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北师大-方谨老师-教研培训XXXX-6-13(1)
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开展教育研究,做研究型教师——与一线教师话教育研究方瑾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58807382fangjin@sina.com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开展教育研究,做研究型教师1教育研究基础教师为什么要开展教育研究研究型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研究23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教育研究基础1科学是一个连续的而严密的推理过程。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是曲折的、间接的。科学事业依赖于一个健康的研究群体,并需要一套基本的指导原则。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原则《教育的科学研究》[美]沙沃森,汤编,2006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教育研究基础1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原则提出重要的、可进行实证研究的问题。建立和研究有关理论的联系。使用适用于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提供一条严密、明确的推理链。实施重复验证和研究推广。公开研究结果,接受专业人士的检查和批评。《教育的科学研究》[美]沙沃森,汤编,2006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教育研究基础1什么是教育?教育教育的特点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旨在最终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公民意识和社交能力。教育是一门技艺,是需要专门技能的一个应用性的行业。教学是一门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交际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力图让学生学习新事物并将新事物与以前和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兴趣和见解满足他们各种不同的需要;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学习的深度和能力进行评估。《教育的科学研究》[美]沙沃森,汤编,2006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教育研究基础1什么是教育?教育教育的特点价值观念人的意愿教育项目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教育的组织结构《教育的科学研究》[美]沙沃森,汤编,2006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教育研究基础1科学原则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所有的科学研究都遵循共同的原则,用于每一科学领域中都有一定特点,用于教育研究也有一套自己的特点:教育研究的跨学科视角;教育研究必须符合道德的要求;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关系;教育的特性与科学的原则相结合,为科学地设计教育研究提供了规范:各类研究设计必须能够对重要的问题进行直接的、实证的考查,要考虑研究的环境条件,形成恰当的概念框架,要进行深入的推理,并公开研究结果以促进科学界的辩论。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教育研究基础1研究是一种态度,一种惊奇于困惑并渴望获得解释的态度。研究,因疑惑而思索。开始是直观、想像;逐渐增进推理、判断,形成举例、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基本思维活动,以及逻辑的、形象的、形而上的、辩证的和实践的等思维方式。当思索需要依据时,研究就要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思索,为了获得解释。“准确的解释性”是评估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如何采取行动以使教育真正发生。研究是什么什么是研究?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教育研究基础1基础研究:研究目标是为现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增加新知;研究的指向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并不一定有当下的、实际的用处。应用研究研究目标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研究的指向是特定的问题。研究是什么教育研究的分类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方法的实质是怎样做、怎样做好。方法是在研究中逐渐形成的手段、工具。方法依存于研究,研究并不一定要遵循既定的方法。教育研究中常用的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非介入材料分析法教育研究基础1什么是方法?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范式: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教育研究范式的多样性:思辨研究实证主义与教育的定量研究意义理解与教育的质性研究混合研究行动研究教育研究基础1什么是范式?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案例1:思辨——确立教育研究的四个通识“当前教育研究的成果虽多,但在那让人眼花缭乱的成果中,堪称立意新颖、见解高深之作极为少见。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研究仍停留在低水平重复运作的层次上。这一隐藏在表面繁荣下的深层事实怎能不让人生出遗憾和忧虑呢?面对这一事实,不少人肯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我国教育研究成果的大量低水平重复?这一问题的答案很多,比如说功利动机的驱使、学术评价标准的错置等,这都无疑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忽视,那就是若干通识的缺乏。因此,要改变目前教育研究低水平重复的状况,必须引导教育研究者形成以下的通识。一是中西融通。中西教育既有同一性,又有互补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教育可以相互融通……二是古今贯通。如果把教育发展的整个历史看作一条滔滔不绝流动的长河的话,古人写就的教育发展史就是这条河的上游与中游,今人正在书写的教育发展史便是这条河的下游,二者同源同质。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可贯通性……三是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四是不同学科的科际汇通。……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案例2:定量、实验——小班教学是否优于大班教学的实验研究田纳西州政府资助的一项研究:研究假设:小班教学优于大班教学实验设计:79所学校,11600名学生(第一年学前班入学时开始),与参与实验的教师随机分配到以下三种班级:小班:13~17人普通班:22~26人配有全日制教师助理的普通班,22~26人实验时间:始于1985年,持续4年,在学生三年级后结束实验结果:小班学生的成绩高于两种普通班学生的成绩小班的益处对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黑人)更显著后续研究表明,来自小班教学的有益影响仍然存在,甚至反应到是否参加高考及高考的成绩上。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案例3:意义理解、质性研究——幼儿园男教师的作用同班女教师园长男教师同班女教师美术男教师孩子们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案例3:意义理解、质性研究——幼儿园男教师的作用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案例4:混合研究——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研究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确立具体的任务为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中,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本研究目的是为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开展了国内外任务驱动教学研究的理论分析,结合初中生的学情及生物学的特点,构建了初中生物学课程任务驱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模式特征、实施原则等。