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武汉市2022届高三2月调研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二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答案。(4分)1.B(原文中“和谐原则”才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B项用较大范围的“中和之美”的概念替换了较小范围的“和谐原则”的概念。)2.B(A.“使民族智慧更加国际化”有误,原文说“使世界文化可以分享我们的民族智慧”。C.“能使人们更关注个体的需要和发展”有误,原文说“把它的基点移置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之上”。D.“多媒体艺术的最佳感染力”有误,文中说的是“具有最佳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且因果关系不成立。)3.D(《思想者》体现的是典型的西方审美观,并没有表现具有和谐审美观的中和之美。)4.①主题一致。两则材料都聚焦于中和之美,主题相同。②内容互补。材料一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利弊及对当今的现代意义,材料二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价值和现代转化问题,两者可以互相佐证。(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对古代和谐进行历史的转换,使之面向21世纪的文化建设和人的现代性。②要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让中和之美焕发积极的现代意义。③要摆脱外在的目的,让中和之美回归审美本位。(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A项,“他将轻松完成任务”于文无据,尽管张海出色,但战争年代的侦察任务并不轻松,甚至有生命危险。文中张海在摆脱敌特的围堵中曾经受伤昏倒。C项,“张海、张叔贤是真实人物”有误,小说的人物都是虚构的。D项,选项中的跳皮鬼与司令员给张海取的外号“跳皮鬼”的含义并不相同。)7.C(“重蹈人物模式化的窠臼”有误,人物在行动中自显,这并不是小说创作的固有模式,但作者在小说中相机运用,使人物的描写活灵活现,并未显出其模式化的特征。)8.①具有现场效果,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把故事描述得更真实可靠;②具有代入效果,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产生共鸣。(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金戒指的得、露、失、找、忘、复得,集中体现了情节的波澜曲折,使主线更明晰、紧凑。②金戒指既是他的新婚礼物,又与张海的侦察斗争有关,凝聚着人情美和英雄美,有利于刻画张海的人物形象。③金戒指贯穿于张海的生活和斗争之中,揭示的是他对爱情的忠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倾壁十万”意为十万军队全部排成人墙,“阵于水北”意为在江北列阵。“阵”不为量词,就此排除A、C。“鼓噪”不为“响振山谷”的主语,宜断开,“执短兵”用来修饰“先登”,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11.D(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四更在1~3点,又叫四鼓、丁夜、鸡鸣。五更在3~5点,又称五鼓、戊夜、平旦、平明。故选D。)12.D(D项对选文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有误。“愆犯”意为“因过失而触犯刑律”,“可奏”意为“同意了他们的奏请”。)13.(1)众人害怕,没有谁敢前去援助他,只有武帝独自奋勇请求首先进军。于是王广之增加武帝的精兵人数,在夜里口中衔枚,以防出声,急速前进。(“莫”“先进”各1分,意思对2分)(2)从他在野,到登上皇位,亲自写作的诏诰、诔、奏等文字,共一百二十卷。(“爰自”“躬”各1分,意思对2分)14.①博学多通,精于谋略。②为人节俭,以身作则。③勤于政务,孜孜不怠。(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梁高祖武皇帝名叫衍,字叔达,姓萧氏。起初,皇上已故的母亲张氏曾梦见自己怀抱太阳,随后就有了身孕,于是生了高帝。高帝生下来就有一种异常的光,相貌特殊,右手有文为“武”字。