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介绍信为惑(精编5篇)
介绍信为惑(精编5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介绍信为惑(精编5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成长之惑观后感1成长之惑观后感三年(6)张雨欣昨天晚上,我们看了一部法制教育专题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他叫大猛,3岁时,就被亲生父母抛弃了,父母把他送给别人,虽然别人家有4个女儿,但最疼最爱的还是他。一次吵架中,大猛知道了自己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心里恨父母。从那以后,养父只要稍对他严厉一点,他心里的积怨就越来越深。最后,他染上了小偷小摸的恶习,进了少年管教所。大猛会走上这条犯罪的道路,与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亲身父母的遗弃,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然后是养父母的过分溺爱。看了这篇故事,我知道了,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天啊,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是教育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不要认为那些事没什么,须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大猛为例。可能刚开始时偷东西,家长不当一回事,如果不引起重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在这个时候如果自己也没有警觉起来,只是认为偷东西可以不劳而获挺轻松的,那么就会渐渐地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无心学习,进而成绩逐步下降,最后什么也不会。此时就产生了一个质变的过程。即:本来你可能是一个中等程度的学生,慢慢就变成了一个“学差生”,最终成了老师们所说的那种“破罐子”,只好破摔下去了。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呢?我想一个词语就可以说明了,那就是“防微杜渐”。对于第一次发生的事情,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要想让这些事不出现第二次,那么就一定不要有第一次。”同学们让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品德高尚的人。白岩松的不惑之惑2白岩松的不惑之惑:幸福并未伴随得到如期而来幸福并未随着你得到的东西如期而来记者:十年前您出版了《痛并快乐着》,书名是一种很肯定的状态。十年之后在不惑之年,您出版了《幸福了吗?》,书名却表达了一种疑问和困惑,十年之间从肯定到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白岩松:我觉得十年前这种坚定,既是属于我自己,也属于周围的环境。那时候我刚刚过了三十而立的状态,电视也只做了七年。痛苦也好,快乐也好,都非常直接、具体。又是十年过去了,我觉得并不是因为感受迟钝了,是更敏锐了,那么能够确定的东西反而不像十年前那么明确了。我发现岁数越增长,其实惑的东西更多。《幸福了吗?》这本书光封面跟封底就有四个问号。写一本书当然不仅仅是写自己。这本书我不过透着自己写这十年,这个时代,包括写你。所以我最高的期望就是,有人问我:“你期望我们在这本书里能读到什么?”我说:“读到你自己。”记者:那么在您看来十年里这个时代有什么变化?白岩松:十年前的时候,中国依然处于一个初步完成物质目标的年份。而到现在,改革走了32年,有些东西我们已经得到了,但是你原来期望的那种幸福并没有随着你得到的东西如期而来。十年前中国是一个追赶者,现在已经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我在为节目写讲稿的时候也谈到:为什么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之后我们没有看到欣喜若狂?没看到所有人的骄傲?从2000年到现在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一定会有相当多的人认为,那就是一个数字。世界第二并不能跟我们每个人的笑容和幸福挂钩。我自己发明一个词,似乎到了一个时代的“折返点”,你要重新回去寻找一些东西。从个体来说会想:我开心么?幸福么?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更大的命题就是,我们究竟要什么?