完全正向的评价。最叫人满足的就是得到一个令人陶醉的陪伴。•在旁人看来,恋人对彼此的看法很不现实,但恋爱就是部分建立在幻觉和美好想象之上。•对恋人的知觉往往存在偏差,很容易将对方看成是最理想中的自我,而偏离了他的本目。•恋人的优点得到强调,将缺点降到最低。•直接的结果是认为自己的恋爱别人更幸福。•对恋爱的幻觉还建立在“天定情缘”之上。•在这样的关系建立上,很难想象关系的终结,他们认为会天长地久。•对方越接近理想状态,关系越好,越容易维持,与对方的理想状态越匹配,本人获得的快乐越多。•思考:•一见钟情是否值得相信?•剩女剩男的幸福有指望吗?2、什么是爱•爱情是人类所有文学、艺术亘古不变的话题。•什么是爱情?•倾慕?性?激情之爱•“坠入爱河”•体会“坠”字。•时间的短暂性、不可控性、无可救药性•“像踩到香蕉皮滑倒一样”•陷入爱情的人除了专注地去爱一个人,不会再理睬其他的事情。•“对方是自己的全部”•性吸引是爱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人们趋于将性赋予爱的色彩,也更容易接受。•人们更容易接受别人说他们在“做爱”,而不是说在“交配”。•激情之爱混合着性吸引、生理唤醒、对身体亲昵接触的渴望以及对对方同等爱的回报渴望等成分。•另外可能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这样的体验男性多于女性。•激情爱的条件有三:•一是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有爱情的世界里(对爱有幻想)•二是恰当对象的出现•三是人具备解释爱的生理唤醒(如心跳)•“你没有生病,只不过在恋爱”为什么会有爱?•爱可能只是我们共有的一种幻觉。•精神分析认为是将我们对父母的爱转移了对象;•进化理论各种形式的爱情•激情之爱来的猛烈,但很难持久,因为狂热而非理智。•同伴之爱就能天长地久;•同伴之爱建立在亲密的友情之上。激情之爱:强烈的不现实的情感反应无偿之爱:爱上不爱自己的人同伴之爱:基于友谊、相互吸引的爱无私之爱:不求回报的爱合理之爱:门当户对的爱占有之爱:将爱人看作私有财产游戏之爱:两性关系只是游戏爱情的三角模型3、恋爱关系中的性•对性的态度及行为的改变•婚前性行为逐渐被接受(受媒体、社会群体的影响)•对性的认知不同(呈现极化:一端是性容许-多为男性;另外一端是性恐惧-多为女性)•冷静对待恋爱中的性•意外怀孕和性病传播是我们无法承受的结果。三、婚姻亲密关系的最终形式•婚姻的成功与满意:相似性、假想相似、个性和性•夫妻之爱、事业、为人父母及家庭结构的改变•关系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反应及关系失败的影响1、婚姻的成功与满意:相似性、假想相似、个性和性•婚姻一半以上是失败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因素预测婚姻的幸福。•相似性和假想相似是结婚前所有人考虑的问题。•夫妻比恋人更多实际的相似更少的假想相似。•人格因素:总有一些人要比另外一些人容易拥有和谐关系。•自恋•依恋风格•焦虑、负面情绪、神经症•交往之初双方都表达出焦虑、负面情绪、神经症(婚姻初)——双方交往中的负面情绪(婚姻中)——不令人满意的婚姻(婚姻终)•婚姻中的性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2、夫妻之爱、事业、为人父母及家庭结构的改变•“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婚比单身好吗?•研究数据显示,结果是。•爱情与婚姻•女性对婚姻的满意度与激情有关,但男性无关。但对男女而言,同伴之爱的行为(共同的行为)对婚姻的满意度较高。•家里家外事•想事业有成、又想婚姻美满容易导致夫妻冲突和疏远,甚至最终耗尽所有感情。•为人父母•生儿育女会影响夫妻关系•虽然如此,有孩子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随着子女的增多,妻子会对婚姻不满增加,但丈夫恰恰相反。(照料孩子的分工)•家庭结构的变化•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带孩子同居、带孩子同性恋家庭等。3、关系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反应及关系失败的影响•夫妻间的问题:关系的现实性•性格的差异、决定的不自由性、代价与收益之间的系数、生活中的各种变故及挑战。•婚姻中问题的处理:•婚姻中的争吵没有输赢;不可以敌对或暴力来向对方表达意见,因为这样会引发更消极更具破坏力的反应。•1、争吵需要冷静,思考争吵的结果,这样就会将争吵引向建设方向•退一步海阔天空、以商量的方式来处理、表示出移情与理解、避免敌意与防御。•安全的依恋风格婚姻生活幸福的概率越高。•正向情绪的引导。•关系的失败:解体的后果•夫妻之间的决裂要比朋友之间的决裂难得多,痛苦得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离婚比丧偶更痛苦。因为前者除了悲痛之外,还有愤怒。•针对婚姻问题有被动和主动:•被动:忠诚、忽视•主动:放弃、建议•一般婚姻危机可挽救有三个条件:•一是双方还能满足需要;二是双方任然愿意厮守;三是没有第三者的介入。•但如有一方依赖较强,关系的延续可能性增加。•在失败婚姻中,最无辜的是孩子。
本文标题:沟通心理学12_人际沟通中的亲密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0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