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教务处自查报告(精编5篇)
教务处自查报告(精编5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教务处自查报告(精编5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教务处安全自查报告(材料)1永济市职业中专学校教务处安全自查报告校园安全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先决条件。教务处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教务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开展了对学校教学楼、实训楼、学生活动场所等进行了全面性的“查隐患、堵漏洞”的安全管理工作大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力打造平安校园,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学习环境。现将自检情况报告如下:一、健全组织机构教务处根据学校的要求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工作,明确责任。组成人员:组长:戈立强组员:李泽军王建强高升樊自君各专业部主任二、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教务处在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及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秋季开学前后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立即召开了教务安全工作专项会议,分析应重点检查的安全工作;召开各专业部会议分析教学和实习中应重点检查的安全工作。并制定时间表对班教师、实习场所、学生活动场所进行了彻底自查。三、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教务处与政教处联合组织全体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学校规章制度、实习操作规程,并要求学生严格履行。组织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观看安全记录片,并写出观后感,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四、认真自查督促整改教务处联合各专业部认真检查了教学楼、实训楼的违规用电、实习操作规程、上下课学生活动、体育课学生活动等情况,督促学生注意安全用电,防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并召开主体班会,把自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上报学校。在教学楼自查过程中发现:学生有撕拉乱接电线现象,留下了安全隐患;个别学生在上下课时有追赶打闹现象,上下楼梯有拥堵现象,实习中有个别学生不按操作规程实习的现象。这些问题已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加以解决。五、明确突发事件上上报制度教务处建立了畅通的学生安全事件上报制度,学生发生安全事件后按学生干部、班主任(或上课教师)、专业部主任、教务处、学校的程序逐级上报。2010年9月7日教务处自查报告2教务处自查报告教务处始终坚持“人本化、重规范、抓管理、促质量”的教学管理理念,为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教学管理(一)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管理实施过程规范我校教务处专门编印了《华东政法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手册》、《全日制本科教务管理手册》、《全日制本科专业学习指南》等手册,并印发给学生和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其中涵盖了学生学籍管理、选课、免修、重修、延长学籍、转专业、考试、网上评教、社会实践、科研实践、毕业论文等教学行政规章和教学指导性规范共25项、教务管理等规范性文件37项等,并在日常教务管理实践中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管理实施过程的规范、有序。(二)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秩序稳定,严格执行课堂教学纪律为了落实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方略,维护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在2009-2010年重点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与教育,使全校教职工充分认识到,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是维护学校稳定的关键,也是实现学校快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全校上下必须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积极投身到教学、管理和服务中去。第二是加强自律,从严执教。教师是稳定教学秩序的中坚力量,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守教学安排,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作出贡献。第三是遵守校纪,刻苦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维护教学秩序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强调了辅导员切要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与疏导,解决好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思想松弛、不懂学习方法、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问题,努力树立良好的学风。(三)建立了健全的教学信息系统1.“课程中心”经过3年的建设,顺利通过市教委专家的验收。为全校师生构建的“课程中心”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了教、学、管全过程的网络互动,能够展示课程教学资料、优秀教学名师和教学成果,建设了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的网络环境。“课程中心”提供了简便易用的课程制作工具WCB,教师利用此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制作网络课程。教师能够上传课件、布置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开展网上考试;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上网选择喜爱的课程学习,能够与老师以及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2.教师利用“网上课堂”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已经蔚然成风。本学期都有77位教师在网上开设网络辅助教学课程104门。“网上课堂”极大的促进了我校的教学方法改革,改进了我校的教学手段,提升了我校的本科教学质量。3.网络学习资源日趋丰富。建设的网络课程已达953门,课程种类覆盖学校所有院系专业。已有注册用户23741个,其中教师836位。目前学校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已经通过课程中心发布公开,各课程的教学进度表也陆续上网发布。课程中心累计点击量已经达到5517105次,教师上传文件16580个,师生互动讨论贴数26689个,学生提交作业15722份。4.为150多位教师拍摄了教学录像并上传到“课程中心”。计划为每位教师拍摄至少一节课的教学录像,将逐步形成以课堂录像为核心,包括教学信息、教学资料、自学题库,网上辅导、答疑、交流、讨论等各种内容为一体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库。5.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排课、选课、评教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了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日常更新及维护的基础上,评教模块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以期尽可能获得更科学和详尽的评教数据,为学校的质量管理打好基础。这一年,第一次实现了体育课程的在线选课,弥补了体育登分以及评教的缺憾。为了积极配合西南片高校跨校辅修及松江大学园区跨校辅修工作的进行,新搭建了辅修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便于学生信息的统计、课程安排以及成绩录入。(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评教活动学校开展教学巡查、课堂听课、教学督导、学生网上评教、学生信息员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价工作,对教学工作和教学秩序及时进行督查,保证课堂教学纪律的严格、有序执行。