中国过去所有的目标都是能用数字衡量的,而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尊严”,是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没法儿用数字衡量的目标。它跟每个人的幸福有关,跟民主自由、体制改革、环境、脚步慢一点等等紧密相连,这就是“折返点”。我的书很明确,当我确定了“幸福”和“信仰”两个字之后,就有底了。记者:那你觉得幸福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呢?白岩松:我们曾把开心、刺激、舒服、得到等欲望的满足当成了幸福,但后来发现不是,它只是幸福的碎片。我觉得幸福必须是整体的、抻长的、平静的、有安全感的,内心有感恩的感觉。有几个人敢跟我说他拥有持续的平静和安宁?享受生命中的一切细小的开心和快乐?有信仰?这是我自己的困惑,作为一个新闻人,这也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记者:那么幸福一定与信仰有关吗?白岩松:我总是隐隐地觉得两者是有关系的,而且是成正比的。但是请注意,我在中国谈的信仰并不仅仅是宗教,因为中国千百年来的信仰也不是用宗教作支撑的。中国是儒释道杂糅,然后变成爷爷奶奶的故事、唐诗宋词、行为举止等杂在一起变成的信仰,信仰的标志就是有敬有畏。现在大家没有底线,所以奶粉里会有三聚氰胺,宝马车撞孩子后会把车倒回去轧几遍。所以现在必须去重新建立信仰,但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大家各找出路,有人就找大师那儿去了,有人找到人民币那儿去了,还有权。■权是一个中性的词,看你拿它怎么用记者:说到信仰,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认为:信仰并不是一个不好的话题,但是现在谈信仰像是都市里高高在上的精英一族的闲愁,当你处在一个有利的地位,一切都得到了,什么都不缺的时候,开始热衷于对别人谈信仰。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白岩松:社会上一定会有一些人,不管是在精神还是物质的层面上先获得的,如果他们只满足于做一个既得利益者,不管别人,请问这样的既得利益者有什么意义?历史当中一代又一代这样的人都是如此,他革了旧时代的命,然后又被新时代的人革了他的命,那就是因为他屁股决定脑袋,只为自己着想。假如有精英这个群体,那他就该干的是引领者的事。也有人这样问我,我们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就谈信仰,会不会有绕道而走的意思?其实我在书里回答了,你要是奔向哪儿的途中,不是伴随着寻找信仰的过程来确立方向,你依然会走歪的。有的人会打着所谓信仰的旗号去干着满足个人利益的事情,所以信仰不仅提得不早,而是太晚了。记者:很多人觉得谈不谈信仰都是有话语权的人在决定的事情,作为一个拥有话语权的人,你会怎么看待这个权利呢?白岩松:我在书里也谈到,权就是一个中性的词,看你拿它怎么用。很多人会觉得话语权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权利,可是你以为这是在为自己谈吗?其实当你在提倡、寻找这些东西的时候,也是在为沉默的大多数去寻找。误解永远会有,很正常。记者:实际上网络上很多人也在讨论这类话题,不少人认为声讨不法行为、追问名人捐款等热贴的出现,都是民间自发的信仰和道德重建的表现,您怎么看待这种来自民间的声音呢?白岩松:总有人跟我说网络有魔鬼与天使的两面,即使我在网络上“被自杀”过,我也依然要捍卫网络天使的这一面。当更多的草根、沉默的大多数拥有话语权,他可以没道理,谁说一个人说的话非要有道理呢?人有说错话的权力,这样真话才能被捍卫。网络上有价值的声音是需要辨别的,但这是民主的重要开始,而且是中国民主的重要训练。另外,当更多的人提出道德重建的时候,我们也别全信,因为很多人对别人要求是很高的,对自己要求是很松的。所以真正的重建需要从自己开始。记者:人有说错话的权力,你说错过话吗?白岩松: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我的话对错是不同的。同样一句话,两个不同的判断标准就是两个结果,我拿哪个标准来回答你?我们真正怕错的是属于新闻事实的问题。■你只能保证你说出去的是真话记者:据说你在进入电视业的时候曾给自己写了一个座右铭“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十几年过去了,这个信条遵守得如何?有没有什么变化?白岩松:十七年前我们这拨人创办《东方时空》,在那个时候这九个字很重要,因为要改变一套话语体系,要说人话,不是空话套话。如果现在还扛着这九个字的话,那是中国新闻界的耻辱。当然,过去了十几年,不意味着中国新闻界或者说整个社会都开始说人话了,不意味着不该确立新的目标。