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再别康桥教学课件【实用4篇】
再别康桥教学课件【实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再别康桥教学课件【实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再别康桥【第一篇】再别康桥各位老师好!我是考生王雪竹。我报考的资格种类是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我的说课题目是我国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过程、说板书这七个方面来进行。说教材:《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国诗三首的第一首诗。属于必读课。《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这首诗就像是一首忧伤的小夜曲,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是诗歌艺术美和诗意美的典范。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其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注意诗的结构、形式和音乐美。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歌的意境是头等重要的。而《再别康桥》巧妙地把情感、形象、气氛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个色泽鲜明、柔和清丽的意境。说教学目标: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和“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学习新诗的欣赏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刚进入高一的学生,阅读的现代诗歌并不多,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加上诗歌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会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不爱朗读,通过学习,培养他们对美文的阅读和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对于诗歌学习的畏难情绪以及走马观花的粗略诵读,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艺术性,了解诗歌的“三美”。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说教法学法:1、品读法:本诗柔美清丽、温和隽永,意境鲜明优美,读来馨香满口,情真动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听配乐范读,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体会画面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2、情景再现法:本诗灵动的文字、鲜明美丽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夕阳下含情脉脉的康桥。在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当作徐志摩,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艳丽的画面,并在情景交融的语言中读懂诗人。3、多媒体辅助法:21世纪的学习应充分使用各种手段辅助学生的学习。因此我采用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康桥的美景。4、对比体会法:通过和其他离别诗句的对比体会,更深刻地体会《再别康桥》。5、启发式教学法。说过程:(设计用一课时完成)(二)导入1、“轻轻的,我走了。离开了我的康桥。请允许我为你写下离别的诗歌,好让你的温情烫暖我的胸腔。别离的情思,现在点点滴滴化在这《再别康桥》中。让我们在志摩对康桥的情意中去找到那些遗落的、似曾相识的记忆。”(同时展示康桥美景的课件)(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按照学号随机抽取学生对徐志摩进行相关介绍,特别是这首诗的写作时的情况。2、请学生自愿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或者就该诗歌提出自己的疑问。(三)分步实施:1、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听配乐朗读《再别康桥》。2、请同学多次朗读诗歌(第一次主要是读准字音节奏,感受诗歌排列的工整、叠词的运用、每一诗节的押韵。在老师的启发之下进行第二次朗读,注意读出自己所感知到的情感,体会作者对母校深深的眷念和轻轻的离别的告白)总体语调:舒缓、低沉节奏:轻柔、和谐3、研读诗歌(按诗歌顺序讲解诗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再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每个小组讲解一个小节。(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明确: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4、分析诗歌的意象美首先,先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的作用是什么。(明确:⑴金柳。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而且在中国人眼中,柳与离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⑵青荇。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桥幸福生活的隐喻。⑶总结: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这种“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称之为意象。)5、了解并体会诗歌的三美。(采用启发式教学法)1、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2、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明确: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3、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6、比较阅读。(通过阅读其他的离别名篇,感受诗歌的艺术特点)与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本诗的艺术特色。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①一般别离的诗,告别的是人,而此诗不是,告别的是康桥,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诗歌中并没有具体的康桥的形象,而是重在营造出一种意境。②一般别离的诗,告别时会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与叮咛,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此诗却从“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③独具特色的意象选取。没有告别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种清新感。(四)小结课文。说板书: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我今天说课《再别康桥》就全部结束了,如有不妥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再别康桥【第二篇】再别康桥教案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学习目标1、整体朗读再别康桥2、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3、学会再别康桥的修辞手法教学重点1、朗读诗歌2、掌握诗歌的修辞手法3、《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讲解法。(一)导入(投影徐志摩照片)屏幕上是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他面容清瘦,气质优雅,多情的眼略带些梦幻,在这文弱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善感而细腻的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徐志摩)对,他就是被林语堂先生称作“情才”是“奇才”的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朱自清曾说过:现代诗人应当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自古文人相轻,可同样在文学上造诣极深的朱自清,何以如此地赞叹徐志摩?徐志摩诗的魅力究竟何在?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位诗人,走进他的代《再别康桥》,领略徐志摩笔下的魅力。走进徐志摩1、徐志摩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人。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1922年徐志摩回国。军
本文标题:再别康桥教学课件【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578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