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幼儿园教师心得【热】
幼儿园教师心得【热】【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幼儿园教师心得【热】”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幼儿园教师心得【第一篇】家访是幼儿园进行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家长面对面相互了和沟通,增进彼此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园长参与家访有如下的好处:一、园长家访可了解每位教师与家长、幼儿之间关系是融洽程度。从家长与教师交谈的语气、表情中,园长可观察出家长对教师的态度是接纳、欢迎还是排斥,家长对教师不同的反应,折射出教师平日的工作质量。二、园长家访可了解每名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水平、同家长交谈的技巧、主动沟通的能力等,便于以后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家长工作方面的培训。三、园长家访可及时发现教师在家访中工作中好的做法,便于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提高全园教师的家访水平。四、园长家访进一步沟通了家长与园长之间的关系。平日家长和园长都比较忙,单独交流的机会很少,而家长会上园长面对的是全体家长,面太广,也不宜单独深入交谈。园长家访为双方提供了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家访时园长可直接征求家长对本园工作的意见、建议,详细解答家长育儿方面的困惑,还可了解在家庭育儿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在下一次家长会上集中解决。园长家访真是一举多得,抽出时间去家访,将得到意料不到的收益。幼儿园教师心得【第二篇】幼儿首先是不被允许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和教师发生交流和互动。所以,教师必须按照《纲要》的基本要求,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调整。一、我做乘客户外活动时,东昊也如其他幼儿一样哭丧着脸向我求助:“老师,我也要玩扭扭车。”想着这班孩子在碰到问题时只会向老师求助,不觉头脑有些发涨。我慢慢蹲下,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跟玩扭扭车的小朋友商量呢?”“他们不肯给我玩!”这就是孩子的回答,显然谁都不愿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平白无故送给他人玩。这时只见玩着扭扭车的烨丹慢慢扭到了我们的身边,我突然来了灵感,对东昊说:“哇,烨丹好像一个司机哦,你愿意做乘客去乘她的车吗?”孩子脸上突然有了笑容,连忙回答:“太好了,我要做乘客!”“想一想,怎样才能礼貌的征询别人的意见让别人同意呢?”这一点我相信东昊的能力。果不出我的意料,孩子们融洽的玩起了出租车的游戏。活动结束后,我针对这一事件及时在全体孩子面前进行了夸大性的表扬,并没有忘记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让游戏贯穿于孩子的一日活动,在运动课程中,我们也应遵循这一点。正如实录中所记录,当幼儿A以“乘客”这样一个角色身份出现时被另一幼儿B所接受,并带动了幼儿B融入了这一情景性游戏中,使本来存在的问题没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且还帮助提高了合作游戏的能力。当然,这里所体现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缺乏克服的勇气,过于依赖他人。新课程中也曾谈到:我们要给予他们的是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勇气,是他们终身受用的东西。孩子在遇事后不知所措,这时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个推动者和引领者。故在全体孩子面前对这种游戏行为和解决困难的精神大力宣扬,也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和引领。针对班级现状,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目前在师幼互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教师的角色定位都有极大的关系。正是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因此,在不少时间,二、我的“好意”孩子没有理解那是一次户外活动,我班有几名幼儿在玩攀登架,我发现建邦爬得太高了,就非常着急,对他大声喊:“建邦,快下来”。这时,我发现建邦脸上原本灿烂的笑容僵硬了,缓缓地垂下了头,边偷看我边慢慢地往下爬,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恐慌。“韩老师,我下次不再爬那么高了。”建邦声音怯怯地对我说,从他紧张的眼神中我意识到我已成为他戒备的对象,从他怯怯的声音中我读出了我们之间的不平等。我为我的“好意”没有被孩子理解而不安,我为我的“好意”带给孩子的压力而自责,怀着内疚的心,我把建邦叫到跟前对他说:“建邦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我相信你能像刚才一样爬得那么高,但是,一定要握好,注意安全。”亲切的话语抚平了他脸上紧张的表情,消除了她对我的胆怯和戒心,建邦迷惘的眼神不见了,又大又圆的眼睛恢复了往日的光彩。这时,我把孩子们都叫来,一起为建邦鼓掌加油,在我和孩子们的鼓舞声中,建邦又一次敏捷地爬上了攀登架,在一片欢呼声中,我和建邦愉悦的目光交织在一起,这时,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才是孩子的快乐。“老师,你看!”建邦兴奋的小脸上荡漾着甜甜的欢笑。他那真诚和信任的目光又一次深深打动了我,孩子是多么容易满足呀,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他们非常感动。幼儿园教师心得【第三篇】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园长、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园长和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园长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成长。教师也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要,尊重和接纳孩子;教师应是每一个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给每一个孩子主动发展的空间等等。为此,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学习,贯彻新《纲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们从书面上去理解和贯彻《纲要》,其实并不难,教师们也都能讲出一个如何贯彻,如何转变的道道来,思想上也有转变观念的意识,但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却并不容易,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观念束缚着教师的一些行为,如:公开观摩活动中,追求教学效果的完美、统一,怕给前来听课教师留下一个不好的影响,从而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孩子的个性发展。又如:家长对新《纲要》的不理解,教师与家长观念上存在着差异等等。