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管理组织、领导、协调沟通
1管理: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主体班课程主讲人:赵前前副教授博士所在部门:公共管理教研部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联系方式:139191000232课程的背景及意义课程的主要内容学员的提问与回答课程结构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员们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课程的背景及意义4课程的基本框架相关概念一、组织二、领导三、协调沟通5管理活动自古有之,古代中国人建长城,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是规模巨大的建筑工程,也是纷繁复杂的管理工程:几十万人共同劳动,谁来吩咐每一个人干什么?谁来保证在工地上有足够的石料和工具?管理活动无处不在,只要有共同活动,就有管理: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企业,都有一个管理的问题。当然,现代意义的管理活动是从企业管理开始的,大部分管理理论也是有关于企业的管理理论。一块歪了,不去修正管理6管,原意为细长而中空之物,其四周被堵塞,中央可通达。使之闭塞为堵;使之通行为疏。管,就表示有堵有疏、疏堵结合。所以,管既包含疏通、引导、促进、肯定、打开之意;又包含限制、规避、约束、否定、闭合之意。理,本义为顺玉之纹而剖析;代表事物的道理、发展的规律,包含合理、顺理的意思。管理犹如治水,疏堵结合、顺应规律而已。所以,管理就是合理地疏与堵的思维与行为。《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7泰罗: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的办法去干。”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西蒙:“管理就是决策。”霍德盖茨:“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管理——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8•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9公共管理以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事务来划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划分为三个领域,即私人事务、公司事务和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公共管理就是基于对公共事务的管理。10公共理念公共理念的萌发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他们出于管理国家的需要,把社会事务分为公共事物与人事事务两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公共事务、公共权力、公民等一些概念。应该说,公私事务的区分是人类的一大发明,因为正是有了这种区分,才有了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需要,才有了古代与现代的民主观念,也才保证了公民积极性在公私两个领域的发挥。11而我们现在把“公共”两个字冠于“管理”概念前面,是继承了人类这一文化成果,并使“管理”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明确了管理的公益目的(公共的);(2)把管理范围限制在公共事务领域(把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区别开了);(3)强调了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众参与;(4)强调了管理中的公共责任以及公民对公务人员的监督;(5)确立了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善治。12一、组织(一)组织含义(二)组织理论发展(三)组织的类型与工作原则(四)组织结构设计(五)我国行政组织结构13组织的一般含义组织——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1)组织是一个人为的系统(2)组织必须有特定目标(3)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4)组织必须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一)组织含义14组织的管理学含义在管理学中,组织被看作是反映一些职位和一些个人之间的关系的网络结构。静态方面,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动态方面,指维系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一)组织含义15韦伯行政组织理论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传统权力(Traditional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Charisma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LegalAuthority):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一)组织含义16理想组织模式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点:(1)劳动分工(2)职权等级(3)正式的选拔(4)正式的规则和制度(5)非人格性(6)职业定向(一)组织含义17组织的作用组织是帮助人类社会超越自身个体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组织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组织是连接团队领导与职工、团队与环境的桥梁。(一)组织含义181、传统组织理论(二)组织理论发展传统组织理论盛行于20世纪10~30年代。它着重分析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管理的一般原则,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组织的目标、分工、协调、权力关系、责任、组织效率、授权、管理幅度和层次、集权和分权等。代表人物有:提出官僚制度理论的M.韦伯,提出行政程序理论的H.法约尔,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F.W.泰勒。尽管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适用于企业组织,但其组织管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行政组织管理和行政理论的研究。此外,美国学者L.厄威克及时综合和传播了传统组织理论者的观点和主张,扩大了传统组织理论的影响。19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二)组织理论发展30年代后产生了以人际关系为研究重点的组织理论,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该理论一反传统组织理论的静态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人和组织活动过程,如群体和个体行为,人和组织的关系、沟通、参与、激励、领导艺术等。美国学者G.E.梅奥等主持的霍桑实验,C.巴纳德的均衡理论,H.A.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D.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F.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203、系统管理理论(二)组织理论发展系统管理理论是综合早期传统组织理论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成果,并以系统观点来分析组织的一种理论。