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培训讲稿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要求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2年8月提纲一、总体目标与要求二、规划特点与突破口三、规划组织与工作要求四、规划任务与总体思路五、规划主要工作内容一、总体目标与要求•水资源形势发生显著变化•资源稀缺性加剧•资源竞争性加剧•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提出了新要求•对资源保障的要求更加强烈•资源的配置机制与手段发生变化•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提高•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布置开展工作•水规计〔2002〕83号文下发任务书•水规计〔2002〕330号印发技术大纲一、总体目标与要求•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综合性•目的: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规划基础-提出新时期治水方略•政府组织实施的资源规划-水事规则一、总体目标与要求-总体目标•在查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总体布局、方案和政策;•促进和保障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规划特点与突破口规划主要特点:•摸清变化形势下的水资源(过去、现在与将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与要求编制规划(机制、内容)•资源的综合性规划,不同与工程性规划•重视水资源承载能力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区分城乡不同特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水量与水质统一评价与规划•广义与狭义资源(地表、地下及其它水源)统筹考虑•节水和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突出高效与可持续利用•突出对水资源的宏观配置•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二、规划特点与突破口规划突破口:•水资源及其利用的综合评价-新条件下的数量、质量,水平、程度(全口径),资源与利用的结合(现状条件下,未来)•水量与水质的定量结合-统一评价与规划•水资源利用上限是多少(承载能力)-水资源可利用量•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考核标准与指标-节水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代价、效果与机制•生态环境用水及“三生”用水的协调平衡•环境容量:水域纳污能力、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流域/区域水资源形成、利用、耗散、转化、分配机制与技术基础-分区产水、耗用、排放、平衡,配置等•如何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机制与制度-行为规范与调节手段三、规划组织与工作要求全国流域省区城市综合专业专题三、规划组织与工作要求-技术体系技术大纲技术细则补充规定三、规划组织与工作要求•协调各类规划-综合与专业,水利与其它•做好与有关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开放程度•加强规划的组织与协调•把握规划深度、突出规划重点•加强基础、创新求实•协调统一、平衡汇总•控制进度、保证质量三、规划组织与工作要求•规划范围:全国除港澳台外的地区•统一分区:水资源分区、行政分区,水功能区•规划水平年:2000,2010,2020,2030年•水文系列:1956~2000年•价格与投资水平:统一•统计资料:原口径与新口径衔接•地域口径:城镇与农村,建制城市•资料口径:全口径供用耗排四、规划任务与总体思路开发利用评价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需水预测水资源调查评价供水预测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研究实施效果评价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四、规划任务与总体思路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评价水资源量可开发量水循环规律与参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开发利用程度开发利用水平与效率开发利用存在问题水资源配置的可能方案供水预测开发潜力与可能地表水、地下水供水方案其他水源开发潜力与方案需水预测发展趋势与需求生活、生产与生态需水城乡及区域对水的需求可能的需求抑制措施和方案节约用水潜力估算提高用水效率水资源保护水功能区划保护和治污抑制需求方案保护方案地表水地下水增加供水方案保护生态环境方案水资源配置各种组合方案供需分析方案比较与判别推荐配置方案水量水质总体布局实施效果评价节水标准需水量纳污能力非工程措施实施计划总则落实任务、明确思路、原则与要求生态需水其它水源工程措施实施方案用水需求可供水量控制目标节水量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一)水资源调查评价•降水•系列延长到2000年•系列代表性分析•蒸发与干旱指数•蒸发能力•干旱指数•陆面蒸发•河流泥沙•输沙模数•重点水库、湖泊、河段冲淤变化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一)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资源量评价•径流系列延长,1956~2000年45年系列•径流还原-用水、调蓄、调水及分洪、溃口等•现状下垫面条件下资源量,系列一致性修正•天然径流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天然径流区域分布与水量平衡,流域进出水量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一)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质评价-水质水量结合•水化学基本特征评价•河流水质现状评价•河湖底质评价•供水水源地评价•水功能区水质功能达标评价•不同质的量-专题研究(一)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分水文地质类型区评价-山区、平原•水文地质参数确定-评价基础•山丘区-排泄量法;平原区-补给量法;南方等地区简化•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量,1980~2000•与水资源总量有关的补给项提出1956~2000年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45年系列成果•进行补排平衡与区域平衡校验•深层承压水评价-专题研究•大型以上水源地评价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一)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质-量质统一评价•水化学类型分析•不同矿化度的地下水数量及分布•现状地下水水质状况•不同水质的地下水数量•地下水污染及其水质变化趋势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一)水资源调查评价•近期下垫面条件下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系列•地表与地下产水之和•W=Rs+Pr=R+Pr-Rg•水资源可利用量-资源利用上限•地表水可利用量-河道外一次性可利用水量,扣除生态环境需要•地下水可开采量-控制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扣除重复量)-流域水资源利用控制总量•水资源演变情势•历史及现状•未来变化趋势-未来规划条件下趋势分析与情景演算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历史与现状结合(1980~2000)•重视水资源利用与消耗机制分析•区分城乡用水(城镇、农村,建制市单列)•节点与区域供用水口径统一•对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