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5篇
好范文解忧愁1/24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5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5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景色美和作者写作的语言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些关于草原风情的图片或相片,上课时到课堂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教师也准备些与草原风光的图片与歌曲制成powerpoint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好范文解忧愁2/241.首先是教师在powerpoint上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获得对草原感性的认识,接着教师播放《吉祥三宝》这首歌曲,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草原的美。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预测(1)草原的景色如何?好范文解忧愁3/24(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感受二.朗读课文,学生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带着对草原的向往,全班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在读中感受,并在读过程中划出生字词,如:“勾勒”、“低吟”等,师生共同来学习生字词。三.课文第一自然段分析:2.教师播放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读音,学生找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尝试分析它美在那里?教师对文章中的部分优美词句进行分析,并向学生提问。问题如:“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舒服。”中的这种境界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作者老舍描写草原,分别从那几方面写草原(感觉,嗅觉,视角。),作者在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优美词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流入云际。”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2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好范文解忧愁4/24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课前准备:1、草原风光图。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感受草原的美丽。第二课时:深入品读,感受草原的热情和深情。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好范文解忧愁5/24(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3)说说课文都描写出了哪些地点?初见草原——路上——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2、交流初读情况。三、指导品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的句子填词语:“这是()的草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的朗读。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xx好范文解忧愁6/24流,轻轻流入云际。”①理解草原的“绿”。◇说说“一碧千里”“翠xx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xx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xx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好范文解忧愁7/24四、放手深入品读,感受热情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的句子填词语:“这是()的草原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的朗读。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好范文解忧愁8/24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五、再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xx、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好范文解忧愁9/24“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六、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七、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牢记生字新词。3、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教学反思好范文解忧愁10/24《草原》这一课是1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不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难度,再加上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虽然说孩子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了,但是我感觉他们已经将学过的内容忘的差不多了,因此,在讲课之前,我就在思考,如何能指导学生把这篇文章学好呢?结合六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自己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说实在话,我们班真正见过草原的孩子几乎没有),精心准备了草原图片及有关草原的歌曲,给同学们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然后带领他们走进老舍笔下的草原,去感悟文字中的内涵,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课后,我觉得蛮成功的。一、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才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某种启迪。在第一课时,我就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投影了草原的美丽景色。我又适时播放了课文朗读,学生便被草原的美丽吸引住了,从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很好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二、兵分两路,既重景色的欣赏,又重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首先写草原的美丽景色,再谈民族之间好范文解忧愁11/24的团结友好。我首先让孩子们学习有关景物的描写,然后再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民族情谊。这样的教学,侧重点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三、注重朗读,在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读。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走进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好范文解忧愁12/24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1.整体感知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好范文解忧愁13/242.自主研读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3.放声朗读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
本文标题: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37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