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成都大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心
成都大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心副教授谭文丽•问题一:什么是校本研修案例分析“品词析句与情感主线融合”的课题研究概述成都市天涯石小学语文组随着我校语文教研活动的开展,语文教师们都在积极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努力探索着。为了让老师们的研究有针对性,切合教学实际,我们围绕“品词析句与情感主线融合”开展了校本研修活动。现在,我就这一课题的产生与研究近况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希望通过思维的碰撞,能使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有效。一、课题的产生一学期一次的教学活动月展示课一结束,语文六个小教研组和语文大组分别就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正是这次反思,让老师们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本解读不够深入、朗读训练缺少目的性、重点词句的训练点比较零散、对关键词的理解感悟方式单一……我们发现老师们提的问题虽然显得比较零散,但存在共同性,能不能将这些问题梳理成一个比较集中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呢?语文组就这一问题立刻展开了讨论,有人提议以“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为切入进行研究,有人提议以“重品读挖内涵”进行研究,还有老师提出了“抓情感主线品重点词句”……是一个一个问题分年段解决吗?组长们觉得这样东一鳞,西一爪把力量分散了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老师们的问题多而散,如果大组内逐一研究解决,时间拖得太长,并且有老师指出有的问题其实已经由很多经验可供借鉴,还有的问题提法不同,但也有共同的地方。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呀老师们提的这些问题能不能筛选一下,把现今国内外已经有研究成果的问题滤出,通过小教研组的学习交流自行解决;把老师们普遍关注,带有共同性的问题通过梳理,探寻一个共同的研究点呢?教研组多次组织老师学习、讨论,并积极与进修校联系,将我们的一些困惑和思考与专家沟通,最后语文组老师一致达成共识:我们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最终落脚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这一点上,如何寻找一个有效探究点,凸现课堂语文味,这是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反复研读课程标准,我们弄清楚了一点:语文课程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坚持语言训练与人文熏陶的统一。小学阶段是基础的基础,理应抓住工具性不放,通过工具性渗透人文性。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孩子品词析句,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使语文有了情感、有了依托的载体,也使我们的语文不再虚幻。也就是基于此,大家最终确定以“品词析句与情感主线融合”作为语文组校本研修课题,品词析句与情感主线融合的问题解决了,教学中暴露的其他问题也就一一迎刃而解了。二、课题的研究确定下了校本研修主题,大家仿佛看到了前行的方向。来不及休整一下思绪,教研组就立刻组织开始分头搜集有关资料,打算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研究和体验我们的成果。可是一周后,当几位组长聚在一起交流时才发现,各组收集的学习资料寥寥无几,尤其是网上的资料几乎都拿来的是王崧舟《只有一个地球》的磨课资料,并且其中只有几句话提及这个话题,并无什么现成的东西可供借鉴。我们要怎样研究呢?大家一时陷入迷茫之中。怎么办?这时大组长的一句话让大家再一次决定扬帆起航:“别人没有吃过的果子,说不定最甜最香,品起来也许最有滋味。”正是因为没有人研究过这个话题,这个问题更具有研究的价值,说不定还能研究个什么名堂出来。教研组长在碰头会上经过研究又分别从“品词”“抓情感主线”“感悟文本”等多个方面入手收集有关资料。再一次交流时大家的资料明显丰富了许多。可光搜集别人的课例研究,没有课堂实践研究那怎么行?06年1月,邵捷老师主动承担了一节研究课,由于临近期末,她挑选了下册的《春潮》一课。我们先请邵老师自行备课,我们准备从课堂上找出关于“品词析句与情感主线融合”研究的问题点。一堂课结束,我们有了发现:邵老师采用的是逐段教学法,将全文分为两部分,先让学生体悟春潮前景物的变化,然后再让学生感悟春潮的雄伟气势。这样的教学,语文组老师一致认为:学生将二者的理解隔离开来,未能从整体上体会到春潮来临时景物的变化带给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这一情感主线,而且,老师引导学生想要“品”的词语是分散在教学各个环节和问题中,感觉词句训练点太多,也就无所谓重要了,因此,朗读也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从整体上理解和我们要抓的品词析句是否矛盾呢?品什么词句呢?为什么要品这些词句呢?我们开始就《春潮》一课围绕“品”字磨课。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才能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词句是构成段落、篇章的基本单位,要让学生读通、读懂直至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交流,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在品词析句中悟情。教师可以从文章情感主线入手,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并要善于寻找文中的中心词句,然后再以中心词句为“纲”提起具体内容之“目”。研究中,我们发现课文第一段:“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是全文的“纲”,以“纲”为统领,而这课的“动词”特别有意思,如:酥、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情感主线,通过品析关键词句(特别是动词),来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应该很深入。一星期后,一节紧紧围绕“品”的展示课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课堂上,老师运用了多种方式品读关键动词,通过体会朗读,逐渐深入到了文章所牵动的情感上去,这也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东西——品词析句与情感主线融合。课后,我们再次进行教研,根据课例提炼了怎样品词析句的一些做法:1、对比体会法的运用。在体会春潮形成的过程中,针对描写大江变化的句子,我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用“酥”“软”来形容大江解冻,而不用“大江上的冰面变薄了,慢慢开始融化了”,通过这一对比,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更感受到了作者所描述的春潮在“孕育、积累、蓄势”却有着无穷的生命力这一特点。而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课文,朗读中,学生读出了春潮逐渐由弱到强积累变化。2、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因此,当在学习春潮过程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初读了课文,并谈自己的感受,少数学生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一言以蔽之,只能说出“壮观、宏大”的感受,我播放了春潮的壮观场面,让学生观看完以后,我让学生再回到课文,思考:你觉得哪些词句能描述出你刚才看到的场面?这时的学生纷纷说出了“崩溃”“推动”“击溃”等词语,这是我让学生再回到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读出了春潮的气势磅礴和不可抗拒。