区分•供用排耗水量协调与平衡(节点与区域平衡)•经济社会指标与用水口径统一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供水基础设施调查(常规+其它)•供水调查评价(量与质)•用水调查评价(全口径、分城乡)•各类用水消耗量分析•废污水量及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调查(全口径、分水功能区与水资源区)•供、用、耗、排平衡分析-节点与区域•河道内用水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与用水水平分析评价•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分析•开发利用情况综合评价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评价资源数量资源质量利用上限形成机制历史水平问题趋势现状未来转化机制耗用机制综合评价利用程度利用水平利用问题(三)需水预测•需水按城乡分生产、生活、生态三类(新口径)•河道内与河道外需水分别考虑(节点与区域)•毛需水与净需水分别估算•高用水与一般用水行业区分•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需求的抑制以及节水•动态需水预测过程-与节水及配置循环反馈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三)需水预测-口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生活生活城镇居民生活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村居民生活生产第一产业种植业水田水浇地林牧渔业灌溉林果地灌溉草场牲畜鱼塘第二产业工业高耗水工业(纺织、造纸、石化、冶金)一般工业火(核)电工业建筑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商饮业商饮业服务业服务业(含公共用水)生态环境河道外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功能湖泊湿地河道内生态环境功能河道基本功能河口、湖泊、湿地、其他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三)需水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包括人口与城市化进程、国民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及土地利用等(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需水定额分析与预测-(技术经济,与节水结合)•河道外需水预测•河道内需水预测•生态环境需水-河道内外包(与可利用量结合)•提出多种情景下的需水预测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四)节约用水•现状用水水平与定额分析•区域节水标准与指标制定(分区域、分类型)•节水潜力估算•农业节水潜力•工业节水潜力•城镇生活节水潜力•建筑业和商业服务业节水潜力•综合节水潜力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四)节约用水•节水方案-叠代•节水目标•拟定多种节水方案•节水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基本方案”、“强化节水方案”•节水发展机制研究•节水效果与代价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五)水资源保护•在现水资源保护规划基础上完善扩展•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衔接•纳污能力分析与排污控制量衔接(排污量、入河量、纳污能力)•扩展地下水资源保护内容•扩展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配置等部分循环反馈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五)水资源保护•水功能区划与水质目标•现有水功能区划成果基础上,必要的补充与调整•功能区水质功能目标要求•纳污能力设计条件•90%最枯月流量-点源•90%最丰月流量-面源•规划条件设计水量-水资源配置确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现状格局下纳污能力•规划条件下纳污能力(与水资源配置结合)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五)水资源保护•污染物入河量估算•以水功能区为单元•全口径的入河量•污染物控制量与消减量•不同水平年水质目标及其容许入河排放量•入河污染物总量与污染排放量控制(水域与陆域在排污口结合)•入河污染物削减量•地表水水质保护对策•工业污染控制•城市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工程与提高环境容量•饮水水源地保护•监督与监测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五)水资源保护•地下水保护•超采控制•水质保护•环境地质问题•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超量用水•生态环境修复问题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六)供水预测•开发利用潜力-可供水量表示,当地水耗水按可利用量控制•控制性工程与面上工程分别处理•考虑不同用水户的供水水质要求•多种水源综合考虑(参与供需分析部分)•一般情况考虑长系列调算可供水量•与水资源配置循环反馈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六)供水预测•地表水可供水量•现有工程挖潜•规划工程•水资源系统供水能力•地下水可供水量•可开采量控制•对现状超采量的处理•其他水源开发利用•雨水集蓄利用•微咸水利用•废污水处理回用•海水利用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需水供水节水保护治污指标潜力目标河道内外/城乡三生需水各种水源可供水量总量目标纳污能力节点区域水量水质抑制需求增加供水保护环境潜力能力活力配置结构措施方案效果机制(七)水资源配置特定范围内,遵循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各种可利用的水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对不同用水部门和区域间进行的抑制需求、保障供给和保护生态安全调控活动的集合-高效、公平、可持续的调配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时间水量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需求控制选择与方案供水选择与方案需水供水量与质保障质量方案水量水质抑制需求推荐合理配置方案现状供需分析供需分析计算保护生态环境增加供水规划方案集生成规划方案比较社会经济环境公平高效可持续水与经济社会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用水与供水分区平衡节点平衡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用水需求控制目标可供水量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水系统及配置方案作用效果比较与评判(七)水资源配置•方案生成•拟制需求+增加供水+保护环境组合方案条件下•方向性措施组合•水资源供需分析•现状与基准年•规划水平年•水量与水质结合•动态平衡反馈(现状+三次平衡)•节点与区域平衡同时考虑•原则上进行长系列调算•以流域为控制单元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水量平衡–分区平衡–节点平衡资源量与可利用量可利用量与耗水量可供水量与用水量耗水量与可利用量毛水量与净水量•水量平衡的水质因素–分区入河控制量与纳污能力平衡–节点水质与水功能要求平衡用水量与排水量产污量与排放量排放量与入河量入河量与纳污能力控制断面水质五、规划主要工作任务(七)水资源配置•方案比选与评判•评判指标•评判标准•方案比较•推荐配置方案(流域与区域,三生之间
本文标题: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培训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6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