2008年我四十岁,我提出“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我只能说给我自己,当然它绝不仅仅属于我自己。记者:主持人也许是最有可能遭遇说空话、套话、奉承话的,这会对你形成困扰吗?白岩松:对不起,请告诉我这17年我哪些时候说的是空话、套话和假话?你认为你没说过空话和套话吗?换一种说法可能是准确的:不是所有的真话我都说了,但是我说的都必须是真话。做了17年的主持人,所有的稿件都是我自己写的,说哪些话都是我自己决定的。关于空话、套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你真心说的话他觉得是空话。有一天有人给我发了短信:请问你每天说的话里有多少是假话、言不由衷的话,真话占多少比例?我这么回的:我对这种凭想象而臆造出来的假问题毫无兴趣,玩左或玩右一样的可笑和可耻。记者:像你这样善于应对、善于表达的一个人,会不会有无语的时候呢?白岩松:我经常无语啊。你想说的真话并不能够都说出去,你只能保证你说出去的是真话,这本身就是一种无语的状态。但无语之后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放弃,还有一个就是如何让自己下一回有语。■百分之七八十的自选动作你做好了吗?记者:你说到不会离开央视的原因,除了多年的感情、成长的感恩和很多一路走过来的朋友之外,还有就是当越来越多的卫视纷纷放弃新闻的阵地的时候,想做电视新闻,这里是中国新闻领域最靠近新闻和战场的地方。那么作为一个新闻人,你怎么看待诸多卫视放弃新闻阵地的现象呢?白岩松:很多卫视的娱乐节目已经是全国性的,垄断这种东西早就随着技术的因素打破掉了。做新闻一方面有环境的因素,有现实困难,也有愿不愿意长跑的问题,眼前的压力和利益的问题,因素很复杂。在中国,新闻做不好马上有一个理由可以推掉,别人也信。但是体操比赛里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我想问问每一个同行,那百分之七八十的自选动作你做好了吗?所以这么多年我不太抱怨环境。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希望电视新闻的竞争更激烈一些,如果有更多的同行和卫视也开始走上这条长跑的道路的话,我会很开心。记者:现在很多媒体找选题的时候越来越喜欢在网络里获取线索,很容易跟着网络的热点走,你会在网络中寻找选题吗?白岩松:要说没有是不可能的,但也会去寻找一些独自的东西。我觉得形成你独自品性的是两个东西,第一是你独自寻找到的新闻,第二即使是众声关注的新闻被你做成自己的,这是我每天在面临的挑战。当然在我看来独家新闻的时代已经消失了,我总是跟人家开玩笑,现在每天早八点到十点,全中国的新闻人都守着不超过5家网站找选题,所谓互相绑架。别以为光是网络媒体在控制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也在控制着网络媒体,因为网络媒体自己的东西很少。现在大家都很少关心一个新闻最早的源头是哪儿了,因为你不知道源头在哪儿。所以我不在乎第一落点,但我很在乎如何把第二落点做成第一落点。也许我的选题是从网络中来的,但是我做完直播之后第二天它回到网络中去了。另外还有一点我不得不替同行说,这些年我清晰地看到生存压力带来的扭曲。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在采访做选题等方面的成本都越来越小,一条新闻好不好你能够看出来,他已经不愿再付出成本了。所以他会寻找一种捷径,就是整合,通过互联网不同的相关信息就能做成文章,还有就是电话采访中一句话他就能写1篇文章。这也提供了一种偷懒的路径。要是媒体能够集中去关注一下生存给自己带来的扭曲状况,就是“求人不如求己”。■在中国能讨每一个人欢心的只有大熊猫记者:我搜集了很多人对你的印象,有人都说你善于在不同的场面表达出一种富于洞察力的态度,或表达悲天悯人的情怀,能够把话说得很得体很全面,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白岩松:对不起,我不太懂这番话,我只懂哪句话该怎样去说。这是一个笼统的帽子,对不起我不接,我没兴趣。做每一件事你就会面临有人说你是民族英雄,有人说你是汉奸,你是不是每一次都要辩解呢?人是要对自己负责,并对时光负责,你需要的是时间和大家综合形成的评价。在中国能讨每一个人欢心的只有大熊猫。打我做主持人开始就没打算让所有人喜欢,这反而有助于做成我自己。记者:或者换一种说法,因为太多的人都好奇:电视上看到的白岩松总是那么深沉、严肃而有情怀,那么生活中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吗?白岩松:我永远不明白这种问题。什么叫生活中真实的自己?那是我的职业,是我人性的一部分,人性都是复杂的。当我做新闻的时候,我必须去呈现我做新闻的内心的那些东西
本文标题:介绍信为惑(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55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