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参考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参考8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参考8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关注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上课伊始,设计几组整数大小比较的复习题,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回顾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2、关注方法的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类比是根据两种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类比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3、关注习题设计的实践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设计练习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卷尺学生准备卷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过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的___里填上“>”“<”或“=”,并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1001___999654___5438321___8436(1)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当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2)老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米)请同学们观察身高,谁高谁矮?(老师高,小明矮)看来小数也是有大小的。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那么你们想知道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复习题,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刚、小强和小林正在跳高场地上进行比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结束,成绩如下: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2、提问: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方法一利用小数的含义来比较。因为米是1米2分米,米是1米1分米,米是8分米,米是9分米,所以米>米>米>米。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较。因为米是120厘米,米是110厘米,米是80厘米,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米>米>米>米。方法三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比较。在卷尺上找到每个人跳高成绩的刻度,根据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观察卷尺上的数据,得出米>米>米>米。师小结:同学们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演示动画“混合运算”出示:8+3×79×2+4×36×(50-46)36÷3-563÷9×6(48+32)+5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1:计算74+100÷5×3(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教师订正:74加10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5两题.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65-6×4÷238+56÷7×3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3)学生试做.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59+21)×(96÷8)(220-100)÷(15×2)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三、巩固提高.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700-8×5×4(275-35)÷(17+43)480÷(96÷16+6)(15×40—360)÷6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四、课堂小结.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②计算.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五、布置作业.14+16×4-5074+(96÷6-8)72-45+121÷112520÷18×(806-799)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2.记住每个月和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记住每个月的天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难点:理解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教学准备:不同年份的年历、自学感悟、制月历的表格教学设计过程:导入环节(师生谈话并出示地震和奥运会图片)同学们,刚刚过去的xx年有许多日子让我们难以忘记。还记得这是哪一天吗?这一天呢?(生述)刚才叙述时间时用到了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关于年、月、日,你们知道什么?(生述)同学们说了许多,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这节课我们详细研究一下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年月日)自学感悟环节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年历,下面我们对它进行仔细观察并独立完成自学感悟表上提出的问题。(生观察并独立完成)汇报: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生述师板书)预设:生:一年有12个月生: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师: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生:xx年的。师:谁观察的不是xx年的?(生举手)师:那你们发现哪些月有31天?哪些月有30天?和他说的是不是一样?生:一样。(师随即介绍大月和小月)生:2月有28天生:2月有29天生:有些年2月有28天,有些年2月有29天(师介绍平年和闰年)生:一年有365天。师:你是怎么列式的?生: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师:算出一年有365天的同学都是这样列式的吗?生:31乖7再加上30乖4再加28等于365天。师: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生:不是。还有366天。师:因为平年闰年2月天数不同,所以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也不同。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师:我们做个举手游戏:听到大有举左手,听到小月举右手。(师生共做)师:我发现总有出错的同学,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很快记住每个月的天数?生:拳头法。(生并做介绍)师:书上也介绍了这种方法,和你说的是不是一样?打开课本48页,看谁看得最认真。(生看)师:会数了吗?(师生共同看大屏幕数一次)师: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生:儿歌法。师:(师课件出示)每人读三次,看谁先读完。师:“腊”是什么意思?“三十一天永不差”是什么意思?自学检测环节师: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对刚才内容的理解。(课件出示练习题:)重难点突破环节(课件出示1984---1994年二月天数统计表)师:同学们,从这个表中你们能发现什么?生:每相邻的4年中有一个闰年。师:平年和闰年为什么会这样有规律地出现?(出示小资料并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师:根据这一规律,有人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出现与4有这样的关系:(课件出示1984----1994年年份除以4的算式)师:通过这些算式看谁能找到平年和闰年的秘密?生:年份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平年,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这一年就是闰年。重难点检测环节(课件出示练习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一)学前准备1、闹闹寻宝。(1)课件演示(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2、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3。(1)出示指南针。(2)全体到操场。(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5)用指南针验证。(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师板书:西北北东北西东西南南东南(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2、巩固新知。(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4)同桌互查。(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1)说明题目要求。(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四)思维训练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2)按要求独立完成。(3)订正。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口算。26+41=19+41=56+28=83+12=75+11=75+21=67+21=72+15=45+24=58+42=57+17=48+37=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5-20=35
本文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参考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63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