等到长大后,竟陵王萧子良开设了西邸,招揽文学人才,武帝和沈约、谢朓、王融等人一起交游,号称“八友”。王融俊爽,见识过人,尤其敬佩和看重武帝,常常对他亲近的人说:“主宰天下,必是此人。”不久武帝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回到了建邺。建武二年(495),魏国将领王肃、刘昶进攻司州刺史萧诞十分猛烈,齐明帝派遣左卫将军王广之前往救援,武帝为偏帅隶属于王广之。后来派遣徐玄庆前往占据贤首山,魏军断绝了他的粮道。众人害怕,没有谁敢前去援助他,只有武帝独自奋勇请求首先进军。于是王广之增加武帝的精兵人数,在夜里口中衔枚,以防出声,急速前进。后来迷失了道路,远远望见好像有人手持两支火炬,随着前进果然找到了道路,直上贤首山,王广之的军队从而才得以前进。当时王肃独自攻城,第一次击鼓就退了回来,刘昶有了疑心,武帝于是又给他写信,造成他们之间的矛盾。一天,有风从西北刮起,黑云随着压来,走到王肃军营的上空,一会儿又风回云转,返回西北,武帝说:“这就是所谓归气,魏军就要败退了。”便对军中下令说:“望旗而进,听鼓而动。”王肃把十万军队全部排成人墙,在江北列阵,武帝挥舞旗帜,军士鼓噪,响震山谷,敢死的兵士,拿着短刀首先冲锋,大刀长矛掩护两翼。城中见援兵到来,于是也出兵攻击魏军的栅栏,魏军表里受敌,因而全军崩溃。王肃、刘昶单骑逃走,斩杀、俘虏数以千计,流血染红了田野。在王肃、刘昶的衣箱中找到了魏帝的敕令,其中说:“听说萧衍善于用兵,不要与他争锋,等我到达,如果能捉到此人,则江东就归我所有了。”武帝少年时候就很爱学习,凡是能做到的,都要研讨。虽然后来日理万机,事务繁多,还是手不释卷,点燃蜡烛斜对烛光,常常看到五更。他修整国立学校,增加生员,建立五馆,设置五经博士。于是四方州郡,无不仿效。从他在野,到登上皇位,亲自写作的诏诰、诔、奏等文字,共一百二十卷。六艺都很娴熟,棋艺登上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隶、尺牍、骑射,无不精妙。武帝身穿的是布衣,用的是木棉皂帐,一顶帽子戴三年,一条被子盖二年。常常是冬季凌晨四更天的时候,他就命令点起蜡烛阅读文件,拿笔受冻,手因此而皲裂。然而仁爱不断,对亲人和所爱的人因过失而触犯刑律常常宽大原谅,所以政治、刑法松弛紊乱。每当决定死罪,常常有人悲哀哭泣,然后就同意了他们的奏请。15.C(C项所述不是“茶叶”,从标题得知整首诗歌应写“茶人”的劳动。到春日农闲的时候,他们就来到北山下,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样,来进山采茶了。)16.①情境真实。茶叶生长的季节,茶人生活的环境,采茶的场景都符合生活的真实。②情感真实。皮诗流露出采茶劳动的愉悦,陆诗真实地道出了茶民生活的艰辛。(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范仲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18.D(中心语是“塑像”,应为“栩栩如生”,“绘声绘色”一般用在讲述某件事上;“芸芸众生”侧重于表达人数众多,“凡夫俗子”侧重于表达人物的平凡,在语境中,应选择侧重于人物众多的“芸芸众生”;“调墨弄笔”是贬义词,主语是“朝野名流”,用“挥毫泼墨”更恰当;“永垂不朽”强调精神的流传,中心语是“精神财富”,更强调不会消失和磨灭,故选择“永不磨灭”。)19.B(宾语分别为“历史的印痕”和“曾经铸造的荣耀”,用“湮没”,比用“改变”符合语意。后文写了“在世人的心中”诸葛亮是策略家、外交家、政治家、军事家,从上下文衔接紧密来看,诸葛亮铸造的荣耀放在后半句更合适。)20.①起强调作用,对诸葛亮不同领域的功绩进行评价。②句式整齐,语调铿锵,具有音乐美。(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D(据后文表述顺序,先“屋脊”后“宝顶”;木结构应用“关键部位”,接合处应用“薄弱环节”。)22.①(而)为了防潮②它又慢慢释放水分③木炭是古代最好的自动湿度调节材料(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按高考标准(60分)(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五).题意把握1.作文立足于整体把握题意:不同阶段不同态度及其条件、原因、结果、关系等。2.作文需要具体分析:你的生活时代具有的态度和现实价值及其意义。3.态度选择的论述侧重于时代需求。态度具有的历史审视服务于现代诠释。4.忌讳笼统地谈论态度。命题材料提供了谈论对象,需要考生依据材料详细而具体地阐释其内涵及其价值意义,即做到具体分析,理据合一。
本文标题:武汉市2022届高三2月调研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26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