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幼儿园大班微型课教案【通用4篇】
写作好帮手1/14幼儿园大班微型课教案【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幼儿园大班微型课教案【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幼儿园大班微型课教案【第一篇】设计意图:纸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在进行《纸》这一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一个孩子在区角活动时,无意中制作的莫比乌斯圈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兴趣,大家纷纷模仿,这让我想起在数学上流传的一个关于纸条的故事:有人曾提出,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条,首尾相粘,做成一个纸圈,然后用一种颜色,只允许在纸圈的一个面涂色,最后把整个纸圈全部涂成一种颜色,不留下任何空白。这个纸圈应该怎样粘呢?这样一个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数百年间,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都没有成功。后来,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对此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反复试验,终于有一天他做出了只有一个面的纸圈,这个纸圈就叫莫比乌斯圈。那么莫比乌斯圈如何制作?有什么特点呢?这些问题对写作好帮手2/14于爱学、好问,有极强求知欲望的大班孩子来说,足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因此我生成了《有趣的纸圈》这一科学活动,通过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2、能制作莫比乌斯圈,并能大胆进行猜想和尝试。3、体验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感受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活动准备:做好标记的长方形纸条,人手一把剪刀,固体胶若干。活动重点: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活动难点:能制作莫比乌斯圈,体验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1、纸条变纸圈师:“你们能用纸条变成纸圈吗?(横向拿起纸条)2、幼儿操作尝试设计意图:写作好帮手3/14幼儿习惯性地将纸条向内折连接一起,成为一个纸圈,这个操作比较简单,设计这个简单的入门是为了让幼儿有信心自己可以成功操作,激发孩子的兴趣。二、基本环节1、一个纸圈变两个纸圈。师:“谁有好办法能把一个纸圈变成两个纸圈呢?”幼儿操作。2、探索莫比乌斯圈(1)出示莫比乌斯圈,引导观察。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纸圈,请小朋友看看和刚才的纸圈有什么不同?”(2)师总结幼儿的讲述,并告诉幼儿“莫比乌斯圈”这个名称3、制作莫乌斯圈(1)教师讲解示范师:“制作莫比乌斯圈时,大拇指向上捏住纸条两端---向内折之后---右手大拇指由下向上翻转---再把纸条两端的两个红色的圆点粘在一起就做成了,你们也试试。”(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猜测、实践二等分莫比乌斯圈的结果。(1)师:“孩子们,你们说我们把这个莫比乌斯圈从中间剪开后它会是什么样的呢?”写作好帮手4/14(2)幼儿大胆猜测后教师说:“到底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剪开看看就知道了”,师幼一起操作。(3)幼儿得出结论——变成了一个大的纸圈。5、猜测、实践三等分莫比乌斯圈的结果,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莫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师:“刚才我们把莫比乌斯圈从中间剪开,它变成一个大的纸圈,那么把它分成三份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1)教师示范,幼儿观察。(2)请小朋友们动手试试。设计意图:在探索莫比乌斯带的奇妙特点时,坚持让幼儿先想一想,猜一猜,这样就不只是让幼儿动手做,还要幼儿动脑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意识。让幼儿了解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感受数学的奇妙。三、结束部分:莫比乌斯圈的应用1、过山车。游乐场里的过山车是根据莫比乌斯圈原理做的,我们开心地转一周还能回到原地。2、莫比乌斯爬梯。这种爬梯是利用莫比乌斯圈原理制成的,这个爬梯只有一个面,可以一次不知不觉地爬到底。写作好帮手5/143、中国科技馆大厅里耸立的“三叶扭结”,也是根据莫比乌斯圈的原理设计的,“三叶扭结”虽是立体图形,但只有一个面,它表示科学没有国界,科学是相互连通的。