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乘法分配律精编教学设计4篇
写作好帮手1/21乘法分配律精编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乘法分配律精编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写作好帮手2/21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教学流程:一、设疑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生:可以使计算简便。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二、探究发现1、猜想。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师: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生: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写作好帮手3/21生:前面的题都是乘号,这道题既有乘号还有加号。生:前面的算式都是3个数相乘,这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师: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生:(10+4)×25=10×25+4×25。师:为什么这样算哪?生:我是根据乘法分配律算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师: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2、验证。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动计算。)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确实可以这样算,那是不写作好帮手4/21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还有没写的用省略号表示。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3、结论。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a+b)×c=a×c+b×c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写作好帮手5/21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设计意图: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三、练习应用(生练习应用定律。)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四、总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反思: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主动探究,实现亲身经历和体验写作好帮手6/21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本节的教学中,我从口算导入新课,引出(10+4)×25这样一个特殊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猜想它的简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整个过程中,我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联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师生多向互动,特别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实现对“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的主动建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个人的方法化为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正所谓“一枝独秀不写作好帮手7/21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具:教学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第一小题,右边的两组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7×28+7×727×(28+72)写作好帮手8/21(2)、评出胜负。(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7×28+7×72=7×(28+72)(3)命名猜想。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猜想。(板书:猜想)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是否也成立。2、商场“五一”举行让利大折扣,王老师趁这机会去为参加校园歌手比赛的五位同学挑选服装,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1)看到这幅图画,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想提什么问题?(2)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吗?(3)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4)交流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列式计算板书:65×5+45×5(65+45)×5(5)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写作好帮手9/21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举三个例子)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4、归纳总结,概括规律。(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反例。(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同学,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4)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用字母表示:〔a+b〕×c=a×c+b×c写作好帮手10/21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各乘第三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三个数相乘,再求和。(5)大屏幕出示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总结,学生齐读。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板书:应用)(学生举例说)(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题。(8+4)×2534×72+34×28(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四、巩固内化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指名报,全班共同校对。明确: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第1题和第2题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自己判断。然后请生说说判断的依据。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每位学生都用两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写作好帮手11/21板演。明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符合什么规律?小结:通过长方形周长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也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乘法分配律我们早已不自觉地在运用了。4、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各自按运算顺序计算,指定两人板演,共同订正。提问:每组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哪一题的计算比较简便?小结:有时是先乘再求和比较简便,有时是先求两数的和再乘比较简便,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对待。五、总结回顾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习体会提出猜想的方法及类比,说理,举例论证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2、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写作好帮手12/21律,并能用字母表示。3、能够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教学过程: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A组的题,右边的两组做B组的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9×(37+63)9×37+9×63(2)评出胜负。(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左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刚才的计算中你发现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吗?教师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找出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两道题其实可以互相转化,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9×(37+63)=9×37+9×63(3)将学生的发现以他(她)的名字命名为“xx猜写作好帮手13/21想”。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组织数学热身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也是否成立?请看大屏幕。)昨天,老师去超市里买东西,看到下面这些物品。橙子每箱28元,苹果每箱22元。如果橙子和苹果各买3箱,一共需要多少钱?(1)全班同学独立完成。(2)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板书)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谁来说说看?(生回答,师板书)算式(28+22)×3和28×3+22×3的每一步各表示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3)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异同点,并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师:是的,虽然他们的格式不同,但他们的得数相同,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联系起来。写作好帮手14/21生:等于号师:对,用等于号相连,表示这两个式子是相等的,一起读一读,认识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35+25)×3
本文标题:乘法分配律精编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05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