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4篇)
好文档,供参考1/17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交流资料,激趣导入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好文档,供参考2/17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细读感悟,经历探究①学习第一自然段。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好文档,供参考3/17②学习第二自然段。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d.议一议。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课堂练习①学习生字。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②抄写词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好文档,供参考4/17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导入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精读课文,探究结果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好文档,供参考5/17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赏读片断,表达感情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②学生自读体会。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再思导疑,再激兴趣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好文档,供参考6/17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⑤教师再引。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指导写字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拓展活动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板书:14、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好文档,供参考7/17遇到问题实验求证得出结论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前准备:1、根据上一节课的学习,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2、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赵州桥及现代的桥相关的图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好文档,供参考8/17一复习导入1说说你心目中的赵州桥?注重说话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教师随机指导。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完成预习要求。先分小组朗读,再小组之间比赛读。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品读体验1、介绍赵州桥的第三个特点:美观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这种静、动相结合的写作,给人印象深刻。2、整体感受赵州桥的后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再分别介绍。3、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1.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2.读一读,演一演: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好文档,供参考9/173、练一练:这里的说话,既是句式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4、同桌一人一句轮流读这一段,再次感悟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三巩固延伸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2、会写14个生字。a.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让你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记忆的。b.写字。教师示范写生字。学生练习写字。c.评字。小组长检查,互相评价。1、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2、会写14个生字。根据老师引导完成本节课的写字任务。1、学习写作方式,积累美词佳句。2、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三篇】好文档,供参考10/17《小河的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2、学生准备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好文档,供参考11/17设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学设计: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一)导入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二)通读识字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5、指导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如“哺灌”。评比欣赏。(三)理解课文好文档,供参考12/17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2)还知道了什么?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小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他作伴?好文档,供参考13/17(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的感受)(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就能读好。(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给同学们说一说。(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好文档,供参考14/17见到了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5、学习第三、四小节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还知道了什么。(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他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好文档,供参考15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86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