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农村党员先进事迹(精编3篇)
农村党员先进事迹(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农村党员先进事迹(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农村先进党员事迹材料1XX同志,今年48岁,一个极普通的农村无职党员,有人说他:“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自己”。他自己说:“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多做点对大众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本村共有共产党员28名,其中农村无职党员22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无职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农村党员先进事迹之间呈现出较大差距。不能、不会、不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实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新举措,板桥河村党支部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等实际情况,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设置村务财务监督岗、科技带动致富岗、外来人口管理岗、精神文明建设岗、社会治安岗、民事调解岗、义务志愿服务岗等岗位,以村党支部为单位,采取自我认岗、支部定岗、群众荐岗等方式,为无职党员定岗定责。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制度推行以后,本村先后涌现出十余名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他就是其中一位,他自从上了该村“科技带动致富与民事调解岗”后,充分发挥着作为一名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主动、积极投身于板桥河村的科技致富,科学种田建设当中。他曾慷慨的说过:“作为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最怕的就是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设岗定责制度的推行,使我成为了一个无职有岗,无位有为的人,让我们这些农村无职党员能够结合自身特长发挥余热作用。”人生观:把爱心献给群众,把丹心留给党。他曾在板桥河村任科技副村长4年,通过多年的历练,他已从一个年轻、冲动、充满热情的青年,逐渐成为了一个沉稳、果断、责任心强的老革命。,他在自家责任田开始引种繁殖野生天麻、党参等多种中药材,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专门到外地种植区参观学习,经过一年的潜心钻研,他成功了,当年收获了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农户也开始种植起来,并逐年扩大规模。同时,他率先种植魔芋,几年中,他成了魔芋大户,随之,本村的魔芋逐渐走上规模,批量流向市场,并成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产业。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先进个人事迹退化、组织观念弱化、宗旨观念淡化、知识和年龄结构老化、精神状态消极化等问题,从教育引导入手,在不计报酬、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协助村、组开展工作,并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并在全村进行广。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应该为村内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事纠纷调解出份力,所以第一个就积极报名上任“科技致富及民调岗”。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听到报道又积极组织该义务服务队的其他成员捐资自发奉献爱心,在他的宣传带动下,虽然每个人捐献的不多,10元、20元、50元的都有,仅本村在一天的时间内就集中捐集了一万八千余元,还有很多未来得及赶上的,或者在外地通过其他方式捐献的还不计其数,尤其有几位残疾人手拄双拐,一只腿行走几公里路将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部分生活费都送了上来,其情景真是叫人感动不已,有的队员自己献了爱心,也交了特殊党费,还让家中其他成员也另行捐献。农历腊月二十六,春节将至,考虑到还有居住偏远,却拒不入福利院的孤寡老妇人彭远梅,无儿无女,年岁已高,恐怕生活上有困难,于是,他请示村支部后,又商议组织慰问,一行无职党员队伍共8人,年纪最大的已有六十岁,不辞跋涉几十里,冒着冰雪严寒,将凝聚着整个队员及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一份温暖和爱心,亲自送到彭老妇手中。上岗后,他为了大家出行方便,能够早一点发家致富,他多方协调,奔波带动全组人民修组级公路,当有很多人不愿出钱出力,他通过自己每天在工地上辛勤的劳作,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终于在他的坚持和带动下,历经两年多时间,这条公路已通往全组的每家每户,正积极的发挥着效益。大家都认为,他最大的精神寄托,是他给予别人的帮助和快乐。“有人说我傻,尽做亏本的事,但我觉得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为群众服务。”他坚定地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也什么都得到了。只要村里的建设好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来的人多了,我就高兴了。”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他身上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是一名充分发挥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作用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农村无职党员,他收获的除了快乐,还有党和政府对他的信任。他上岗两年多来,一直兢兢业业,村里有什么事都跟他商量商量,村民家里有什么事,也都会找他出谋划策。想起这一年来付出的艰辛和收获,他笑着说:“别人赚钱,我‘赚’的是信任与人心,金钱也许会成为过去,但信任是不会远走的,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赚’得更多。本村党支部始终这么觉得:尊重农村无职党员的精神需求,通过设岗定责,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激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为村民服务。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通过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定岗定责,不但给了农村无职党员荣誉,也赋予了他们责任感和使命感。