因此,《纲要》的真正从论论内化到行为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有关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认为,教师对《纲要》的贯彻真正要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化,园长是关键,作为园长我主要做好对新《纲要》宣传和解释工作,加大对新《纲要》宣传的力度和范围,向家长宣传,对周围的领导和人群予以影响,促使更多的人对《纲要》精神予以理解,给教师更多地主动发展、创造性工作的空间。如:经常和教育局领导交流探讨《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每一次教育局分管局长下园参加园内活动,主动汇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和体会,以取得领导对《纲要》贯彻过程中,一些教改成果的支持。又如:一次家长开放日,全园家长兴致勃勃来参与自己孩子班内的活动,活动结束后,中班的一位家长,兴冲冲地来到园长室“告状”:我孩子班的纪律实在太乱了,孩子们不知道在学什么,你看隔壁班孩子们上课多认真......,过后,我对这个班的活动作了了解,原来,这是一个“沉”和“浮”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许多孩子们自由探索的环节、内容、材料,虽然感觉“乱”了,但是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非常高涨,探索到了许多科学的道理。下午,该家长来接孩子时,我向家长说明了情况,并向家长宣传了新《纲要》精神,解释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究欲望的重要性,使家长感到满意。在如:每次公开观摩活动,我就把活动的目标要求在活动前与听课教师讲清楚,希望听课教师注意观察活动的全过程,观察孩子的反映,观察目标达成度,而不过分地追求结果的完美,解除开课教师的顾虑,逐步使教师转变公开课过分追求完美,而忽视孩子个性发展的局面。幼儿园教师心得【第四篇】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并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利用环境陶冶幼儿情操,改变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是当今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园在环境创设工作中遵循的理念。下面是我园在环境创设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及体会。一、因地制宜,发挥幼儿园各空间的作用我们利用楼梯、走廊、围墙等创设环境。在底楼楼梯下,创设了小巧美观的图书屋,富有童趣的坐垫、小星星、月亮挂饰,使图书屋漂亮、温馨,开放性的图书屋每天都吸引了许多孩子去看书,放学后有的孩子还不肯离开,要父母陪着在图书屋看书。我们把走廊的横、竖柱涂成色彩鲜艳及美观协调的各种颜色,在横柱上挂上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彩旗、水果娃娃、瓶娃、罐子、盒子机器人等,每个年龄班均有不同,增添了走廊的童趣和教育性。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进行数数、认读等练习,他们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走廊地面上,我们绘画了各种图形,如:由一个个大小圆组成的毛毛虫、各种几何形组成的小花、小房子,孩子们不仅可以对各种图形进行数数、分类,每次走过,还会情不自禁地在上面跳一跳、玩一玩,孩子们的肢体动作也得到了发展。二、师幼互动,环境创设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为了让环境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发展,我们让孩子一起设想自己班上的墙面内容,参与画面的布局。如:我们大一班在开展“我要上小学”这一主题活动时,师幼共同策划了几个墙饰标题:我的小书包、我认识的甘露学校、我要做小学生啦,标题的字由老师负责制作,墙饰的画面是这样产生的:孩子们一起参观小学、看小学生上课、参观文具用品商店、收集学习用品、制作小书包、与老师同伴交流自己对小学的向往、说说画画自己所认识的小学,一幅幅画、一句句话就构成了大班主题活动墙饰,墙饰完成的过程,正是孩子们主动学习、获取经验的过程。如:中班开展了“豆豆朋友多”主题活动,孩子们收集了各种豆类植物果实,有赤豆、黄豆、绿豆、扁豆及花生等。在生活区,孩子们剥豆豆、剥花生、夹豆子,在数学角,孩子们数豆豆、给豆豆分类、按各种方式给豆豆排队,手工区,孩子们用豆豆进行相框装饰、粘贴各种图案,自然角,做豆豆发芽实验等。孩子们从收集材料到尝试游戏,本身的学习动机大大激发出来了。诸如豆豆这些可变性的材料,极大的促进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发展。如:小班开展了“好玩的水”主题活动。开始,走廊的墙面上教师收集张贴了有关“水在哪里”的图片:江河、大海、雨、雪、瀑布、喷泉等,慢慢地增加了孩子与父母在水边玩的照片:乘船、滑雪、水边旅游、游戏等,随着活动的开展和主题网络的扩展,孩子们用一次性杯子做了青蛙、纸折的螃蟹、毛线做的水草,画的小鱼、小虾、小船,水中的动植物都出现在小班的墙饰上;活动区中也增加了各种玩水的器具、玩具;自然角中一些水中动物、植物也收集来了。随着环境内容的丰富,孩子们的经验、收获也不断丰富起来,主题目标也得以完成了。这样的创设即好看又大方,更主要的是孩子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幼儿园教师心得【第五篇】幼儿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发展幼儿个性为宗旨,以更好的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用心性和主动性,在必须的环境中,幼儿按自我的意愿主动地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陶艺活动中教师在努力摒弃以往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强调被动理解旧模式时,又应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用心性,发挥幼儿在认知、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陶艺的主人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资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可见,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应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能够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资料情境或收集与资料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如:在陶艺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的模型玩具、图片,并布置了《中华汽车展》环境,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以愉快的情绪用心参与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由于每个幼儿对汽车都有必须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制作中,十分自如,用心主动,想象力也十分丰富。于是,一辆辆形态各异,造型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师心得【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26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