提出若干适于初中生的任务案例,还用实验研究法对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检验。为验证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共有四个平行班参加了实验,由笔者与另外一位接受过该模式培训的教师各在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实验。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提高程度显著;学习成绩总体上有明显提高,其中对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测试成绩也是显著提高;发现实验班的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验结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班。本文构建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可行,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广东刘卓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案例4:混合研究——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案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必做的一个实验。该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按照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的安排,此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以下困难:实验材料难找,实验原理抽象、时间长,步骤繁琐、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在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具体困难给予许多操作指导,以往的教学常常被操作技能的目标取代了探究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难以有效和高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我们生物科组的老师曾探讨如何改进这一实验。我想可以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完成实验的改进。我把实验分解成实验原理学习方式的改进、材料用具改进、实验步骤改进三部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A、B、C、D四个小组(A组最强,D组最弱),并给以难度不同的任务,看看他们的完成情况。广东刘卓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案例4:混合研究——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研究实验原理学习方式改进的案例之一:从实验的全部内涵来看,实验原理属于隐性层面部分,虽然比较抽象,但对实验的可操作部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实验原理之一是淀粉遇碘变蓝,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深刻。因此我想让学生通过魔术的形式把实验原理“表达”出来。我在课前布置了淀粉溶液、碘液、毛笔、白棉布,让D组学生想办法展示这一原理。在任务的驱动下,部分学生想到用淀粉溶液在白棉布上写字,然后将其放入稀碘液里泡一下,即可看到白棉布上的字变成蓝色。我及时表扬了这部分学生,他们的做法使我们非常直观地认识了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说明这一任务激发了这些学困生探究生物学知识的欲望。广东刘卓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案例4:混合研究——初中生物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研究实验原理学习方式改进的案例之二:酒精能溶解叶绿体的色素,初一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不知道酒精能溶解叶绿体的色素,让学生自己设计本实验的难度非常大。上课前,我布置C组同学复习学过的探究实验,并思考一下怎样设计实验能说明问题。部分同学通过深入思考,得出做对照实验的结论。他们向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酒精,各放入一片大小基本相同的叶片。这时,我让学生观察水和酒精颜色变化,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酒精能溶解叶绿体的色素,并知道设置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广东刘卓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案例5:行动研究——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开展跨学科教学的行动研究主要内容理论研究:文献分析,概念界定,提出了适合我国现状的渗透式跨学科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梳理了高中新课程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中相互关联的知识。提出了以本学科知识为核心的综合分析的维度与方法。列出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内容的纲目。提出了在生物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备课策略。提出了跨学科课堂教学策略:抛锚式、随机式、支架式、小专题式和概念图式。实验检测:在高二年级的四个平行班中,试行为期一年的渗透式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实验结束时,实验班的生物学测验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以开放式的问卷调查了学生学习后的收获:跨学科教学使学生认为生物学并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学科,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贯通,生物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经验总结:总结了与同年级其他教师密切协作跨学科备课的策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的好处。北京耿立杰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教育研究基础1研究开始形成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形成研究结论选题理论界定研究设计个案方式测量方式干预方式观察访谈写作问卷结构观察实验行动研究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结果研究结论研究报告讨论教育研究过程的序列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教师为什么要开展教育研究研究型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顾明远)认识事物规律需要过程,认识的过程需要研究;认识教育的一般规律还不够,还要认识具体的规律;时代在发展变化,教育研究不能一劳永逸;教师只有不断开展教育研究,才能逐步地认识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是学校和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倪传荣)越来越多的校长、教师感受到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一个学习团体。学习型组织中的教师是教育者,更是一个研究者。教科研对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2019年9月16日10时2分
本文标题:北师大-方谨老师-教研培训XXXX-6-13(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8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