“引”着农村无职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列,“逼”着他们在发展经济、科技致富、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促”着他们必须做一名合格的政策宣传员、共同致富的战斗员、维护稳定的安全员、依法治村的监督员和热心群众利益的服务员,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细胞”的活力,增强了基层先进事迹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党员先进事迹2农村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他是个好人,村里的路道、桥梁、环境整治,困难户的生活,甚至小孩上学,他都给过钱……走进__县__村提起普通党员__,当地农家人都会如是说。村里干部介绍,__乐善好施已坚持了20多年,他家没有实业,经济条件只是比普通人家好一些,他挣钱的职业也很辛苦,常年在外从事矿用产品营销,花甲之年仍在奔波。平素很少能看到他的身影,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到他,这个时候到他的家也是找不到人的,他一般在村部或村干部家里,他要了解公益事业建设进展情况,投入资金够不够,村里有那些困难人家,他得登门帮一把,做完这些事,踏上征途挣钱去。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他一如既往的行善义举?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期盼着与其相见。金秋十月,终于如愿以偿。老__个头不高,短发,面颊红里透黑,始终挂着笑意,给人一种慈眉善目的感觉。说话快人快语,直来直去。他说,人不能总为自己活着,也要想着点别人,这样才活得更有意义。少小时,他的兄弟姐妹多,时常吃不饱穿不暖,是邻里和地方组织的接济帮他家度过了难关,得人恩惠当懂得报恩,况且自己还是组织里的人,更不能丢掉自己的责任。责任就是担当,这是一名普通党员的内心独白。农家人忘不了他为村里小学送光明的事。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建成了小学校舍,由于缺少资金通不了电,阴雨天校室里光照不足,直接影响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老__在外上班得知此事,怀揣300多元现金,回家购买了电缘线,找来电工为学校拉接了线路,安装了电灯。这笔钱如今说不上大数目,可在那时一般人家是拿不出来的,老__一个月工资也就40多元,事后人们才知道,那是他向单位借的款,苦干了8个多月才将这笔钱还上。农村硬质道路建设,彻底改变了农村的交通条件。__镇村级主干道硬质路里程最长、密度最高的就是__村。建设力度大,投入的配套资金也多,集体再也拿不出钱来铺设主干道与农户居住点的乡间小路。老__深知村里的难处,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实地丈量测算。那些天里,他拖着一把卷尺,一条路段一条路段丈量勘察,那些要补土拓宽,那些要垫高,那些要裁弯取直,里程有多少,都一一记下来,请村干部组织劳力抓好路道修整。自己则进城找来建设工程预算员计算铺路所需砖块,一下子拉进村XXX万块,投入资金近3万元。村里困难户多,有的是无儿无女的五保户,有的是因病致贫的瘫子户,他都挂在心上,尽已所能给予帮助。3组朱德辉、朱德领常年有病,干不了重体力活,生活相当困难。他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在为他们寻医抓药,治病除疾的同时;做好生活安置。今年8月,他再次向这2家分别送去生活费XXX元,朱氏兄弟说什么也不收,他们说这些年来,老__为他们的家事操碎了心。现在病好了,也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了,那能还让他舍钱哩。他们与老__合计,把钱交给村里,安排给更需要的人。老__多在外,少在里,有些困难户他不能及时把钱送到位,对此,他主动提出每年给村里1万元,由村里安排代分发,他说钱不多,是他的心意。老__热心公益、帮贫解难出手大方,有时手头紧拿不出现票子,还向他人借款做善事。这些年来,他资助的款项从几百到几万,累积起来究竟有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可在家里却是典型的一个“抠门”儿,儿子在县城购置房产,向他借款XXX万元,他一个“钢蹦”也不出,由此儿子与他赌气好几个月,说他没有一点父子情。然而,没多久的一件事,让儿子彻底理解老__乐善好施的行为。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父子俩出差山西回返的途中,一名乘客突然抱住老__说:“恩人哪,你让寻找了好多年”。一下子把老__弄懵了,那人更加激动,眼中闪着泪花,“还记得3年前徐州那个车站吗,我这条命是你捡回的呀”。老__想起来了,这人那天在车站广场突发急性阑尾炎,疼倒在地上,老__见状拦了一辆出租车,把他火速送往医院抢救,从挂号、交费到做完手术,他一直陪伴整个过程,只到这人能下地走路才悄悄的离开。医生告诉他要不是送医及时,他的这条命就没了。他不知道恩人的姓名、家庭地址,康复出院后到处打听也没有消息,没想到如此巧遇,说啥也得让老__到他家作客。老__要赶时间到下个站点会商签约,婉拒了,可他的善举感动了一车子里的人。儿子看到那场面,终于对父亲多了一重理解:一个善举往往就能给人一生的幸福!他也热衷起善举,今年村里环境整治,他就投入资金2XXX元。农村党员先进事迹3农村党员先进事迹材料现年42岁的是县白云乡清泉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可他头上的官衔却挺多:清泉村党支部副书记,清泉村农民技术协会会长,白云乡兴发芽豆生产合作社社长。可是远近闻名的大忙人,找他有时很容易,在田间地头,在培训班的课堂上,在种植户、养殖户的家中,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可有时找他却很难,家里人说他早出晚归看不到他的身影,协会的同事说他刚来就下田间去了,农民说他帮助解决完问题就又被找走了,打他的手机没说几句话他又在抱歉声中匆匆地挂机了提起,白云乡及周边乡镇的老百姓都知道他,都感谢他,他十几年如一日,为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为了农民增产增收,不辞辛苦地日夜奔波着,操劳着风雨之后见彩虹出生在清泉村,成长在清泉村,他深深地了解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他也知道造成贫穷和落后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愚昧和无知造成的。农村的生活单调而乏味,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几亩薄地靠天吃饭。家庭条件好的,父母开明的,孩子能上几年学;条件不好的,只能早早地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知识的缺乏造成一代又一代的恶性循环。他记得看过一部记录片,一个记者采访一个放羊的少年,记者问少年:放羊为了什么?少年答到:挣钱娶媳妇。记者又问他:娶媳妇为了啥?少年答:生娃。记者再问:生娃为了啥?少年想都没想就回答到:长大后放羊。这部片子尽管看过了很多年,可还是清楚地记得片中的那一幕幕情景。亲眼看到父母及乡邻们由于不懂农业技术,种地没少费力,没少投钱,可就是不打粮收入少;还有的农户由于看不懂说明,施错农药,造成粮食绝产。而此时的美国等国家已实现种地机械化,一个农场只需几个人来管理,播种、喷药都由飞机来完成。善良的乡亲们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种田,不知道什么是机械化作业,更不敢种植什么高新品种,生怕受骗上当,只能沿袭老一辈的做法,一年又一年地种植着传统品种的大豆、小麦、玉米看着乡亲们饱受不懂科学技术的苦楚与辛酸,心里涌起一股悲伤,他暗暗下了决心,长大后要多学农业技术,传播农业技术,改变农村的贫困和落后,让乡亲们多挣钱,挣大钱,1992年,在农业广播学校毕业后,
本文标题:农村党员先进事迹(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32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