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分析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分析答案(因本学期已教部分下册内容,故新增部分下册题目。)一、选择题1.我县2017年12月21日至24日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下表:日期12月21日12月22日12月23日12月24日最高气温8℃7℃5℃6℃最低气温-3℃-5℃-4℃-2℃其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B】A.12月21日B.12月22日C.12月23日D.12月24日注意:温差计算是正负数相减。2.如图1所示,A,B两点在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2.若线段AB的长为3,则点B对应的数为【A】A.-1B.-2C.-3D.-43.与算式232233++的运算结果相等的是…………………………………………………………………【A】A.33B.32C.53D.634.化简)3232)21(x--x(+的结果是………………………………………………………………【D】A.317+x-B.315+x-C.6115x--D.6115+x-7.如图2,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AOD=150°,则∠BOC等于……………【A】A.30°B.45°C.50°D.60°分析:这个题目以前考过的。注意三角板的每个角的度数都是已知的了。现在求∠BOC,它是在三角形AOB里,∠AOB是90度,先求∠AOC,∠AOC是大角∠AOD的一部分,因为∠AOD是150度,而∠DOC是90度,所以可以求出∠AOC。图2图38.如图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OA的方向是东北方向B.OB的方向是北偏西60°C.OC的方向是南偏西60°D.OD的方向是南偏东6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已知∠α=36°14′25″,则∠α的余角的度数是_53°45′35″.【注意:进率是60】12.王老师每晚19:00都要看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这一时刻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50度.【每二个数字之间的度数是360÷12=30度】13.按下图所示的程序流程计算,若开始输入的值为3=x,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__231__.【第一步把X的值代入进去后,计算,计算结果如果不大于100,就要把这个结果当作X的值,返回到前面的式子里,再继续计算】B02A图1图450cm14.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BC的中点,则AM的长是8或12cm.【做的时候要画出这个线段,另外要注意,这个C点的位置,可以在AB中间,也可以在B的右侧】三、解答题(共90分)15.计算下列各式(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16分)(1))23(24)32(412)3(22---×++÷÷(2)24)75.337811()1()21(25.032×++×÷----=)23(44)23(949--×++××=24415243724811)1(441××+×+××---=646--+=9056331-++=8-=0【计算时注意负号】20.如图所示,已知O为AD上一点,∠AOC与∠AOB互补,OM、ON分别是∠AOC、∠AOB的平分线,若∠MON=40°,试求∠AOC与∠AOB的度数.(10分)解题分析:OM、ON分别是∠AOC、∠AOB的平分线,那么,∠AOM=21∠AOC,∠AON=21∠AOB,现在已知的是∠MON=40°,它是∠AOM-∠AON,所以可以把∠MON=21∠AOC-21∠AOB这样可以得出∠AOC=∠AOB+80°,∠AOC与∠AOB互补,说明这二个角加起来是180度。综合可以可以求出∠AOC。因为OM、ON平分∠AOC和∠AOB,所以∠AOM=21∠AOC,∠AON=21∠AOB所以∠MON=∠AOM-∠AON=21∠AOC-21∠AOB=40°所以∠AOC-∠AOB=80°即∠AOC=∠AOB+80°又因为∠AOC与∠AOB互补,所以∠AOC+∠AOB=180°,把∠AOC=∠AOB+80°代入得∠AOB+80°+∠AOB=180°所以计算得出∠AOB=50°,∠AOC=130°。21.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M为AD的中点,BM=6cm,求CM和AD的长.(10分)分析: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说明AD一共有2+5+3=10份,而BM已知是6cm,它是占了AD全长的5-2=3份,这样就可以求出AD的长度。从而可以求出各个线段的长度。解:设AB=2xcm,BC=5xcm,CD=3xcm所以AD=AB+BC+CD=10xcm因为M是AD的中点,所以AM=MD=12AB=5xcm所以BM=AM-AB=5x-2x=3xcm因为BM=6cm,所以3x=6,x=2否将值给x,再次运算是x输入的值计算2)1(+xx值大于100输出结果DCMBAANAOMBCD故CM=MD-CD=5x-3x=2x=2×2=4cm,AD=10x=10×2=20cm22.据电力部门统计,每天8:00至21:00是用电的高峰期,简称“峰时”,21:00至次日8:00是用电的低谷时期,简称“谷时”,为了缓解供电需求紧张矛盾,某市电力部门于本月初统一换装“峰谷分时”电表,对用电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新政策,具体见下表:时间换表前换表后峰时(8:00~21:00)谷时(21:00~次日8:00)电价每度0.52元每度0.55元每度0.30元(1)小张家上月“峰时”用电50度,“谷时”用电20度,若上月初换表,则相对于换表前小张家的电费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增多或减少了多少元?请说明理由.分析:分别计算换表前和换表后的电费。共用电50+20度,换表前每度0.52元,可直接求电费。换表后,按峰时50度每度0.55元,谷时20度每度0.30元再加起来。这样计算后比较增多还是减少。换表前:0.52×(50+20)=36.4(元)换表后:0.55×50+0.30×20=33.5(元)33.5-36.4=-2.9(元)所以若上月初换表,则相对于换表前小张家的电费节省了2.9元.(2)小张家这个月用电95度,经测算比换表前使用95度电节省了5.9元,问小张家这个月使用“峰时电”和“谷时电”分别是多少度?(12分)设小张家这个月使用“峰时电”是x度,则“谷时电”为(95-x)度,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换表前的电费—换表后的电费=节省5.9元,换表前的直接计算,换表后的分二部分计算,这样可以列出方程了。由题意可得方程,解之得60=x,95-60=35,即小张家这个月使用“峰时电”60度,“谷时电”35度.23.如图,点D、E在AB上,点F在BC上,点G在AC上,∠1=∠B,∠2=∠3,∠4=80°,求∠ADC的度数。解题思考:求∠ADC的度数,从图上可以看出,似乎和∠4是相等的,因为∠4已经知道了,那我们能不能证明它和∠4相等呢?∠1=∠B,∠2=∠3,通过代换就可以了。另外一种方法:比如如果DC//EF的话,它们就相等。怎么证明DC//EF,如果∠3=∠DCB的话,就平行。而∠2=∠3,只要∠2=∠DCB就行了,那就要看DG是不是平行BC,看上去是的,怎么证明?因为∠1=∠B,DG就平行于BC。∵∠ADC=∠1+∠2∠1=∠B∠2=∠3∴∠ADC=∠B+∠3(等量代换)∵∠4=∠B+∠3(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ADC=∠4∵∠4=80°∴∠ADC=80°还可以用证明平行的方法来做:∵∠1=∠B∴DG//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3=∠BCD(等量代换)∴DC//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DC=∠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80°∴∠ADC=80°9.59552.0)95(3.055.0--xx×=+
本文标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分析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00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