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路基路面材料检测培训PPT
路基路面质量检测员上岗培训班路基路面材料检测王元光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内容第一章路基材料与简易土工试验第二章水泥稳定材料试验第三章路面材料试验主要参考资料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一章路基材料与简易土工试验§1.1路基材料路基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强度应符合表1-1规定。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作路基填料。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规定宽50cm。压实应在土壤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其含水量偏差幅度经试验确定。§1.2土的含水率试验(烘干法)烘干法、酒精燃烧法、比重法烘干法适用于测定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砂砾石、有机质和冻土类的含水率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有机质的土除外)的含水率。比重法仅适用于砂类土。烘干法试验步骤取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砂类土、有机质土为50g,砂砾石为1~2kg,放入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质量。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细粒土不少于8h,对砂类土不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或含石膏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0℃~70℃的恒温下,干燥12h~15h。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0.5~1h即可,如铝盒的盖密闭,且立即称量,可以不需冷却)。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g。W=(m-ms)/ms×100W-含水率(%),精确至0.1。m-湿土质量(g),ms-干土质量(g).取两次的算术平均值。§1.3土的击实试验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分轻型(≤20mm)和重型击实≤40mm)。当土中最大颗粒粒径≥40mm且质量大于5%时,则应使用大尺寸试筒进行击实试验,或按要求进行最大干密度校正。击实试验方法种类类别锤重kg锤击面直径cm落高cm筒内径cm样高cm容积cm3锤击层数层击数单位击实功kJ/m3最大公称粒径mm轻型12.55.03010.012.7997327598.220轻型22.55.03015.212.02177359598.240重型14.55.04510.012.79973272687.020重型24.55.04515.212.021773982677.240制样: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分(按2%~3%含水率递增),拌匀后闷料一夜备用。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率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除大于40mm的粗石子即可。保持天然含水率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率按2%~3%递减。根据工程要求,按上表选择轻型或重型击实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选用干土法和湿土法。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在筒壁上抹一薄层凡士林,并在筒底(小试筒)或垫块(大试筒)上放置蜡纸或塑料薄膜。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小试筒按三层法时,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筒高1/5)。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三层法,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整平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规定的击数进行第一层土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垂直落下,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土样面,第一层击实完后,将试样层面“拉毛”然后再装入套筒,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小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5mm,大试筒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6mm。用修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刮,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准确至1g。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测其含水率,计算至0.1%。测定含水率,取样数量按相关规范。对于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和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将试样搓散,然后按前述方法进行洒水、拌和,每次约增加2%~3%的含水率,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率。干密度ρd=ρw//(1+0.01w)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含水率—干密度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率及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如曲线不能绘出明显的峰值点,应进行补点或重做。第二章水泥稳定土类材料§2.1原材料包括:水泥、土、粒料1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2)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的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为10~17;2)土中小于0.6mm颗粒的含量应小于30%;3)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3粒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粒料源材;2)当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3)当作底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超过37.5mm;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超过53mm;4)各种粒料,应按其自然级配状况,经人工调整使其符合表7.5.2的规定;5)碎石、砾石、煤矸石等的压碎值: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得大于30%;对其他道路基层不得大于30%,对底基层不得大于35%;6)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7)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25%;8)钢渣尚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有关规定。水泥稳定土类材料7d抗压强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为3~4MPa,对底基层为1.5~2.5MPa;对其他等级道路基层为2.5~3MPa,底基层为1.5~2.0MPa。§2.2含水量试验方法(烘干法)分烘干法、砂浴法、酒精法。烘干法:适用于测定水泥、石灰、粉煤灰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含水量砂浴法(工地快速法):当土中含有大量石膏、碳酸钙或有机质时,不应使用本方法。酒精法(工地快速法):当土中含有大量粘土、石膏、石灰质或有机质时,不应使用本方法。仪器设备:烘箱、铝盒、电子天平、干燥器2.2.1水泥、粉煤灰、稳定细粒土、生石灰粉、消石灰和消石灰粉取清洁干燥的铝盒,称其质量m1,精确至0.01g;取约50g试样(后三种材料取100g),经手工木锤粉碎后松放在铝盒中,应尽快盖上盒盖,尽量避免水分散失,称其质量m2,精确至0.01g。对于水泥稳定材料,将烘箱温度调到110℃(其他材料为105℃),当土中有石膏时,温度宜不超过80℃。待烘箱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后,取下盒盖,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放在盒盖上,然后一起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试样种类和试样数量而改变。当冷却试样连续出现两次称量的差(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0.1%时(一般情况下16~24h),即认为样品已烘干。烘干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并将盒盖盖紧。将盛有烘干试样的铝盒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如铝盒的盖密闭且及时称量,可不冷却),然后称铝盒和烘干试样的质量m3,精确至0.01g。烘干法试验步骤2.2.2稳定中粒土取约500g试样,精确至0.1g。2.1.2稳定粗粒土取约2000g试样,精确至0.1g。。含水量w=(m2-m3)/(m3-m1)×100取两次的算术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烘干法试验步骤§2.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试验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试验方法类别表类别锤重kg锤击面直径cm落高cm筒内径cm筒高cm容积cm3锤击层数层击数单位击实功J最大公称粒径mm甲4.55.04510.012.09975272.68719.0乙4.55.04515.212.021775592.68719.0丙4.55.04515.212.021775982.68737.5仪器设备:击实筒(小筒、大筒)、多功能自动击实仪、电子天平(4000g,感量0.01g;15kg,感量0.1g)、方孔筛、量筒、直刮刀、脱模器等。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可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捣碎或用木碾碾碎。土团均应破碎到能通过4.7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序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破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4.75mm筛备用(甲、乙法)。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19mm筛;如存留在19mm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26.5mm筛,留作备用(甲乙法);如试料中粒径大于19mm的颗粒含量超过10%,则过37.5mm筛,如存留在37.5mm筛上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10%,则过37.5mm筛备用(丙法)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P。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中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0g;粗粒土试样不少于2000g。甲法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kg(细粒土)或2.5kg(粗粒土)。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关0.5%~1.5%,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得到该份试样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要求:粘质土12~24h,粉质土6~8h,土(还有一些是4h或2h),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应加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样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他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水泥应在土样击实前逐个加入。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在1h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拌和后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石灰稳定材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除外)。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联结。将击实筒放在坚实地面上,用四分法取制备好的试样400~500g(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将其安装到多功能电动击实仪上,设定所需锤击次数,进行第1层试样的击实。第1层击实完成后,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几层的试样用量。用刮土刀或螺丝刀将已击实层的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行其余4层试样的击实。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该作废。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刮平,并拆除底板。如试样底面略突出筒外或有孔洞,则应细心刮平或修补,最后用工字形刮平尺齐筒顶和筒底将试样刮平。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m1。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内部从上至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1%(相关不超过1%),测定含水量时,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擦净试筒,称其质量m2。按以上步骤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材料的击实和测定工作。凡已使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
本文标题:路基路面材料检测培训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08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