其特点在于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的互相作用和系统同环境的互相作用中考察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目的是通过研究寻求组织在这种互相作用中取得平衡的方法。美国行政学家C.巴纳德首先用封闭系统的观点来考虑组织;T.帕森斯、F.卡斯特、J.罗森茨韦克则把组织看成一个开放系统,即组织系统除了要维持本身的平衡外,还要维持与环境的平衡。60年代后又出现了权变理论。这是一种反对一般管理原则,主张相机行事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J.伍德沃德,美国的P.劳伦斯、J.洛奇和F.菲德勒等。214、组织文化理论(二)组织理论发展许多学者从各个层面对组织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组织文化是运用文化特点和规律,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途径,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原则,以培养组织经营哲学、组织价值观和组织精神等为核心内容,以争取组织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其中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Hofstede)在组织文化对管理决策影响巨大且被广泛接受。他认为,影响管理活动或管理决策模式的文化层面主要有四个方面: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利差距;不确定性规避;价值观的男性度与女性维度。225、组织自我实现理论(二)组织理论发展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235、组织自我实现理论(二)组织理论发展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1.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3.行为的自然流露4.以问题为中心5.超然的独立性:离辟独居的需要6.自主性:对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7.体验的时时常新8.社会感情9.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10.民主的性格结构11.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12.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13.创造力14.对文化适应的对抗241、组织的类型(三)组织的类型与工作原则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25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企业人员的稳定与团结;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职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262、组织工作原则(三)组织的类型与工作原则(1)目标任务原则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组织结构的全部设计工作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27(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权力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力的约束,有了责任,权力拥有者在运用权力时就必须考虑可能产生的后果,不至于滥用权力;利益的大小决定了管理者是否愿意担负责任以及接受权力的程度。28(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企业目标任务的完成,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各专业部门又必须加强协作和配合,才能保证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以达到组织的整体目标。企业在设置管理组织结构时,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既要组织精干又要使组织高效。1、要注意分工的合理性2、要注意发挥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的作用3、要加强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29(4)适宜的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由于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的关系,因此在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时,也必须考虑到有效管理幅度的大小。30(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在组织设计或调整时,要特别处理好以下关系:正确处理直线经理与职能经理的关系在同一层次的领导班子中,必须明确主辅关系一级管一级组织高层领导31(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组织设计或调整时,既要有必要的权力集中,又要有必要的权力分散,两者不可偏废。组织在确定其内部上下级权利划分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多少;组织经营单位的数量、区域分布和产品及服务的覆盖范围;组织发展战略。321、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因素分析职能分解与设计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组织运行保障设计反馈和修正(四)组织结构设计33因素分析1、企业目标2、企业外部环境第一类:稳定的环境第二类:变迁的环境第三类:剧烈变化的环境3、企业内部因素34职能分解与设计职能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基本职能设计2、关键职能设计3、职能分解4、横向协调设计35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1、企业高层权责关系的形式2、企业各部门、岗位的权责划分组织运行保障设计1、管理规范设计2、人员配备与训练设计36反馈与修正组织设计的科学性需要通过组织的运行来体现,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修正。372、组织结构形式组织结构形式,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有多种模式。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参谋制。现代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有: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立体制。最主要的是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两种。(四)组织结构设计38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是:没有管理职能部门。企业按照由上到下的权力划分实施指挥。厂长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组长组长组长组长直线制组织直线制组织结构39特点是:按专业分工设置管理职能部门,各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发布命令,每一级组织既要服从上级的指挥,也听从几个职能部门的指挥。厂长科室科室车间主任职能组职能组组长组长组长职能制组织结构40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又称U型结构。它是以权力集中于高层为
本文标题:管理组织、领导、协调沟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2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