3、联系作者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在课文最后,学生在充分春潮的的形象后,我又让学生交流在课前收集的有关课文的背景资料,学生更深入了解了春潮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我再让学生读课题,学生读得很到位。这课结束了,但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们又发现:1、品析的方法还不够落实,不够丰富。2、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带着感情去感受去引领。于是,我们又请徐珂老师提供一个案例,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从实践和研究中,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1)抓住情感线和相关的词句体验情感。在阅读富有情感的文章时,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发现文章的情感线索,从整体上把握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有利于体验真情实感。再抓住描写人物或作者的心理活动、神情、态度、情感、动作、行为等词句,这些词句与人物的情感密切相关,联系上下文或背景进行细细领会,体验情感。(2)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品析词句。徐珂老师刚才执教的《炮手》中有所体现学生读文时,老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描写炮手脸色变化的词;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从字面上理解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炮手的脸色一次比一次难看,把词语的理解带到当时的情况下,体会炮手内心所受的煎熬,从而为烘托出炮手的伟大品质做好铺垫。这样一步步层层深入的理解感悟词语,为学生更准、更深的体会文本的内涵真是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有了体验之后再让学生读,学生就读出了情感。这也是我们的活动进入第三阶段——校本研修活动的展示阶段。通过这个课例,我们非常诚恳地邀请各位专家的指导、同行对我们的研究提出中肯建议。最后,我想用潘新和先生的话结束我的汇报:语文教育,是文化精神、言语智慧和言语生命的传承,是对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理想、信念、抱负和言语动机的陶冶和引领。这也许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但我们对这个神话深深地憧憬着。三、研究的展示1、校本研修是立足于学校,利用学校资源、以解决学校组织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师教育组织形式(1)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是:”以校为本”为了学校:以解决学校自身的问题为目标;在学校:置身于学校的教育情境之中基于学校:依靠学校的文化环境和资源(2)学校组织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2、这种组织形式强调:研修•来自古老中国的一名言:最好的领导,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存在,当工作做完了,任务完成了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我们自己完成的。——老子•一个来自西方的名言: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的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够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3、对学校组织而言(1)校本研修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实践(2)校本研修是重建学校文化的探索案例分析——川大附小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态度,教师专业态度决定专业行为,教师的专业行为决定教师的专业人生(命运)。文化精神“文化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是学校办学的历史积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神。提炼形成教师可感的生动的图标,让教师内化为发展的精神。百合花——百合花精神课程文化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天天处于课程之中,在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发展。在学校课程文化的建构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评价者,在学校、年级组和学科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提升专业素质。“学制延长日“生活DIY”“徒步川大研究文化“研究的问题生长于教师,智慧的生成在实践和分享中,探索的成果运用于常态,获得的果实凸显团队的实力。”学术文化崇尚学术,尊重学术,学校的学术文化,将让教师不断追求自己教育生命的卓越,享受学术的资源和快乐,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品味。四级学术平台:“教研组”“学科组”“三校区”“跨校际”。管理文化在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计划、过程、评价)都充满了教师成长的资源,要挖掘其资源进行教师培养、研修。“音乐伙伴”音乐剧的编创(3)校本研修是学校自我发展的机制(4)校本研修是课程创生的平台案例分析:川大附小课程设计(5)校本研修是学校与环境进行信息与能量交换的系统运作•4、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1)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2)研修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和自我更新取向(3)研修体现教师职业劳动和专业生活的特点(4)研修关注教师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二:校本研修有何特点1、功能定位上是教育改革、学校建设与教师发展的统一2、目标指向上是解决自身实践中的问题为归依3、活动方式上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活动紧密结合4、方法选择上要运用教师熟悉与可能的多种方式5、组织形式上是依靠学校的实践共同体校本研修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总之,要注重功效化、草根化、组织化、制度化与日常化问题三:校本研修的内容有哪些•校本研修内容的选择,要运用“归纳”思维方式,针对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校本研修内容的处理,要注意计划与灵活、统一与差异、理论与实践等关系•校本研修内容的确定,要根据学校实际、围绕学校目标、凸显学校特点、研究学校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校本研修的内容可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学校工作的重点:班级工作、学科教学、课堂为主的活动•教师素养的构成:知识的获得、能力的修炼、德性的养成•专业训练的框架: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技能习得问题四:校本研修如何组织与管理•校本研修涵盖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四个领域,是四位一体的整合。培训是一种对教师发展的干预,
本文标题:成都大学教师教育培训中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7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