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安徽省XXXX年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第6期
1安徽省2010年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六)编委会:赵剑峰彭江龙吴云驾沈为慧本期责编:赵剑峰(安徽高中历史教育博客地址:=980)目录◆高考聚焦(2)2010高考安徽卷文综历史试题之浅见…………………………………孙伟萍(4)2010年高考安徽历史卷浅析……………………………………………祝庆松(6)近两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与高考模拟卷命制对策…………潘轼◆专家论道(12)什么是一堂好历史课…………………………………………………张桂芳(17)发现史料中的人………………………………………………………彭禹◆成长足迹(28)记安庆二中石爱华老师与她的团队…………………………………何凌◆课例评析(33)青花瓷——美丽的错误………………………………………………侯晓燕(34)耕自己的地,养自己的田……………………………………………马玉洁◆学员作品(35)利用课本辅助材料创设情境实施教学………………………………袁少烁(38)听课与评课对我的影响………………………………………………孙孝利(40)放低姿态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积极性…………………………许静(43)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李虎2高考聚焦2010高考安徽卷文综历史试题之浅见宿松中学孙伟萍今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1.出题形式有创新。必修3文化史部分出了大题;选修内容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就考两个选择题。平时我们教学总特别重视必修1和必修2,而模考也总注重对必修1、2的考查;很多人认为要论必修3的重要性,思想比科技更重要,更有考查的价值。可今年题目偏偏出人意外。选修也一改往年做法,不以问答题出现,而考选择。这给我的启示是:任何猜题、押题都是无用的,与其那样,还不如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教材和图册,如何感悟历史。2.题目的设计图文并茂。选择题有5题属于图片题,第12题、17题属于实物图片题,第15题是漫画题,第16题是历史地图题,第21题是表格题。这些图表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捕捉图表有效信息的能力。如第16题学生如能捕捉到图片右下角“军阀割据界”图例,马上就能判断这是北伐战争示意图,进而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应该说命题者是颇具匠心的。一直以来,我们呼吁高考要与新课改新课标想吻合甚至理念上要超前,今年选择题一改那种死板板的单一文字叙述,是考历史知识,但更多的是考学生的能力。在客观题设计上,有点上海卷的风格,安徽卷开始活起来了。3.充分体现“文史不分家”。很多题目学生需要借助语文知识特别涉及到阅读能力。如第14题柳宗元观点、第16题对应时代主题、第20题明治政府的认识、第36题的材料一、二等,都要求学生有很好的阅读能力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这对我们的启示是:平时教学尽可能补充一些材料,特别是历史文选,设计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试论结合的能力;加强与语文老师的合作交流,文史不分家的效果就是历史学科需要语文学科做工具,扫除阅读障碍,概括问题一针见血;语文学科需要历史学科做支撑,阅读背景需要历史知识,写作文需要引经据典。4.巧设机关,凸现选拔性。如第18题要求从“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来考虑,而不是别的角度;第19题需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考虑方能选出正确3答案。若是考生对题目一略而过,不抓角度就很容易犯错。主观题第35题第一问概括特点,分析主要原因;第36题第3问概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两题的两问都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概括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摘抄原材料。主观题看似容易,基本没有阅读障碍,但学生不好采点,难以操作,答案可能缺乏学科语言导致失分。今年高分与低分可能取决于主观题答题的好坏。试看近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考“变化”题,考概括“特点”、分析“原因”(成因)题比比皆是,体现了浓浓的“历史味”。这种命题风格对我们教学的启示是: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基础不牢,无所谓能力;对于历史学科,概括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重要。我们能不能把历年高考题中的“变化”题,概括“特点”题,分析“原因”题拎出来,与学生一同研究答案,研究类似题目如何思考作答,探寻答题规律,进而研究高考?今年历史试题继承了去年的“略显地方特色,隐性介入热点”的传统。如果说考了安徽史,便是第12题“六安双墩汉墓遗址”4分题;直击热点的几乎没有。所以我们在二轮复习时,大可不必把主要精力拿来做热点专题,猜安徽名人名事名文化,每年的模拟卷真的要精挑细选啊,卷上从选择到大题几乎都热点介入,可能会误导广大师生,学生可能忽视了基础,撇开了教材,而去搞资料,钻题海;教师可能去花大精力找资料、做热点专题、安徽史专题,最后劳命伤财而收效甚微。可庆幸的是今年地理、政治学科几乎以热点材料介入,多少使历史教师的劳动价值有所体现。莫非,这就是综合学科的默契配合?沈为慧:孙老师评卷有特色!特色之一是,不是从大而空的方面谈试卷的覆盖率如何、哪些是热点问题,或牵强地往新理念上靠,而是就具体的试题进行分析。评题远远甚于评卷。特色之二是,评题是途径,谈对复课教学的启示是目的,是重点。这充分体现了评题的价值。特色之三是,无保留地谈了个人的想法,而且,这些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如“拎出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建议孙老师继续思考下去,最好能写成文章。何学保:一气呵成往往能出好文章,孙老师总结的很好。4瑕瑜互见——2010年高考安徽历史卷浅析安徽省萧县中学祝庆松2010年高考安徽历史试题,整体比较常规,难度适中,比09年安徽高考历史试卷稍易。以情境材料的形式灵活地考察主干、重点知识,尽显历史的社会现实价值,试题较平稳。综观试题,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我略作评析,仅供同行参考。一、严格遵循历史学科的考纲及说明的要求,体现新课程命题“四个不变”的新传统。1、重视材料情境创设不变。选取了大量的新材料,而且材料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丰富而新颖,文献资料、表格、照片、漫画等一应俱全。丰富的材料给新情境的创设和设问角度的选取提供了便利,试题做到了题题把关、处处创新,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学科能力才能顺利完成。2、坚持能力立意不变,试题有一定综合性。3、学科本位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不变,考查学科素养和体现史鉴功能。如15题辛亥革命、18题,与周年、次周年大事有关;35题与时政热点金融危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相联系。4、体现地方特色不变(12题)。另外,与去年相比也有两个不同(稳中求变):一是选修内容增加了选修2部分(如18题《人权宣言》),而且采用选择题方式考查(09年放在主观题部分考查);二是主观题分值有所变化,35、36题均为28分。二、知识考查──注重基础,依托教材。为了避免复习过程中脱离教材、过分依赖教辅的现象,试题注重基础性,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大都是历史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所考查的内容如郡县制、旧民主主义革命、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思想与实践、科技革命、外交等,没有冷、偏、怪的知识。