设计意图: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选取了幼儿认知范围内,并且是孩子感兴趣的一些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莫比乌斯圈”的应用,让幼儿感受莫比乌斯圈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课后延伸:1、寻找更多莫比乌斯圈的应用。(打印机的色带、机器的传送带、录音机的磁带、可回收环保标志等)2、把两张纸条重叠后做成莫比乌斯圈,用剪刀沿着中线剪开,猜想它又会变成什么样?设计意图:在意犹未尽中课结束了,但幼儿的思索和探究在向课外延伸。探索发现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之处的环节:1、用剪刀沿着“莫比乌斯圈”中线剪开,猜想它会变成什么样?(师幼同步)2、用剪刀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三等分线剪开,猜想它又会变成什么样?师示范后幼操作写作好帮手6/143、把两张纸条重叠后做成莫比乌斯圈,用剪刀沿着中线剪开,猜想它又会变成什么样?(课后延伸)幼儿园大班微型课教案【第二篇】一、活动目标初步理解诗歌中家的意义,萌发幼儿爱家爱国的情感。感知诗歌中美丽的情景和优美的语言。二、重点与难点理解我们的家是中国,激发幼儿对祖国的情感。三、材料及环境创设背景图大海、森林、果园、天空(只有线条,不上色彩。)小插图:小鱼、小鸟、星星、桔子、娃娃。中国的标志性建筑“长城”、“天安门”等。四、设计思路大班幼儿对家已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谈话“找家”是为了唤起幼儿已有的认识经验,将小鱼、星星等事物或与之相关的地方同“家”建立联系,理解家的意义。同时也起到活跃思维、气氛的作用。激发起幼儿欣赏的欲望。第二运用不同的色彩,构画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写作好帮手7/14多姿多彩的“家”。呈现诗歌所表达的美景。让幼儿目视其景,耳闻其诗。将景物与语言结合,让幼儿形象地感知家的美丽,家的可爱,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三,通过设问,讨论重点理解,我们的家在中国,并了解标志性的事物,将祖国这个“家”具体化。激发起幼儿对家的眷恋、爱戴之情。第四,用制作小图书、布置环境,倾听相近题材的故事,歌曲等,深化幼儿爱家之情。五、活动流程欣赏感受――重点理解――配乐欣赏――延伸活动欣赏感受(1)找家,感受“家”的含义。设问:小鱼要找家,鱼儿的家在哪里?为什么说鱼儿的家在大海?(2)找家出示背景图大海、森林、果园、天空等(只有轮廓、不上色彩、天空中的星星可用白蜡笔先画上)。让幼儿帮小鱼、小鸟、星星、橘子、娃娃等找“家”,即贴入到相应的背景中。(娃娃不画家,用语言带过即可)。2、欣赏、体验“家”的美丽。(1)教师边念儿歌,边挥笔在背景图上描绘美丽写作好帮手8/14的色彩。例如:“唰唰唰,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老师用蓝色绘出蓝色的大海,即时呈现给幼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家”增强幼儿对诗歌的感知理解力。学习主要语句“各自的家”例如: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黄色的果园是橘娃娃的家。(2)重点理解“我们的家”启发幼儿讨论“我们的家在哪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叫什么?画上什么能表示我们共同的家(3)出示标志性的建筑“长城、天安门”这就是我们的家,叫中国。3、配乐散文欣赏可在每一个“家”的语句后配上相应的音乐,以烘托主题。可欣赏歌曲“我们都有一个家”。4、延伸活动(1)可制作一图书或环境布置“我们的家”(以祖国,居住的市、区、地区等标志性的事物,深化认识和情感)。可听故事“月亮船”写作好帮手9/14幼儿园大班微型课教案【第三篇】一、活动目标:1、欣赏莫奈的作品《睡莲》,感受作品中疏密、远近、色彩所带来的意境美。2、尝试用点画的方法表现睡莲的意境美,体验作画的趣味。二、活动准备::莫奈的睡莲图片及范画、睡莲的照片;2、背景音乐:可尼的蝴蝶;3、盘子及水粉作画工具三、活动过程:(一)感知实体睡莲实物的画面美1、出示睡莲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简单描述画面。师:你看到过睡莲吗?它像在做什么?它躺在静静的湖面上,做着美美的梦,让我们也静静地躺下来做个美美的梦吧!2、播放音乐,幼儿双手交叉做睡觉状。(二)欣赏名画《睡莲》,感受作品疏密、远近以及色彩的美1、色彩感知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名画睡莲图,我们一起来感受写作好帮手10/14它的美(1)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2)这么多的绿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小结:深深浅浅的绿色给人凉凉的,宁静的感觉。2、线条感知提问: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睡莲的花朵,它们有什么特征呢?他们好像在干什么?