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语文教案【热选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语文教案【热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热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篇】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2、了解桂花;3、了解作者。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1、品读:“浸”。为什么用“浸”?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2、品读:“全年”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参考资料,少熬夜!师引读:每一天,……每个月,……每个季节,……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3、品读“整个村子”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师:除了人呢?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2、你有什么感受。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引读第8自然段。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结束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小学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学习8个会写的生字,11个会认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爱心”。2.过程与方法:入情朗读,从重点语句中切身感受母爱的温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母爱,从小懂得感激和回报。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生字。参考资料,少熬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切身感觉母爱的温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备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看到课题,你想到了谁的手?为什么:学习“柔”。二、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城:理解字的意思,跟“乡”相对。牵:做动作理解字义。掌:形声字。惊惶失措:害怕紧张。三、朗读课文第2——6自然段。围:借助课文插图,做动作理解课文。奥利娅:外国女孩名。四、朗读课文7、8自然段。笑:第七笔是“——”。慰:安慰,使人心情安适。善:注意写法。五、朗读课文9、10自然段。辫:与“辨、辫”区别学习。淡褐色:联系生活实物理解。六、朗读课文11、13、14自然段。痣:形声字。互:查“一”部、互相。七、复习巩固、认读生字。八、指导书写。1.读准字音,扩词。2.教师范写,生观察。3.强调书写要领。4.学生练习写。5.教师检查。九、完成练习题。1.写一写。参考资料,少熬夜!2.比一比组词。3.书后练习题。十、作业。书写生字: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朗读生字。二、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本文讲了什么故事。三、读1——6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1.课文中哪一部分写得有意思?2.好妈妈是妈妈的名字吗?3.为什么小女孩会这么说?同桌练习朗读对话。四、自主学习,探究交流。1.分别朗读7、8自然段,9、10自然段,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小姑娘会这样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2.交流、汇报。3.同桌练习朗读这几段话,男女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4.说一说,小女孩的妈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五、朗读最后两段,为什么小姑娘会很快找到妈妈?六、表演朗读课文。七、做一做1.说说妈妈么手是什么样?2.说说妈妈(爸爸)喜欢的东西是什么?3.说说妈妈的样子。(手、眼睛头发)4.画一画。熟悉随文稿识字这各方式,培养识字能力。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从整体入手,把握全文。体现以读为主。引导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小学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正经、不怀好意”等词语。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2、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参考资料,少熬夜!3、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发现与探索的兴趣,并懂得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会有新的发现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不怀好意。2、查找资料(任选其一):a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b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我们的小脑袋中会有奇思妙想,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也会不懈地探索那些有趣的疑问……前苏联有一位叫费奥多罗夫的天文学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了一篇文章——《童年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说明从课题入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提出问题——请教问题——发现规律——得到证实2、联系课文第1、2节,理解“几乎”,并说说“我”探究了一个什么问题?说明借助全文的线索整体进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我”所提出的疑问,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三、再读课文,了解探究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对人体起源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怎么变化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集体探讨交流。(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参考资料,少熬夜!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第1节)“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随机理解“似乎”)说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优美的语句,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启发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补充。(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第2—9节)“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呢?”说明让学生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一次次提问的语气,加深对人物的认识。(3)“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第10-11节)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正好九个月。”(随机理解“绞尽脑汁”)说明理解“绞尽脑汁”使学生能够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执着探索的精神。四、抓住“发现”,精读深究1、学习第11节,明白“发现”的具体内容(1)指名读第11节,理解“眉目”,划出“眉目”的具体内容。(2)交流所划的句子,想想童年的发现究竟是什么?(3)引读相关句子,了解“我”是如何进行推算的。“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①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从生物最简单的单细胞开始,我将每一百万年折合成一个月,从细胞变成小鱼,大概经过一百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经过一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二个月,以此类推,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这就是我的发现。)参考资料,少熬夜!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说明引导学生将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等词语体会这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到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竟如此简单明了”的感慨。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学习第12节,明白“我”的发现哪些得到了证实。(1)听了生物老师的讲课,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2)“我”的发现与达尔文的理论有哪些异同之处?(可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的起源的资料谈一谈)说明关于人的起源进化论的知识,“我”作为一个儿童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有限的知识去推论、去思索,得出的结论难免幼稚、简单化、绝对化,那位低年级的老师为了让9岁的学生听懂,对这个问题作了通俗化的解释,有些话就不十分精确了。而这位生物老师引用的达尔文的话是比较缜密的、科学的,学生通过比较应该可以感受到。3、学习13节,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说明“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和科学家的故事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参考资料,少熬夜!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五、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从“我”探究“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2、“我”是一个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强、执着探索的孩子“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六、概括主要内容总结课文1、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教案【热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96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