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2)、能力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二、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光现象。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参考资料,少熬夜!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例题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例题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树在水中的倒影B.立竿见影C.冰透镜向日取火D.鱼翔浅底例题3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曲线传播C.光的反射D.光的折射例题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形的。四、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千米/秒。2、太阳与地球相距×108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秒。(二)。选择题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参考资料,少熬夜!(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点,会画光反射的光路图。二、基础练习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三、复习过程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参考资料,少熬夜!例题1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例题2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例题3(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例4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四、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2、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反射定律。(二)。选择题3、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A)30°(B)60°(C)90°(D)120°4、如图5-8,入射光AO与镜面成30°夹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射角是60°(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120°(C)入射光线AO与法线间夹角是60°(D)反射角是30°(三)。作图题1、在图1中,已知入射线OA画出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在图中标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2、在图2中,已知入射光线与其中一块镜面夹角是30°,两块平面镜夹角是60°,画出这条光线在两镜间的反射光线。一、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识要有全面的理解。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基础练习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三、复习过程(1)平面镜: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称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4、作用:成像、改变光路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例题1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A、潜望镜B、显微镜C、照相机D、电影机例题2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例3“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水中出现月参考资料,少熬夜!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二、堂上练习(一)。填空题1、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2米处,此人在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的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米。2、物体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9米时,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米,如果以1米/秒的速度正对镜面运动则像将以的速度朝方向运动。这过程像的大小将。(以地面为参照物)3、医生检查耳道时,戴的是镜是利用该镜对光的作用。汽车的观后镜要选用镜,这是因为它比同口径的平面镜有观察范围。4、把凹镜对着太阳,太阳的平行光被凹镜反射后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镜的。(二)。选择题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越小(B)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体等大(C)若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大20厘米,则物体要向平面镜靠拢10厘米(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6、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凹镜(B)凸镜(C)平面镜(三)、作图题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2、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四)实验题。1、(锦州)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距离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1131321414参考资料,少熬夜!31515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泰安)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三、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NN’是界面,右侧是玻璃,B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四、复习过程(1)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参考资料,少熬夜!入射角=0度。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55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