小结:是啊,看似随意的线条却很柔美,眼前的睡莲像一个个美女在小河里随着微风跳舞呢。3、布局感知提问:小河里的睡莲多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些睡莲生长有什么特点?小结:有的生长的睡莲有很多,有的地方没有生长;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在很远的地方,有的离我们很近。(三)欣赏其他几幅睡莲图,认识画家——莫奈(1)那么这么美的画是谁画的呢?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叫莫奈,住在遥远的法国,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他擅长画自然景物,他能迅速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完美的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2)师:老师这里还有几幅美丽的睡莲图,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提问:你喜欢这些睡莲图吗?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写作好帮手11/14(2)师:这几幅《睡莲》色彩丰富、线条柔美、有密有疏,真是太美了。(四)幼儿感谢作画1、教师示范:既然莫奈的画这么美,那么请小朋友也把心中的睡莲也画下来,笔头点一点,然后拖一拖,一片两片三四片,睡莲花瓣就出现。2、交代操作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抹布,还有圆盘,你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绘画,但是一种颜色用完了笔还是要放回同种颜色的杯子里哦。这是我心中的睡莲,你们赶紧去画自己的睡莲吧。提醒幼儿(五)幼儿绘画,整合作品(1)教师出示睡莲的风景图,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欲望睡莲总喜欢聚在一起,来展示它的美丽与独特师: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这些睡莲摆设起来,是不是也能变得如画面中这般美丽。(2)请幼儿把睡莲放到支架上。(3)师:眼前的睡莲像一个个美女在小池塘中洗澡、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舞蹈。让我们静静地欣赏一下吧。写作好帮手12/14幼儿园大班微型课教案【第四篇】活动目标1、了解故事中出现的所有场景以及空间关系,明确图画中的总分关系。2、发现图画中页与页之间的关联线索,对后续情节进行预测。活动准备:遮挡住文字的大书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谈话:与幼儿一起谈谈农村与市区风景的不同二、阅读图画封面:这里有一只小青蛙,它住在哪里?(指读书名)它住在池塘里,池塘周围有什么?漂亮吗?青蛙小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当它还是小蝌蚪时,它必须在水里生活,看不到池塘外面的世界,可是它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第一页:这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还是小蝌蚪,它住在池塘里,它看到池塘周围有什么?还能看到其它的吗?为什么?第二页:现在谁来了?小刺猬从哪里过来?为什么?写作好帮手13/14小蝌蚪看到刺猬来了,心情会怎么样?它们会说什么呢?第四页:现在谁来了?猴子身上有什么?你猜猜它刚才去了哪里?小蝌蚪会对猴子说什么呢?第六、八、十页,同样这样提问(翻回第二页)刚刚小朋友说,小刺猬去采了果子,它肯定经过了有一大片果树的地方,小猴子经过了有香蕉树的地方,小熊经过了有蜜蜂的地方,小兔子去采了萝卜,我们回去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第三页:果然有这么多的果子啊,这些是什么果子呢?小蝌蚪知道这里有果子吗?为什么?它是怎么知道的?旁边是什么地方呢?谁刚才经过了有香蕉树的地方?第五页:这里有这么多的香蕉啊!旁边是什么地方呢?谁刚才经过了有蜜蜂的地方?第七页:同上第九页:兔子刚刚在这块地里拔了萝卜,萝卜地旁边是什么呢?第十一页:这个伐木场是什么样的?他们用什么工具?如何运送木材呢?猜猜伐木场旁边是什么地第十三页:外面是城市了,大雁飞去的地方,大雁从哪里飞的?经过了哪些地方才飞到城市去呢?(导幼儿由近及远地进行描述)写作好帮手14/14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浏览一遍大书,让幼儿说说:谁先来到池塘,从哪里来?读到第九页时遮住大象,)萝卜地旁边是伐木场,伐木场里除了工人还有谁呢?大象住在伐木场里,他在这里做什么呢?第十二页:最后来喝水的是大雁,大雁飞到哪里去呢?青蛙知道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第十四页:青蛙做什么动作?它想到哪里去?为什么?三、小结分享请幼儿总结:都有哪些动物来到
本文标题:幼儿园大班微型课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29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