试题还注重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考查,主观题的设问指向明确,摒弃了那种陷阱式的设问,还加了主题词和关键词,减少了审题的难度,避免了在审题上给学生人为增加难度。三、文明史观统领全卷,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以文明史观为引领。以文明史观为主线归纳构建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的主干知识体系。注意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共性。从安徽卷可以看出三个必修模块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两大基石;如第18题“《人权宣言》”题,主要考查《人权宣言》5对世界民主化的影响;第19题“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考查考生对近代化的理解;第15、16题“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主化的历程等等。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体现物质文明演进的历程,感悟不同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共存与竞争,建立起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价值观念。如17题主要考查中国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股份制;21题,主要考查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由贸易”政策等。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从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历程中,感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及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如第35题,本题以科技为突破口,大跨度的考察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影响;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为什么要加大科技投入,强调近代科技的成果,现代科技在社会发展中日趋重要的作用以及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四、具有鲜明的安徽地方特色,体现本省独立命题的特点。高考分省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安徽自主命题本土气息浓郁,体现地方特色这是新高考的一大亮点。试题以安徽元素为情境材料,多角度考察安徽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这也是2010年安徽卷特色之一。如第12题“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题,为试卷打上了鲜明的安徽烙印,颇为适合安徽考生“口味”,富于地域特色,该题将安徽地方古文化遗址与我国古代手工业这一基础知识有机结合,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当然瑕不掩瑜,今年安徽文综试题也留下了一些美丽的缺憾,第22题答案选A项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该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的不同点。本人认为答案值得商榷,设问应该为——“欧盟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别是”,否则语言逻辑不通,因为上海合作组织没有实现促进地区政治一体化,而欧盟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在A项前面加“没有”或“是否”亦可)。导致许多优秀考生在此题丢分,这或许是今年安徽文综试题命卷的一大败笔。沈为慧:分析试卷对于高考命题者是有益的,对于我们这些中学教师来讲,分析试题可能比分析试卷更有意义。6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近两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与高考模拟卷命制对策安徽省太湖中学潘轼“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安徽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已经走完了4年的历程,已经进行了两轮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与高考。回顾总结两年来安徽高考的自主命题,有利于探寻新课改背景下安徽高考的走向,为今后安徽广大师生备战2011年高考理清思路、指明方向。笔者在此以历史学科试题为例谈谈自己的拙见,以期抛砖引玉。两年来安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以下简称“安徽历史试题”)总体上较为平稳,既平稳实现了由大纲版高考向新课改高考的过渡,又稳步推进了新课改背景下高考的纵深发展,真可谓“稳中有变,变中求新”。一、两年来安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比较两年来安徽历史试题“稳”字当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了高考命题思路的连贯性。其具体表现如下:1、试题题型、题量、选修比重基本不变,学科色彩突出。这两年安徽历史试题都是以12个选择题和2个非选择题的方式呈现,选择题分值、选修比重、非选择题总分值均未发生变化。题目选材十分广泛,但这些选材都有浓浓的历史味,使得这两年安徽历史试题学科色彩突出。2、都侧重对中国史的考查。这两年的安徽历史试题都以对中国史的考查为主,对中国史的考查都有65分之多。3、都重视挖掘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而且材料形式、来源多元化。09年安徽历史试题一改以前大纲版高考全国卷I那种比较单一的风格,在选择题的素材中广泛收集包括历史地图、实物图片、统计表(图)、漫画、人物言论、著作、文告、历史小故事等各种历史材料,非选择题主要是就所摘取的著作、历史资料或者统计表(图)设问,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与题目中提供的素材结合起来,实现了选择题选材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特征同样在10年安徽高考试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对人物言论的考查的题目增加。伴随选材多元化的是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高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课改,有利于引导其走出课堂,不再局限于教材本身的说教,进而真正去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真正实7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4、都着力挖掘安徽本土史料,将地方史与主干知识结合起来考查。09年安徽历史试题第12题通过地图考查了安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要求学生排列其先后顺序。10年安徽历史试题第12题考查了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出土的文物,要求学生分辨出题干所列文物哪些不会出现在这一遗址中。这些试题都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看
本文标题:安徽省XXXX年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第6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4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