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精编3篇
好范文解忧愁1/14《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即文言文单元的第4篇文章。本单元所选取的文章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几篇文章分别采用不同的写景方法来呈现自然美景以及在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深情。《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在本单元中所承载的任务是:以白描的手法呈现奇景,叙事与写景结合体现作者的雅趣,抒情寓于叙事之中表达作者的一片痴情。作者张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所以他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的贬谪之士和隐逸之人,他在他的文章中执着地表达着他的故国之思,本文即是很好的体现。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及八年级近好范文解忧愁2/14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本单元前4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基本了解了情景交融的文言文的特点。三、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2、通过精读课文,品味雪后西湖美景,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3、通过品读课文、合作交流,体悟作者的“痴”情。重点:2、3难点:3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文学家梁衡说过,有两篇小品文就像两幅精美的画卷挂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廊里,1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1篇就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以文学家的评价突显其文学地位和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正字音断句读(落实目标1)1、先出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读音好范文解忧愁3/14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打更(gēng)铺毡(zhān)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3、生范读,读准字音,试断句读。4、生提出断句读意见,师总结。5、师生齐读设计意图:常态的诵读训练,是培养文言语感必不可少的一步。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三)再读课文,晓文意知内容(落实目标1)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划出解释不通的字词。2、组内交流疑点,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解决。3、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全班齐读。学生活动:自主探究、质疑、合作交流、朗读设计意图: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语感,也有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本文篇幅短小,生僻字不多,所以这个部分,不要求完全的逐字逐句的翻译,不去破坏文言的语境、意境,所以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来理解文意。(四)精读课文,品奇景(落实目标2)1、“看雪”看到了XX(原文)的雪景,感受了XX好范文解忧愁4/14意境。2、由此可以看出张岱是XX人。要求: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1)引导学生分析描写雪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营造的悠远脱俗意境,由此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怀,尤其要引导学生品味“舟中人两三粒”体现了作者融入自然达到无我之境,痴迷于山水之乐。(2)追问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用资料对比分析白描的手法: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表达设计意图:通过对雪景的分析,了解白描的艺术手法,体会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的享受,初步感受作者的遗世独立的情怀。(五)品读课文,悟痴情(落实目标3)知人论世、词蕴“痴”情:资料一:简介及材料“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出自《自为墓志铭》)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张岱在年少的时候并不是这样清高自赏雅情雅致的人,而是一个喜欢热闹,爱好繁华好范文解忧愁5/14的纨绔子弟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后来有了这样一种大的变化呢?请看下面的几则材料资料二: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资料三:明亡之后,张岱曾参加抗清斗争,后避居山中,生活异常苦,但他发誓不向清廷妥协资料四: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明朝开国之初建都于此,称金陵。清朝建立,改金陵为江宁。结合张岱的经历,品读课文,圈点勾画,品悟文字背后的深情。大雪独行:大雪三日、俱绝、更定、独往——雅趣即清高、脱俗的情怀。(分析:空阔、苍茫、冷寂、世俗之外故国之中)偶遇知音:崇祯、金陵、客此、更、大喜、同饮、强饮、痴似——痴情即故国之思。(分析:明的纪念、都城、客的身份、遇知音的喜悦、告别的哀伤)学生活动:圈点勾画、自主分析、合作交流设计意图: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上;学习文言文,实质是体认它们的言志载道,而这往往体现在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所以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对词的品味来感悟好范文解忧愁6/14作者蕴含期中的深情。同时体现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并重的理念。(六)拓展,感悟文化情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于是,他们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深深地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去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同学们,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痴人和痴文都很多啊。你们还能想起吗?预设:柳宗元的《江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曹雪芹写《红楼梦》……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和心智的独立。因为凝寒独立是其人格,所以苍茫天地就成为了他们必然的心灵归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而学习语文最终的落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本课最终的落点在文化上。希望由此能激发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七)作业好范文解忧愁7/141、比较阅读:柳宗元的《江雪》问题:同是写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两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2、如果经历时空隧道,张岱、柳宗元、陶渊明、苏轼等这些痴人们相遇了,张岱最可能以谁为知己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下来探讨吧。设计意图:作业1主要巩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作业2主要引导学生对同类文章及作家的文学上的分析思考,进而更深刻的体认中国文化。五、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张岱奇景山水之乐雅趣世俗之外痴情故国之思天人合一设计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文字背后的意蕴。思路清晰,简洁明了。希望学生们能学以致用。《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中西好范文解忧愁8/14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质疑、解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内容设计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赏析雪后奇景的句子,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2、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流程环节内容设计设计意图导学方式复习导入一、齐读课文二、过渡语: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这篇文章,并理解了字词句,疏通了文意,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练习之后)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张岱的世界,去欣赏《湖心亭看雪》(出示练习题)1、《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朝代)的(姓名),字,又字石公,号,又号蝶庵居士,本文选自。2、注音并解释更()定更()有此人毳()衣雾凇()沆砀()强()饮芥()喃喃()痴()3、翻译句子好范文解忧愁9/14(1)更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齐读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所回忆,将注意力转移到本文中来。出示小黑板上的练习题(练习题包括文学常识、字间、解词、翻译、对上节课内容逐项复习)可采用提问,板演的方式来反馈,然后齐读。整体感知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地点:湖心亭事件:看雪教师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解答。环节内容设计设计意图导学方式品读赏析一、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么样?二、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可是后来又写到“再中人两三粒”,文章结尾还出现了舟子,那作者为什么还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这是否矛盾?在作得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好范文解忧愁10/14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清高、狐傲、遗世独立、不随流俗,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诵读、美读,领会湖山空灵之意,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2、游湖、看雪,揣摩文章写景之笔。3、说人、话情,见识人物闲雅之趣。[教学重点]:诵读、美读,疏通文意,体验西湖夜雪的空灵境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切地走入奇景中,感知人物的精神品性。[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创设情境:好范文解忧愁11/14由西湖湖心岛的乾隆题字碑——风月无边设疑导入,请学生欣赏杭州西湖风光四季代表景观图片---春:苏堤春晓夏:曲院风荷秋:平湖秋月冬:断桥残雪学生吟诵关于西湖的诗句,师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教师补充介绍其著作。多媒体摘要显示湖心亭介绍: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听: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把握字音及停顿,师提醒学生注意录音中的错误读音。好范文解忧愁12/142、读:学生给生难字注音并自由朗读课文。3、译:学生齐读课文,小组合作疏通文句,并就疑难文句向他组质疑。4、比:结合给定译文比较自己的差距,学习文言文翻译之法。四、细读品悟探究课文1、一读课文自主学习,教师示范提问,引导学生从文中获取有效信息,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用原文作答。教师示范:“看雪”的时间是。地点是。2、二读课文质疑问难(说景)搜寻文中写描写雪景的文字加以品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体会全景和特写景物各自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关注在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教师点拨并举例讲解: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3、三读课文合作探究(说情)湖心亭巧遇是叙事好范文解忧愁13/14但重在抒情。你能体会到张岱怎样的感情变化?1、读“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惊喜到伤感,喜极而悲。师点拨:作者之所以选择更定后独往观雪,是因为不愿见人,也不愿被人看见,也因为此时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2、品味舟子的话,解读“痴”的内涵: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师点拨: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五、教师寄语:小结并引导学生关注古人寄情山水托物言志的情趣之所为。六、延伸
本文标题:《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46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