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汇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汇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汇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一篇】教学设想根据本单元学习重点古诗文的诵读和欣赏,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各组成员分别活动,由分担角色朗读上升到扮角色表演。活动的原则是:由读到演,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在读中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在表演中体会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而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气质和风范。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2、品味对话语言,分析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3、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魅力。学习重点通过语言和简单的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文中重要的词语和特殊句式。学习方法反复诵读,分角色朗读,从体会作品语言着手,分析人物性格。学习过程:一、夯实基础,积累有关常识。(1)(以邀请嘉宾的形式展示出孔子的画像,然后借机介绍孔子和《论语》)内容:智者、仁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思想宝库——《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参考资料,少熬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2)文化常识抢答巩固:(幻灯片)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鼓励人们_____,即“出来做事”。《论语》是__________体散文集,是记录__________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明确: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代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人物性格,感受孔子的教学魅力。1、初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并把原句读出来(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并在课本上标出。哂()莫()俟()铿()沂()冠()雩()喟()(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并说出原句)率尔:哂:知方:撰:喟:与:2、再读,疏通文意,理清思路。(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式特点。(幻灯片)不吾知也(宾语前置)毋吾以也(省略句)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2)学生结合注释阅读课文,教师答疑,帮助学生疏通文意。(3)思考并讨论问题:①从内容来看,这一段对话是围绕什么展开的?明确:围绕谈“志”展开。②你能理出这篇文章的思路吗?明确:问志————述志————评志3、品读,把握性格,感受魅力。参考资料,少熬夜!根据课文对话及简单的动作描写,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小组分角色朗读,用现代语言演绎现代版的“孔子讲学”情景。)问题1:从弟子的述志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志向是什么?明确:子路——强国冉有——富民公西华——以礼治邦曾皙——春游图问题2:根据课文对话及简单的动作描写,分析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幻灯片)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孔子:明确: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子路:直率自信,粗疏鲁莽。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曾皙: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孔子:热情严格,谦和亲切。问题3:孔子对这4人的回答态度是怎样的?用一个字来回答。子路——哂冉有——赞公西华——惜曾皙——与问题3:孔子为什么“哂由”“与点”?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明确:哂: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补充:《礼记曲礼上》规定“长者不及,勿谗言。”这就是说在长者面前,如不问及,是非礼的,所以受到孔子的哂笑。这种形式的主动发言,并不被孔子所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与点:曾点描绘了一幅“暮春咏归图”,是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是太平盛世的一个缩影,人们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的和谐社会理想生活问题4:为何是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明确:孔子是一位有着强烈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推行礼治,施以仁政,使鲁国大治。可惜的是鲁国国君受小人离间,很快就疏远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张“礼”、“仁”也就成了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转瞬即逝。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末期,曾点能对古礼作如此具体生动的描绘,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这在孔子看来是十分难得的彼得我心者,因而内心参考资料,少熬夜!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赞叹了。孔子不满子路,是因为他“非礼”;赞赏曾皙是因为他懂得古礼。礼与非礼乃是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问题。4、小组分角色表演“孔子讲学”情景剧,并作出评价。三、谈学习感受。在你心目中,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的课堂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样的课堂吗?学生自由发言四、朗读下列经典名言并达到背诵。(学生齐声朗诵以下经典名句,深刻领悟古代大教育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诲。)(幻灯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结束语:一位大师和一群鲜活的学生,一场著名的对话,一个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教育场景,一个永远的经典情境,这,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无穷魅力,也是孔子这位大教育家的无穷魅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篇】教学目的:1、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2、了解以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教学难点: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2、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教学要点:反复诵读,从体会作品语言着手,分析人物性格。