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任务设计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任务设计研究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任务设计研究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这是继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旧课标)发布后的又一个10年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总结。此次语文课标修订无论是在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提出了有关“任务”的一系列概念。相对于旧课标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全新的教学举措。那么到底什么是任务?如何设计任务?理解这两个问题对于一线的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新课标的内容表述,结合任务设计的相关理论,尝试去理解任务的内涵,总结具体的任务设计流程和方法,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参考。一、语文学习任务的内涵我们对“任务”这一概念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日常教学的话语体系中经常使用这一词,如“练习任务”“活动探究任务”“小组任务”等。另外还有一些与“任务”相关的表达如“作业”“练习”“项目”等。我们似乎对“任务”并不陌生,但仔细一想,到底什么是任务?任务应具备哪些内涵和特征?它与作业、练习等真的是一回事吗?诸如此类问题,我们似乎一下子又答不上来。事实上,早在义务教育新课标颁布之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就已有语文学习任务的相关表述,可以说先行一步奠定了基于“任务”的教学改革基调。此次,新发布的语文新课标(不含附录),共57页,约3万6千字,涉及“任务”的相关概念有59次,其中主要表述为“任务”“学习任务”和“任务群”。虽然新课标对于“任务”没有进行明确界定,但我们可以从有关表述中把握其关键内涵。从功能定位角度来讲,任务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载体和依托。新课标指出要“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同时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从这一表述来看,任务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功能:其一,任务是学生完成课程进阶和发展的载体。也就说,课程阶段的体现不再是参考知识内容本身的多寡或难易,而是依据任务的复杂性、综合性等来完成。新课标创造性地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层次。这一重要修订在某种意义上也倒逼教师必须对传统课堂“我讲你听”的模式做出改革,学生必须经历一系列不断加深、加难的任务才算完成了某一阶段的目标。其二,任务是教师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的依托。日常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要设计情境、编排内容、注重方法、选择资源等,但是对于一堂课来讲,到底如何有机整合这些要素,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存在一定的困惑。新课标明确指出任务就是整合这些要素的枢纽。这实际上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计框架,即一堂课可以划分为几个关键性的任务,围绕任务展开情境、方法、内容、资源等的设计。这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系统性、结构性,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从基本性质来讲,新课标提出任务应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三个特征。首先,就情境性来讲,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任何脱离特定情境或场合的知识都是毫无意义的。对于这一性质的规定,我们可以发现任务与题目存在本质区别。过去许多题目都是去情境化的,例如“下列有语病的是哪一项”“请为加点字注音”等。这些题目只能算是作业练习,而不能称之为语文任务。其次,实践性明确了任务学习的过程必须是基于实践的。何为实践?实践包含了学生需要动手、动脑,亲自参与任务、经历任务、完成任务的内涵。它不仅需要知识、方法,还要细心、耐心以及恒心等学习品质。同时,从课本到课本,从知识到知识也不能称之为实践。实践意指从课本到生活,从学语言到用语言。因此,刷题、练题或者纯粹的“做”都不是语文任务。语文任务必须回归语言应用的实际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运用出来、呈现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实践性的特点。最后,综合性强调语文任务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点教学,也不能囿于某种能力品质,而是要在任务中实现语言积累、阅读鉴赏以及表达交流的统一,获得方法技能、思想文化以及审美道德的多维发展。结合新课标的这些表述,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讲,语文任务是在一定情境下,学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它体现了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的统一,也体现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从教师教学角度来讲,语文任务是传达课程内容的载体,也是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的依托,同时也是联结教、学、评三者的关键枢纽。二、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求对语文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求,新课标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部分给出了相对明确的说明。从设计过程、注意事项、预期目的等几个方面对其表述进行了归纳整理。从设计过程来看,新课标提倡从把握宏观任务群定位到细化任务设计的基本思路。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此次新课标按照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层级共设置了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等在内的六种任务群类型。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知识类型、难度、深度、综合度等各有所不同,同时配有关于内容规划、方法使用、评价设计、资源选择等方面的教学提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须先行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任务的大致概况。最后,教师再具体设计任务情境、内容、学习方法、资源等。从注意事项来看,任务设计一方面要注重课程实施的刚性规定,即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这是由课程自身逻辑和学习要求所决定的,教师切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在这一框架之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调整任务的内容量、难度和学习支持等,充分发挥教学的灵活性。从预期目的来看,学生完成任务所要达到的效果是要“实现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因此,从语文学科本身来讲,任务设计时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任务本身所具有的一般教育意义,如在问题探究、合作讨论、分享展示、反思总结等一系列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合作能力、表现能力、元认知能力等。三、基于语文任务的教学设计策略结合新课标对语文任务内涵、设计要求等做出的说明,尝试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例展开教学设计。1.结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定位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本单元主题为“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结合这些单元特征,教师可以对号入座,从匹配的任务群中把握教学要点。例如,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上,新课标在该学段要求“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因此,有关识字的任务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上,新课标要求“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学习通过口头表述和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分享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相应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有关课文信息整理和展示分享的任务。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上,新课标要求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也可以设计有关收集资料、论证自己观点的任务。2.结合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任务主体从单元的整体编排来看,上一课《两小儿辩日》初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观点及说明理由的方式。《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则进一步通过具体事例和详细的说明,论证了真理往往源自发问和探索这一规律。学生须理解课文组织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并加以运用。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结合教材的这些内容,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事实上,一旦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并且教学目标是清晰的,那么很容易就能设计出对应的任务主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任务应该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符合学生已有基础,并且应具有目标导向性和可操作性。3.细化任务任务主体确定之后,接下来就应考虑任务活动的开展过程,即思考学生在什么学习情境中,借助什么资源内容、以什么学习方法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首先就学习情境而言,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和情境互动的结果。语文教学的情境按场景类型可分为文本语境、模拟情境和真实情境三类。文本语境一般是指由书面语的上下文构成的有意义的情境。一些语文任务必须引导学生细心品读课文,回到文本情境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例如,掌握词语的具体用法,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模拟情境主要指课堂中教师创设的假想式的、虚构化的背景,如男女大比拼、游戏闯关等活动情境。此类情境利于学生产生真实的角色代入感,从而调动积极性。真实情境则来源于现实世界,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情境。例如,社区垃圾分类、迎亚运会、校园读书活动等。这些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情境,教师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学习。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按照任务完成的协助方式可分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讲授三种形式。教师需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特点等加以选择。例如,一些简单任务,应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而一些耗费时间较长或者需协作建构知识的任务,则考虑是否需要小组分工合作或者教师讲授引导。虽然教学形式是在教学设计时已经确定了,但也要根据教学实施的情况进行调整。如自主学习时发现多数学生难以完成任务,则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形式转换。资源和内容是辅助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材料。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或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如半结构表格、流程图、导学单等,这利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框架顺序系统地思考问题。结合以上要点。任务是落实教学评一致的关键载体,是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的重要依托。基于任务的教学方式对语文课来讲是一项重大的教学变革。未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践一线,必然会掀起一股任务驱动语文教学的探索热潮。由于时间及能力限制,本文对于语文任务的讨论也只是尝试性的,期待有更多的学者和教师能投入到语文任务研究中去,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索。
本文标题: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任务设计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42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