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三年级数学教案整理最新8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整理最新8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整理最新8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第38页例1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四、巩固练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例2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2.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3.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教学难点: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教学准备: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笔算(指名学生板演):24×2=213×3=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灰天鹅:48只;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板书:48×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①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③竖式计算。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48×216----------8×28-----------40×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96---------(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9?)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48×1296(进位的表示什么?)(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2843×23×1384129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出示试一试:4×15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四、巩固、拓展练习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归纳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算理。2.归纳一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应注意的地方。六、作业课本14页第3、4题。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教案内容: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二、教学内容: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空间与图形:·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统计与概率:·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2.数学思考方面。·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迅猛的发展。我们先进的社会,科技水平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领域还有待我们继续开发?你们想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科技馆去参观。二、探索新知1、读题,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学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三、拓展应用1、60÷3200÷5240÷8120÷4560÷7900÷3180÷6270÷92、一包糖共80块。分给2人,平均每人……人数平均每人分到的块数24880÷2=你发现了什么?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看了90页。⑴、还剩多少页每看?⑵、剩下的书,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四、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课后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整理最新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63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