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学新课前,先来检查一下昨天字词的学习情况。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们率尔而对助词,……的样子参考资料,少熬夜!铿尔,舍瑟而作同上求,尔何如你方六七十方圆且知方也礼义如或知尔如果如会同或者吾与点也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助词。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大致内容(1)这篇文章选自哪里?《论语》(2)《论语》是哪个学派的经典著作?儒家学派(3)《论语》这部书是什么体裁?语录体(4)语录体的特点是什么?文字精练、质朴含蓄、概括力强。(5)“精练”等于不等于“简单”?不等于。“简单”就是容易流于肤浅,而“精练”则不同。我们刚学过《简笔与繁笔》这篇文章,从中知道,精练的文字同样能够描写复杂的典型环境,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是《论语》里最具有文学色彩的1篇。我们就来看看本文是怎样运用精练的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二、齐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分析,以学生读、说为主。(1)本文共提到了哪几个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孔子。(2)按课文题目顺序来分析,先看子路。子路有何性格特征?直爽、豪放、自负。(夸耀、善于渲染气氛、语气果断)通过副词“率尔”就可看出。不假思索。说明他素怀大志。(3)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子路的话,要把他自负的神情态度读出来。(4)曾皙、孔子很赞赏他的志向。作品特意把他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问他有什么志向,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先说“异乎三子者之撰”。如果本文是1篇小说的一个片段,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悬念抑制法。在散文里,这种手法叫欲扬先抑。目的一样,引起读者的兴趣。(5)他怎么谈自己的志向的?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试着把握一下人物的特点。(6)子路与曾皙做一下比较,性格上有何不同?(讨论)子路比较性急、直爽,而曾皙就显得文质彬彬,非参考资料,少熬夜!常洒脱。(7)找一下哪些动词能体现曾皙的洒脱?舍、作、浴、风、咏。(8)曾皙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几位,没有直接豁达自己有什么才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非常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大同世界,悠闲自在。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皙淡泊的情怀。(9)再来看看冉有和公西华。他们两有个共同的特征:谦让。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张了,可能会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公西华更为谦虚。我们知道他是个外交家。但他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学习的机会。(此处可把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谈谦让)由此可见,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怀大志,并且有才干的。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10)孔子这个人大家怎么看他?他有没有谈自己的志向?从他的问志、评志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他有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也很谦逊,其实他做到了这两点。尤其是对学生循循善诱,善于用含蓄的语言点拨学生。总结:我们写文章要考虑,如果让你来表现一个人物,能否三言两语就抓住人物特征。三、点分角色读。四、布置作业:随笔“难忘的教诲”写作训练,要求:通过语言描写抓住人物特征。探究活动可以把《季氏将伐颛臾》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相结合,通过两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及作为政治家的孔子对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原则的坚持和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循循善诱的风范、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三篇】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散文(即散文发展初期)中洋溢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散文。2、学习语录体散文,明白古代散文写作的不拘一格的特点。3、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治国主参考资料,少熬夜!张及教育的艺术。4、反复诵读课文,提高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了解孔子的教育艺术。教学难点:1、通过字词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教育艺术。2、提高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句及文章的能力(自我疏通文意的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一说起《论语》,大家就能脱口而出“子曰……”这样的句子,我们先前也学过不少“子曰”名言,但是,论语里除了“子曰”这样的只言片语,还有不少由人物对话组成的篇章,它们就像一出出小话剧一样,生动、有趣,同时又富有文学色彩。我们今天要学的《侍坐》篇就是这样的篇章。二、疏通文字,通读全文。先就着课下注解看懂文章,再朗读全文。三、分析课文:这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起“言志”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气氛自然融洽和谐的场面,可以了解这四个弟子的性格特点和孔子的政治理想。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和孔子的教育艺术。(老师应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大家闲坐聊天,孔子首先说话,他说自己年龄大一点,又是老师,希望学生不要拘束,畅所欲言。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是51岁。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最小,约18岁。今天来看,这师徒五人是祖孙三代。孔子说话很和蔼,也很得体。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接着,孔子很艺术地启发引导学生说,他们平时总抱怨没有人了解你们,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们
本文标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5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