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精简)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水稻的生长过程第三节水稻的栽培模式第四节水稻育秧第五节水稻大田栽培第六节水稻栽培新技术第七节水稻肥水管理第八节水稻病虫草害及防治第一节概述•全国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全国水稻产量中口粮约占85%,工业、饲料用粮约占10%,其他是种子等。•2010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4.48亿亩,产量19576.1万吨,平均亩产436.5公斤/亩。我国不同季别类型水稻生产概况水稻季别指早稻、中稻(单季稻)、晚稻。早稻面积约0.95亿亩,平均亩产337.9公斤。中稻面积约2.42亿亩,平均亩产462.8公斤;晚稻面积约0.98亿亩,平均亩产356.6公斤。栽培品种:常规品种与杂交稻耕作制度:单季稻与双季稻四、我国水稻品种(籼稻、粳稻、糯稻)•籼稻:分蘖力较强;成熟时易落粒;谷粒细长;蒸煮的米饭粘性较弱,胀性大;较耐湿、耐热和耐强光,但不耐寒。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和云贵高原的低海拔地区。四、我国水稻品种(籼稻、粳稻、糯稻)•粳稻:谷粒不易脱落;谷粒短圆;蒸煮的米饭黏性较强,胀性较小;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后季以及黄河以北地区)。四、我国水稻品种(籼稻、粳稻、糯稻)•糯稻:是水稻的粘性变种,其谷粒平滑,粒饱满,稍圆,脱壳后称糯米,外观为不透明的白色,食物如粽子、八宝粥等。在贵州省从江、黎平县等侗族地区有着稻鱼鸭复合种养的“饭稻羹鱼”的传统糯稻文化。糯米第二节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的一生)发芽出苗分蘖拨节长穗抽穗扬花结实收割一、水稻的一生(生育过程)•水稻一生:种子萌芽--新种子形成•生育过程:营养生长期(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生殖生长期(包括长穗期和结实期)•整个生育期90-180天,经历:发芽、出苗、分蘖、拔节、长穗、抽穗、结实等阶段第一章:发芽、出苗(立针或现青)•种子处理:晒种、选种、消毒处理•浸种催芽:关键是温度与湿度•最先长出的第一片真叶仅有叶鞘,没有叶片,称为不完全叶,这时称出苗期或现青期•播种量:杂交种2.5-3斤、常规种4-6斤种子根和不定根•种子根•“鸡爪根”(初生根系)•冠根•多级分支三叶期(断乳期)•第三完全叶完全抽出时,种子胚乳中养料基本耗尽,称为“断乳期”•断乳期后稻苗进入不再依赖胚乳营养的“自养”阶段•断乳期秧苗抗逆性弱水肥管理•确保促根、炼苗,促壮苗•施好两肥:断奶肥(二叶一心前施用)送嫁肥(移栽前3-5天施用)-4-5公斤尿素病虫害防治•防烂秧、死苗•药治恶苗病、立枯病,供水防青枯死苗,保胚土提苗,延长秧龄。秧苗期注意防治稻飞虱,有效控病(移栽前3-5天使用送嫁药)第二章:移栽期•合理密植(肥田靠发、瘦田靠插)•适龄插栽(机插秧秧龄15天左右、抛秧15-20天、手插秧25-30天),秧苗3叶或是3叶1针以上利于秧苗返青生长•注意插秧的质量(深浅、疏密、迟早)•注意防止秧苗带病虫进入大田第三章:返青期•移栽后3-5天,叶片挺起,心叶展开,扎下新根,即为返青。•查苗补苗、看苗灌水、适时施返青肥•杂草防治:杂草第一波,栽后3-10天第二波:栽后20天•适当的病虫害防治。(二化螟、稻纵、飞虱、纹枯、稻瘟等)第四章:四叶与分蘖期•分蘖节•分蘖节都有腋芽•四叶期稻苗开始发生分蘖分蘖过程与成穗•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终止期(群体茎蘖数达到最后穗数的时期)、分蘖高峰期•主茎(母茎)拔节时,一般有3张以上叶片的分蘖才有可能成穗•茎蘖成穗率,即穗数/茎蘖数(%),多数在50-70%,是水稻高产的重要指标(16-23株为好)田间管理:保浅水、适期晒田、追肥尿素5-7.5公斤)适用甩手稻病虫防治:飞虱、条纹叶枯等拔节、孕穗期•拔节期:基部节间明显伸长的时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的时期,又称拔节长穗期(约30天)•幼穗分化过程通常划分8个时期稻穗结构及穗发育过程田间管理•晒田:分蘖期未至幼穗分化初期较适宜,晒到田中有硬皮,人立有脚印•巧施穗肥(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两个吸肥高峰)可适用甩手稻•浅水灌溉,要求做到前水不清,后水不进。