2010年上半年学生评教成绩优良,全校课程平均分为分,我校课程质量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五)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无重大教学事故每天实行早晚班值班制度,教务处老师巡视课堂教学;每学期都贯彻领导听课制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认真进行听课;督导每学期都进行随堂听课,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学期中,开展教学中期检查,了解各学院、部的教学状况;学期末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对全校的课程进行评价,搜集学生对课程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已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全面管理、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质量监控格局,实施“多时、多点、多层、多角度”的全方位监控。由于监控体系得到有效执行,无重大教学事故发生。(六)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100%我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上课率为100%。具体数据详见支撑材料。(七)教学语言文字规范,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员工中普通话普及率90%以上我校长期致力于语言文字规划化的建设工作,在推广规范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07年5月,我校被市教委、市语委授予“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市级示范校”荣誉称号。2007年9月,华东政法大学在全国数千家申请学校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荣誉称号,成为上海唯一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高等学校。据近期统计,全校共有7部规章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我校在全市率先印发了《华东政法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求普通话成为教师的职业语言,凡194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不能在教学和集体活动中坚持使用普通话的,调离教师岗位;校内使用文字也要规范化;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校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责任制度。各部门的正职负责人和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是本部门语言文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对本部门的文书、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包括签名、批注和手写体,均应使用规范汉字。这一举措是全市首创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新制度。校领导把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议事日程。有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以测促训、以训保测。自2005年起,分别于上半年和下半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上海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工作。目前,参加上海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教职员工已占全校应测人员的87%,通过上海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教职员工占全校应测人员的85%;有30%的本科生参加了上海市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率达90%以上。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员工中普通话普及率90%以上。学校还认真组织普通话免费测试工作,学校以“推普周”为契机,推进了“2011年全国普通话水平免费测试”报名工作,共有2472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报名参加明年的测试,报名率95%。(二)教学改革(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规划在2009-2010年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过程中,我校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制定我校“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积极推进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此外,学校为配合上海市“四个中心”建设,成立了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和国际航运法律学院,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目标和培养计划。(二)教学改革有措施、有成效、有创新特色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本地区和学校实际情况,2010年我校在进行充分的社会人才需求调查、预测的基础上对本科专业及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适度调整。增设法学专业国际金融法方向,行政管理专业电子政务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由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变为授予工学学士位;通过本次专业及专业培养方案调整,我校本科专业(方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创新,为我校培养具有明显法学优势的应用型、复合式、开放性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扎实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校更是累累硕果。一年来,我校获得各类国家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共2项,分别是《司法鉴定概论》课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经济法学本科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称号。在上海市的各类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评审中,我校获上海市级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级本科教学团队2个,有7门课程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有2门课程获得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立项资助,共有5门获得校级双语课程立项资助。组织开展2009年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结项及2010年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立项工作,共有30个项目顺利通过结项评审,33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三、教学效果(一)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有计划,有措施地组织开展各类教学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较强,学生、教师获市级以上各类奖励逐年递增为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与科研实践能力,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自1996-1997学年举办首届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以来共举办了14届,累计参与的学生数约4200人,获奖数约560人。学生在获奖作品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间接推动并提高了“公开发表论文”或“参加上海市级和国家级同类竞赛”的能力,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我校学生取得的主要荣誉包括:1、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全国55所高校88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0全国“电脑鼠走迷宫”竞赛总决赛一等奖;2、胡美玲同学获得2010年国家司法考试上海考区第一名;3、龚文锦同
本文标题:教务处自查报告(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603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