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局危险源辩识评价控制培训课件(课件)
.向来自生产一线的安全总监、安全部长、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致敬!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全球每年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生各类事故2.5亿起,这意味:每天发生68.5万起每小时发生2.8万起每分钟发生近500起每秒钟有8个家庭尝到事故的苦果全球严峻的事故形势尝到事故的苦果发生事故的原因安全技术系统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不足是事故(含复杂系统)发生的最深层原因.所以我们进行危险源辩识、评价、控制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科学手段。事故是危险源不受控而造成!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和管理是放在人们目前的严峻课题,人们从诸多的危险源事故中汲取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也在现代高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探索着如何确保万无一失的办法。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危险源中能量转变为破坏力的机理尚未完全查明,因此,把传统的监控手段和现代高科技结合起来,把人的安全技术水平、安全思想教育同物的本质安全化的实现结合起来,才能使重大危险源可控,转化为安全和可靠状态。使事故远离人类是我们安全管理工作者的责任.人类的灾难——潘多拉的盒子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主神宙斯为了报复,就命令火神用黏土做成美人潘多拉,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厄庇米修斯做妻子,并带去一个盒子。潘多拉来到了人间,她总想看看盒子里到底是什么礼物?终于经不住诱惑,打开了盒子,宙斯装在盒子里的灾祸飞了出来,使人间从此充满了各种灾难。一、关于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事件、事故等术语的概念与相互关系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方法三、危险源辩识中的常见问题一、关于危险、危害因素、危险源、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事件、事故等术语的概念与相互关系危险、危害因素的定义: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1、什么是危险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中,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1)由于危险源的存在,就存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是造成任何伤害的根源。在我国的传统管理中,一般将“危险源”理解为“危险危害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类。其中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直接原因所作的分类,已由GB/T13816—1992《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将危险和危害因素分为六类: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②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③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④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⑤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⑥其他危险危害因素。(2)根据以上定义和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可分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1)根源危险源根源危险源在习惯上也称为第一类危险源。2)状态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在习惯上也称为第二类危险源、触发型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③环境的不安全因素。2、什么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法》第七章附则中第九十六条和国标《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核心因素是危险物品的数量是否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所谓临界量,是指对某种或某类危险物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具体危险物质的临界量,由危险物品的性质决定。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两种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基本相同2000年9月17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8218-2)《重大危险源辨识》作了具体规定。(GB18218-2《重大危险源辨识》本标准将物质按爆炸、易然、活性化学、有毒物质四类进行了量化化规定,如:乙炔气属于易燃类物质,它的生产场所临界量是1吨,而储存区的临界量是10吨;汽油的生产场所临界量是2吨,而储存区的临界量是20吨;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场所、设备、设施等的不同,重大危险源可分为以下七类:①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如乙炔气贮罐区;②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如火药、弹药库,毒性物质库,易燃、易爆物品库;③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④企业危险建(构)筑物;⑤压力管道,包括工业管道、公用管道、长输管道;⑥锅炉,包括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⑦压力容器。3、什么是危险源特性在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将“危险源辨识”定义为:“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从这样的定义可以看出,对危险源的辨识应从两个方面开展活动:第一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第二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性。这是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必须予以落实的两个活动。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这是防止出现事故的根本,而确定危险源特性,则是进一步理解和分析危险源,将危险源的特征予以表述。只有明确了危险源特性,才能针对危险源的这些特征制定必要的约束条件,对已存在的危险源实施控制,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GB/T28001—2001标准中对“危险源特性”没有给出定义,要想准确的理解危险源特性这一术语的概念,必须首先从“特性”的定义开始剖析。在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特性”定义为:“可以区分的特征。”即:(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3)有多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者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功效的(如:生理的特征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危险源特性的内涵分析(1)“危险源特性”就是已识别和确定的危险源的特征;(2)“危险源特性”也应具备“特性”的所有特征;(3)危险源特性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描述。(4)对第一类危险源得到识别,明确了能量、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进而应确定第一类危险源特性,这就明确提出了第一类危险源可以区分的特征。4、什么是事件、事故与风险(1)事件在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将“事件”定义为:“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2)事故在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将“事故”这一术语定义为:“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事故定义的含义:1)事故的发生必然是危险源存在的结果。2)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3)事故的发生是一种意外情况,这是人们主观意识上不愿看到的结果。4)事故的发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事故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5)事故的发生必然具有破坏性的特点。6)为便于对发生事故的管理,我国已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了分类,并已发布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事故划分为20种类型。(3)风险在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将“风险”定义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以下几层含义:风险的定义,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风险是某种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危险情况发生后所造成伤害或财产损失等后果共同作用的结果;2)风险的存在,必须是以某种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产生后果的危害共同存在为前提条件;3)对“危险情况”可以理解为会造成潜在的伤害或潜在的任何损失。5、危险源、风险、隐患、事件、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1)风险是根源性危险源与状态性危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与后果;2)隐患是根源性危险源处于不安全状态而与状态性危险源未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与状态;3)事故是根源性危险源与状态性危险发生相互作用后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以外情况;4)事件是根源性危险源与状态性危险发生相互作用后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事故属于事件,是导致事故的事件。危险源、风险、隐患、事件、事故关系图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决定控制方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方法)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要素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决定控制方法4.3.2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4.3.3目标、指标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4实施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4.1资源、角色、责任、职责与权限4.4.2能力、培训与意识4.4.3沟通、参与及咨询4.4.4文件化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要素4.4.5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与响应4.5检查4.5.1监测与测量4.5.2合规性评价4.5.3事故调查、不符合、纠正及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4.6管理评审2、目的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3、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危险源的辨识内容:4、危险源的辨识内容:(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4、危险源的辨识内容:(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5、危险因素、危害因素分类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方法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5、危险因素、危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第一类: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
本文标题:局危险源辩识评价控制培训课件(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