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世说新语读后感(精编3篇)
好范文解忧愁1/8世说新语读后感(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世说新语读后感(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世说新语读后感1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好范文解忧愁2/8《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好范文解忧愁3/8世说新语读后感2魏晋风骨的产物,莫过于在朝代更迭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品行要求:上层社会讲究德行、讲究文学、讲究品藻、讲究雅量、讲究排调、讲究容止……都只为了在这纷扰的乱世之中寻求自己的立足点。清雅秀丽且卓尔不群的魏晋风骨,在《世说新语》这部著作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揽一身魏晋风骨,品一世魏晋豪情;诵一首清风明月,听一场松风徐引。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几分简傲伴着淡泊,和着睥睨天下却翙羽而去的极致潇洒,如此种种风光,铸成了名士的风流。简单地借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将魏晋名士与其理想作比,名士可谓“凤”,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理想与情操可谓为“凰”,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境界的超脱:在魏晋,名士与这些褒词总是分不开的,一些在现代看来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行径,其实更有其潇洒超脱,摆脱世俗的困境的意味于其中:如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他们七人不受拘检,心境澄明,肆意饮酒,纵情适意的场景宛若眼前;阮籍可谓“世事纷争闹不休,半身癫狂我自有。嬉笑怒骂皆堪乐,霁天谁与好范文解忧愁4/8话风流。”当权的司马氏的统治昏暗虚伪,溅着血的杀戮让世人敢怒不敢言,阮籍借酒沉醉,且醉且啸,沉吟放达于竹林之中,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着自己心中的“凰”—自己心中的风雅志向。真名士自风流,而人世多愁,又有几人自在如梦?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魏晋名士性情至真至纯,旷达而放达,无视礼教其意更是在对当时封建守旧的礼教的反抗。古人重视丧礼,治丧时要无限悲恸,痛苦流涕,因哀痛而废食,“致毁以死”,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世俗的丧礼,才能体现生者对死者的哀痛之情。然而,这种丧礼实是对人性残酷无情的摧残。阮籍在葬母时无视了当时的礼教,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这是对世俗的礼法的无情却有力的抗击,他也并非无情无义之人,“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足可见其对母的哀悼之情。痛彻心扉的冰冷,并不是合乎礼法的泪水所能表达尽的。阮籍至真至性,他是人中之“凤”,用自己的方式挑战了虚伪的礼教,追求着自己心中的“凰”—坚守着自己的本心与纯性,不被礼教所沾染的至真至纯,是人性之美。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宗白华先生认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好范文解忧愁5/8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身处魏晋易代的动荡时代,整个士阶层惶惶不可终日,社会不安,又有虚伪的礼法存在,而官场上到处是猜忌,令名士们内心痛苦不安。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只有纵酒放诞与消极避世才是保全性命的方法,表面潇洒无限,其实质则是名士追求自由的途径。心灵上的潇洒,生命中的舒展,即使身处窘境,也能坚守本心,向世人表明了自己的追求。揽一身魏晋风骨,在清风明月中穿梭,笃定前行。不随波逐流,抛弃世俗的羁绊,内心深处的宁静使我们回归自我,意志也更加坚定。《世说新语》读后感3读《世说新语》,思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是我最喜欢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最高峰。别看是小说,但大都纪实,可以看作纪实文学——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现实。作者用机智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倾泻了对铮铮风骨的欣赏讴歌,对卑劣宵小的讥嘲讽剌。那飘逸清丽的翩翩风度,精妙玄远的名士清谈,至今仍让我倾心不已。好范文解忧愁6/8心中的仰慕化作行动,于是我认真地融入《世说新语》,进入那个神异又黑暗的乱世。去追慕先贤们独特的精神风貌,去体察那个混乱无序的时代。追源·思友情读过《世说新语》,最能打动我的,自然要数“竹林七贤”了。据《世说新语·任诞》载:“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从中可以看出,“竹林七贤”不是什么严密的组织。参与其中的贤士们寄情山水、纵酒放歌,都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全然不掺杂任何功利的东西。他们不会委曲求全地压抑自己,不需虚情假意地相互吹棒,不屑追名逐利地曲意逢迎。那么他们有什么呢?只是友情,淡漠到近乎浓烈,浓烈到近乎淡漠。俗话说“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有的人一辈子相交,直到头发都白了,却还是像陌生人刚刚认识一样,根本不了解对方。而有的人只是在路上休息时很偶然的相遇,一起坐在临时搭起的遮阳伞下谈了几句,就像是三生的知交。”倾盖如故哦,感觉真好!不知当年七贤是否这么感叹过。至少,我是被他们的友情深深打动了。谈士·思风度好范文解忧愁7/8提起魏晋风度,必谈竹林七贤;谈及竹林七贤,必言阮籍、嵇康。因为所谓的魏晋风度,大概只有此二人深得其味。鲁迅先生曾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提到:“他们七人(指竹林七贤)差不多都是反抗旧礼教的。”诚然,那些惊世骇俗的“非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就是他们首倡而又身体力行的。可是,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无奈了,他们的抗争实在是太无力了,即便总是同心协力,能做到的却还是那样的少。最终,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怕是仅仅巩固了他们的友情而已。七贤之中最负盛名的是阮籍、嵇康。阮籍十分会说,谈起“玄”来口若悬河,然而他“口不臧否人物”,让统治者没有把柄可抓,自己也乐得逍遥自在。这一点嵇康十分羡慕,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道:“阮嗣宗(阮籍)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而王戎又说,和嵇康相处了20年,都没见他有过大喜大悲的神情。这么看来,嵇康在性格上慷慨激烈,只是喜怒不行于色;但他言辞犀利,礼法之士绝对不能容忍。事实上,他的遭遇确实更震憾人心。嵇康,字叔夜,官拜中散大夫,娶长乐亭主(曹操的曾孙女)为妻。他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好范文解忧愁8/8大奇迹: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为人刚直简傲,精通乐理,崇尚老庄,好言服食养生之事。”他人品一流,爱做的是寄情山水,喜欢的是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时不时还吃些丹药强身健体……尤其让人羡慕的是:他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世说新语·容止》中说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他的朋友山涛也赞叹说:“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关于他的优点还可以举出很多,如善于打铁,身体强壮,文辞清远,未失高流……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他是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名士。写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泛起一丝担忧:名士,名士就能逃脱被杀的命运吗?可惜答案是否定的,《晋书·阮籍传》告诉我们:“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余秋雨也在《遥远的绝响》中写道:“……而到了魏晋时期被杀的知识分子,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不一样了。他们早已是真正的名人,姓氏、事迹、品格、声誉,都随着他们的鲜血,渗入中华大地,渗入文明史册。文化的惨痛,莫过于此;历史的恐怖,莫过于此。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读后感(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37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