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实际,制订本纲要。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取得显著成绩、发挥作用比较突出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各种挑战,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科学务实、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2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专栏1:“十一五”时期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指标2005年基数2010年完成数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43.7﹞城镇登记失业率(%)3.23.6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57.7﹞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6.984.1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54.7199.8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0.160.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5.576.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万人)41.15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5.8132社会保险基金征缴金额(亿元)22.869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25.432技能劳动者总量(万人)10.930.1②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重(%)1.65.1高级工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重(%)9.623.4注:﹝﹞表示过去五年累计数;①199.8万人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05年基数不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②30.1万人为所有企业技能劳动者总量,2005年基数不含中央、省属企业劳动者数量。第二节形势分析3“十二五”时期,我市已进入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新阶段,经济社会进入了方式转变、结构转型、社会转轨的重要机遇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市在经济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之后,已进入集约增长、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统筹兼顾、融合互动,市场完善、开放拓展,民生为本、社会和谐的发展新阶段,这就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为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并趋于复杂化、多样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社会保障体系在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均有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尚不健全;充满生机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尚未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劳动监察执法机制还不完善,劳动关系领域进入矛盾多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4的公共服务需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新局面。第三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战略目标,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工资收入分配、人事制度改革、协调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济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基本要求是:——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坚持强化政府责任和培育完善市场机制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改善做出积极贡献。——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利益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的理念,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促进人的全5面发展。——坚持统筹协调。从市情出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统筹区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统筹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思维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方法。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把握好改革的力度、时机、节奏,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坚持强化基础。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工作体系、人员队伍和信息网络,加快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第四节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五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3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3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5万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60岁以上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普遍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并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5%、70%。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500万人,覆盖60%以上人口。——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43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0︰40︰50。——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公务员法配套政策更加完善,管理机制更加健全,科学分类制度基本形成,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并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军队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军转安置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军转安置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符合机关、事业单位7和企业不同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决定和调整机制不断完善。职工工资水平合理较快增长,遏制并逐步缩小不合理的工资差距。——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各类企业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普遍建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更加完善,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院实体化建设得到落实,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仲裁结案率达到99%。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更加完善,以“网格化、网络化”管理为基础的动态监控和分类监管机制基本建立,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机构比较健全、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工作流程科学规范、服务队伍素质优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规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专栏2:“十二五”时期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基数2015年目标属性一、就业1.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43.7﹞﹝35﹞预期性2.城镇登记失业率(%)3.6﹤4预期性3.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57.7﹞﹝30﹞预期性二、社会保障4.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84.195约束性5.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5约束性8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32430预期性7.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99.8215约束性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60.165约束性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76.390约束性1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万人)5465约束性11.社会保障卡发卡数量(万张)/500预期性三、人才队伍建设12.人才资源总量(万人)6085预期性13.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3243预期性14.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10︰40︰50预期性15.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8.615预期性四、劳动关系16.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14.713预期性17.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690①预期性18.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3590预期性19.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9.499预期性注:﹝﹞表示五年累计数;①90%为全部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2010年基数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第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逐步实现充分就业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格局,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全面构建就业长效机制,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第一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9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完善促进就业的综合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开拓就业新领域,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拓展就业空间,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创业规模。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推动一批中小型家庭服务企业做专做精,树立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完善和落实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重点群体人员就业。第二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为依托,建立覆盖城乡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
本文标题: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4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