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教学设计【汇集4篇】
好文供参考!1/21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教学设计【汇集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教学设计【汇集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月迹》教案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记叙事件、抒发感情。2、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3、欣赏品味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散文语言。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教学难点1、准确领会文章的主题。2、对外婆形象的认识。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搜集有关咏月的诗句。教学过程好文供参考!2/21一、导入新课师: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留下了很多的名篇佳作。那么当你赏月的时候,你会想起哪些咏月的诗句或歌曲呢?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今天,我们随着贾平凹一块去寻找一下月亮的踪迹,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二、会晤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当代小说家,散文家。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晚唱》《商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浮躁》及直传体长篇《我是农好文供参考!3/21民》等;他的散文常由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俗而又俗的平常事物写起,引出一个充满寓意和深度的哲学命题,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他的小说作品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他的长篇小说《浮躁》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文版及港台版本。现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媚自然。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分角色、个别、集体)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四、质疑探究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原来月亮是长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品味: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活了,形象逼真。2、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好文供参考!4/21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品味:透过这样的描写手法,我们似乎窥见了孩子们水晶般的心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3、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品味:表现孩子们的好奇心理,以及对事物勇于探索的品质。4、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品味:“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5、“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品味:这里的月亮已不再是自然界中的景物了,而是美好事物,孩子们心中美好梦想的化身。6、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品味: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文章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追求。五、合作交流1、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好文供参考!5/21明确: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启发:孩子们做了哪些事情或经历了什么,最后得到满足呢?)满足——孩子们在寻月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在屋中的穿衣镜上看到了月亮,没多久,月亮在镜上消失了,孩子们失望。(指名朗读)(板书:屋中之月——失望)孩子们跑到院子里寻找月亮,“满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银银的”月亮“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指名朗读)(板书:院中之月——争执)寻月寻出院门,在沙滩上、在每个人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他们陶醉在月色中,而且明白了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集体朗读)(板书:沙滩之月——满足)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2、“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好文供参考!6/21(教师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3、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品味:通过寻月,孩子们清楚认识到月亮、天空及未来的一切都属于他们的。因而把“月亮”当成自己的“印章”按在天空上了。体现出了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说明有了属于自己的希望,也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和世界,因为希望是我们奋斗过程中的凭据和证明,也表达出作者通过神奇、大胆的想象而揭示出的深刻的哲理。4、齐读最后一部分,说说月亮在“我”眼里究竟是什么?“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思考:这三种说法各有特色,你是怎样理解的?弟弟、妹妹的回答含着喜爱,赞美,热烈渴望之情。稚气的语言,显得拙朴而有诚挚。“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很有诗意的回答,运用比喻的修辞,长天为纸月为印,形象贴切,表明天空是我们的作品,天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5、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好文供参考!7/21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让学生自己发挥)提示:月迹就是月亮的足迹,大家能从课文中概括出月亮踪迹的转换场景吗?明确:屋中院中沙滩6、文中谁的话引起了这些场景的转换?明确:奶奶的三句话——“月亮进来了!”“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7、在文中,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奶奶是一个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爱心的一个人。她了解、爱护并有意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引导孩子们发现、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总结全文: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情趣,表现了好文供参考!8/21孩子们奇特敏锐的想象。作者借此表达了一种要培养孩子发现美、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六、望月遐想文章结尾:孩子们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睡着了。他们会做什么梦?七、谈谈收获师:老师更希望你们追求美好理想,登上月球,探索宇宙的奥秘为航天科技做贡献。本文有以下写作特点:(1)曲中见直,欲扬先抑,盛实相生,浓淡相衬的表现手法。文章写屋内品月、院内赏月、酒杯捞月、河沿追月、沙滩议月等情节,意在告诉人们,对美好的、光明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的道理。写月中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内蕴。写庭内赏月很自然地将身后的桂树联想成“月桂”,线索清晰、虚实相生、相映成趣。(2)语言清新隽美,含蓄凝练,富有诗的韵味,给人一种轻松、甜美的感觉。如“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像尽的骨朵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一句,想象自然,富有诗的意境美,令人心驰神往。立意丰富而深刻。好文供参考!9/21《月迹》教案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在我国人们情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3、品味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月亮在我国人民的情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更是把月亮当作歌咏的对象。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咏月的诗句。(学生回答)补充咏月诗句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在诗人眼里,月亮是美好的象征,寄寓着人们丰富的情感。那么,在一群孩子的眼里,月亮又会是怎样的情形,他们对月亮又有着怎样的认识。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好文供参考!10/21文化心理内蕴,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媚自然。代表作有《浮躁》《秦腔》等。《月迹》是贾平凹散文的代表作。最初发表在《散文》1980年第11期,后编入散文集《月迹》。2、读准字音并解释词语面面相觑.倏.忽袅.袅嫉.妒掬.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2、月亮都出现在了哪儿?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沙滩月3、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月亮的的语句、语段吗?画出来,读一读,说说每处月亮的特点。(明确)镜中月:变化院中月:明亮皎洁杯中月:稣酥地颤的满圆河中月:到处都有沙滩月:好文供参考!11/21印章四、品味语言在你读课文的时候,文中有哪些描写月亮的词语吸引了你?又有哪些语句带给你别一样的感受?(一)叠词1、款款:缓慢、优雅、不打搅人、知人情意。2、玉玉:温润的质地、晶莹剔透的色彩。3、淡淡:嗅觉写月宫给人美好感受。4、痒痒:触觉写月宫给人美好感受。5、酥酥:既形象地写出月亮浸在甜酒里松软的形态,也富于月亮使人怜爱的情态。特点:生动形象、音韵流畅、赋有人的情感,充满童真童趣。(二)物我合一的境界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桂树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月宫感受:嗅觉——淡淡的气息触觉——痒痒的感受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好文供参考!12/21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看天空,星儿似乎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人间所见:光——玉玉的、银银的、晶莹剔透树——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花——累累的骨朵月——大、圆(三)童真童趣的语言月亮是我所要的月亮是个好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的印章五、体会文章主旨思考:1、诗人笔下的月亮踪迹出现在什么地方?贾平凹笔下的月亮都出现在哪些地方?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天山、松林、大海、春江)(镜子中、院子里、酒杯中、河水里、沙滩上、甚至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掀刃儿上,我们的眼睛里)2、同一轮明月,你感觉在贾平凹的笔下和古人的好文供参考!13/21感觉一样吗?···孩子们寻找月亮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了没有?(1)心迹——失望、嫉妒争执、奇、满足(2)“月亮”——象征美好事物(3)月迹——美好——心迹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寻月过程,其实就是展现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其实就是展现孩子们因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心灵的过程。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孤
本文标题: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教学设计【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45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