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语文情趣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
语文情趣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情趣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情趣教学的基本含义是充分关注学生情感与兴趣的教学理念。它的现实目标是:即使在不改变外部条件的情况下,也要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一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一些。语文情趣教学在于启动一种激活内部动力的新机制,它不仅能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一语文情趣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学依据语文情趣教学之所以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实际优势。1.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的真正目标是“造就人的事业”:只有受到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①这种“造就”,不是对物质的生产,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有帮助的“生长”。故杜威说,教育即生长。②当然,这是能体现生命特质的“情意生长”,与那种扭曲、戗害式的“教育”迥然不同。黑格尔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③这种“解放”,是生命个体为了冲破“生存困境”,为完满生活做准备而对愚昧粗野的一种“告别”。无论是“顺其自然”也好,还是“情意生长”和“解放”也好,这些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教育主体的“心意倾向”和“情感因素”。语文情趣教学所重视的“情趣”,正是从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地带着眼,发出呼吁:“我们培养的应该是身心健全的人!”学生的主观意愿和情趣倾向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而这应该在学科教学的层面上得到具体落实。2.从根本上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要以人为本”,这句话大概没有人会反对,但“人”又应以什么为本呢?人的根本是身心健康。如果连这个根本也失去了,那么什么聪明才智、学富五车,都没有了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嵌入“情趣”两字,就突显了这种教学是充分关注主体的“精神需求”的,我们绝不能只想他们成为未来的“栋梁”而不顾他们当前的“生存状况”。它试图“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④3.有效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我们在理解身心健康的同时,请别忘了一个问题:身心健康的根本是什么?夸美纽斯的回答是“和谐”。他说:“事实上,人不过是身心两个方面的一种和谐而已。因为世界本身就像一座大钟,这座钟有许多转轮与铃子,并且结合得很巧妙,全钟的各部分互相依靠,使转动持续和谐,人也是这样。”⑤人,如果离开了内心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离开了思想与肉体的和谐,离开了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离开了自己与他人的和谐,他就将变得一无所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这样的口号:“把教育作为和谐精神的一种表现。”⑥我们之所以称语文情趣教学为“促进人和谐”的教学,是因为这种教学意识到“情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它能充分促进多种关系的“和谐”,从而使教学主体在充分享受和谐中,得到身心的和谐发展,孕育和谐的心向。二语文情趣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史学依据语文情趣教学理论是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瑰宝,数千年来,它为维护一辈又一辈人才的身心健康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总是希望教育为自己培养驯服的工具与奴才,但历代的语文教育家,依然秉持天职,遵循教育规律,用他们的艰辛探索,为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努力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顺应天性,顺气和内关爱人的生命,顺应人的天性,这是古代教育家关注的一个基点。孔子、荀子都认为,求乐是人的天性,学习只是生命现象中的一部分,“故教学也,不能无乐”。(《吕氏春秋》)中说:“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夫乐有适,心亦有适。”柳宗元曾写过1篇《种树郭橐驼传》的文章,用艺术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推介了“顺其自然”之情趣教学。南宋的朱熹和明代的王守仁都把乐教乐学看做催生草木之“时雨”,王氏的说法是:“譬之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⑦魏晋时嵇康和明代李贽的观点颇为相似,一个提出要“各以得志为乐”,一个的理想是“各遂其生,各获所愿”。⑧这些观点,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从积极方面去思考问题,它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对扶持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2.适量适心,乐以去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在适当的量度之内,压力有可以变成动力;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孔子认为,过分地强迫学习,会恶化师生关系,造成心理伤害,“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他主张用“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的办法,调节心境(《礼记学记》)。用贾谊的话来说,则是“适徐疾,任多少……省其所省,而堪其所堪,故力不劳而身大盛,此圣人之化也”(《贾谊集客经》)。王守仁也非常注意“量力而教”,他说:“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卷下》)。这些理论,能站在教学对象角度,从消极方面(“疾、苦”)来思考防范,并努力促使其向积极方面转化,对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实际操作意义。3.愉情养性,提升境界孔子怀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并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王充认为,古代文书典籍,可以“练人之心,聪人之知”,本身有益于身心健康(《论衡·别通》)。曾经培养出诸如魏征、房玄龄这样杰出人才的隋末教育家王通,是一位乐学乐教陶养人心的良师,据史书记载,“子游马颊之谷,遂至牛首之溪。登降信宿,从者乐”。师生们边游边探讨问题,兴之所至则“喟然而歌”。⑨南宋朱熹和明代陆世仪都主张用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结合教学,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境界。⑩这些理论,正本清源,不走弯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维护心理健康的问题,是一种举重若轻,“以虚带实”又“以虚超实”的高层次的追求,很有借鉴价值。三语文情趣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原理语文情趣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显然是多方面的。1.在“自我设计”中增加更多的自信力第一,语文情趣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先赋角色”的勇敢认可。社会学上的“先赋角色”是指社会个体先天获得的,是不容选择的“先在”角色。“先赋角色”是社会个体创业的原初平台,但相互之间的位置却大相径庭。这种巨大的落差,往往是许多青少年自卑、封闭、抑郁等心理障碍的成因。然而,人生之旅的轨迹是复杂的:出身豪门,不乏堕落为社会渣滓者;出身寒窑,却颇多成为社会栋梁的。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谁要想成为成功者,谁就必须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原初平台”。勇敢接纳“先赋角色”的人,是心理健康者;拒绝进入“原初平台”的人,必然存在心理障碍。语文情趣教学是一种“体验课程”。教材(有待进一步完美,以下同)蕴含丰富的文化精华,有嘉行懿德,也有曲折经历,学生将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立于不同平台的个体都能享受到“自己的拥有”。同样,对起步于不同平台的成功人物,同样会给以极深的角色领悟,让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先在”,在精神家园中描绘美好的“将在”。有一位出身贫寒的成功企业家如是说:“课文《一碗阳春面》中‘要好好活着’这句话,感动了我二十几年。”语文情趣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平静地接受“先赋角色”,把个体之外的别人给自己的环境因素当成激励机制,勇往向前。第二,语文情趣教学有助于“自致角色”的大胆设计。人的“先赋角色”是无法选择的,但要想成为什么样的“将在”角色,却是可以自我设计的,这种角色在社会学上称为“自致角色”。语文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其中记录的英雄凯歌、凡人善行、生活趣事,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情趣化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将为他们的拼搏而感动,为他们的成功而欢呼,由衷地分享他们的快乐。另一方面,情趣教学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情趣,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竞赛与争论,注意让各有所长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和提升的快慰。唯其如此,学生在设计“自致角色”的时候,就会更加勇敢、坚定和乐观。正如马斯洛所说,他们不是力求补足缺失或努力减少紧张,他们的目的是扩大和丰富生活经验,在现有的生活上增进快乐和欣喜。时时有光明在召唤,处处有快乐伴随,心理就不可能不健康。2.从“与人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人,是社会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一个能够告别自卑抑郁,摆脱傲慢冷酷及孤芳自赏,乐于与人相处,能够与人合作的人。如果一个人只知“物”与“数”,不见“人”与“情”,独往独来,那他不仅会四处碰壁,而且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语文情趣教学主要能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第一,发掘语文教材“与人合作”方面的课程资源,让学生体会与人合作的精神。被称为“文化经典”的语文教材,无疑也是一种弘扬合作精神的优秀教材。教材中的杰出人物,可谓是“群英荟萃”都有感人肺腑的韵味,如廉颇为之“肉袒负荆”的蔺相如、死后“白衣冠送者夹岸”的海瑞、夷门侯生为之“北向自刭”的信陵君、巧设譬语说服齐威王的邹忌,等等,这些都是善于与人合作,争取支持的范例,无不使人产生良久的沉思与深刻的领悟。文章是传统美德的主要载体,课文中洋溢着道不尽的师生之情、长幼之情、朋友之情、同窗之情。《藤野先生》中的平等、《羚羊木雕》中的率真、《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深挚,无不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而语文情趣教学的要求是:情满文本,适时开发情趣资源,这将非常有助于强化归属意识、沟通意识和协作意识,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足够的自信,由单纯的主体性向主体间性发展。第二,在讨论、协作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享受与人合作的成功。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因素,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乐于与人沟通和合作者,从他处得到的帮助和支持越多,其成功的几率就会越高。充分注重情趣的语文教学,“目中有人,胸中有情”,能抓住这一机遇,促进这种“可逆反应”的“良性互动”,理所当然,它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法宝。语文情趣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信息交往,从而在互相启发和竞争中品尝合作的快乐。班级教学是主要的传统形式,如何充分开发集体教育本身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日本倡导“集体作文”、“小组学习”,美国提倡“小先生制度”、“开放课堂”、“合作教学”。毫无疑问,名副其实的“讨论法”,绝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快捷途径,而且是加强学生之间合作、享受成功的有效方法。日本讨论法实施的步骤是:首先教师提出题目和要求。接着请学生分组讨论,具体安排写作步骤。然后学生分头收集材料,共同设计文章结构(可以有多种)。各人写出文章,并进行小组内的传阅、交流和评价。上交老师批改后编成文集,在全班传阅。学生以他人作文为镜,对照自己的作文,评出优秀文章交学校出集或宣读。国外专家主张,要建立作文反馈小组处理学生的作文,让班上同学不仅是作文的作者,同时也是读者或听众和评价者。这会增加学生的关注程度,强化其主人翁意识。⑪3.从语文学习中享受更多的轻松感乐于学习,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杜勃罗留波夫认为,当人们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语文情趣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情趣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到,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是调节精神紧张的武器、一种生活的需要,从而起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第一,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教材带给学生的新知是极为丰富的,它不仅包括直观的天文地理,古今人事,而且还包括那些隐含的真知灼见、闪光的思想意识。教师应该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喜甚至震惊;对学习和共同探讨中的新发现,体验到极大的欢乐,为群体所展示的智慧和自己所作的贡献感到自豪。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为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未知世界,让学生经历一次精神的探险。第二,努力改变教学方法,让语文本身更具艺术的魅力。比如,加强语言的咀嚼和涵泳,就是一个方面。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把1篇课文作为静态的语言规则的例证去教。小至词语、句子,大至段落、篇章——条分缕析词法、句法、辞格和句群等技法。于是,言语范例教学就被肢解成大大小小的语言法则。这样,就使得语文教学
本文标题:语文情趣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30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