•病虫害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并引起螟虫、稻纵、飞虱象甲等抽穗、结实期•结实期:抽穗、开花、受精、灌浆、成熟•结实期长短与温度有关,一般约30天结实过程•授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或等待发育•花粉落到柱头,2-3分钟后萌发,4-5天后幼胚分化,7天后胚形成•灌浆速度:早稻比晚稻快,籼稻比粳稻快;温度高比温度低快,同穗上开花早的比迟的快•收获适期:“九黄十收”或“十黄十收”柱头第三节水稻育秧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二、水稻育秧方式三、播种期、秧龄、播种量四、育秧技术要点:种子处理、浸种催芽、秧田整理播种操作、肥水管理、防止烂秧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1、水分•干燥稻种含水量12-13%•稻种吸水量达种子重量40%左右发芽最适宜•种子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关,早季浸种时间比晚季增加一天左右•吸水速度与品种类型也有关系,粳稻比籼稻浸种时间可延长一天•发芽和幼苗生长表现对水分较强的适应性:耐湿性和耐旱性一、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对水、温、氧的要求2、温度•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温度35℃左右•幼苗生长最低温度12-14℃,最适26-32℃•随幼苗生长,耐寒性变化,三叶期耐寒性低•苗期低温引起生理失调,病菌入侵,烂秧死苗•温度明显受到水分的调节二、水稻育秧方式1、秧苗类型•小苗:3叶期内秧苗,适合带土移栽•中苗:3-5叶秧苗,适合抛秧、旱育秧•大苗:5叶期以上秧苗,适合拔秧移栽•大苗的叶龄上限与品种生育期有关三、播种期、秧龄、播种量1、播种期的确定•根据气候条件:避过倒春寒,安全播种;避过梅雨寒,安全孕穗;避过秋寒,安全齐穗•根据耕作制度:双季稻、单季稻、烟后稻,三熟制、二熟制•根据品种特性:早稻、中稻、晚稻的熟期差异;不同季节播种的熟期变化三、播种期、秧龄、播种量2、秧龄•秧龄指秧田天数,即播种至移栽天数•秧龄也可以用秧苗主茎叶龄来衡量•秧龄长短与环境条件、品种特性、育秧方式、移栽方式等有密切关系•早稻秧龄25-45天;晚稻秧龄30-60天;中稻秧龄25-35天;倒种春10-20天•适宜秧龄上限=主茎总叶数-6三、播种期、秧龄、播种量3、播种量•与育秧方式的关系•与气候、肥水的关系•与秧龄的关系•与品种类型的关系(杂交水稻、常规水稻)•每亩播种量可多到50-500公斤;可少到50-10公斤四、育秧技术要点1、浸种催芽2、秧田整理3、播种操作4、肥水管理5、防止烂秧1、浸种催芽•浸种、催芽作用•浸种时间:水温10-20℃,2.5-3天(早季);水温30℃,1.5天(晚季)•催芽温度控制:高温破胸,35-38℃,约10小时;适温长芽,25-30℃,20-32小时,达根长1粒谷,芽长半粒谷;降温炼芽,自然温度条件下摊晾数小时•催芽热量来源:外界加温,种子呼吸作用2、秧田整理•秧田环境:地势平坦、避风向阳(早季)、排灌方便、水源清洁、光照充足•秧田整地:水耕水整(有水层条件下犁、耙、耥,沉实后做畦),或干耕干整水耥4、肥水管理•扎根立苗期:播种至一叶一心期,湿润管理是技术关键•秧苗断乳期:二叶至三叶期,抗寒力不断下降,主要措施是施用断乳肥和建立水层,防止烂秧•成秧期:三叶期至秧苗移栽,管理措施因育秧方式而异,一般应注意施用壮苗肥和送嫁肥•早季秧田应注意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秧苗素质5、防止烂秧•烂秧死苗的概念烂秧:包括烂种、烂芽和死苗烂种、烂芽:种芽在扎根现青之前死亡死苗:扎根立苗后的烂秧现象烂秧原因•烂种原因:种子问题(生活力)、浸种问题(水质、换水)、催芽问题(烧芽)、秧田问题(烂、肥等)•烂芽原因:翘根倒芽(秧板太硬)、黑根烂芽(还原性物质中毒)、绵腐病烂芽(低温阴雨)烂秧原因•死苗原因:黄枯死苗:秧苗从脚叶向心叶逐渐黄枯。原因是长时间低温阴雨,秧苗素质下降,病菌侵袭青枯死苗:多发生在2-3叶期,秧苗卷叶呈暗绿色。原因是低温伤根,水分失衡,可能与病菌也有关系烂秧防治(烂秧发生后)•加强水分管理,调温、调气,恢复秧苗生长•争取时间及早移栽,减少烂秧损失•病菌引起烂秧应及早用药防治•肥害、药害造成死苗,可灌水洗秧,降低药、肥浓度•及早补播种子,减少生产损失第四节大田栽培技术一、插秧要求及插秧规格二、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三、需水特性与管水技术四、其他栽培措施一、插秧要求及插秧规格1、插秧要求•浅水插秧•插足基本苗•插植要浅、稳、匀•尽量不插隔夜秧•插后灌水护苗一、插秧要求及插秧规格2、插秧规格•插秧规格主要指株行距•一般每亩插植1-2万丛,基本苗5-10万•规格:行距6-10寸,株距4-6寸;如6×6、8×5、9×4、9×5、10×4、10×5二、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1、需肥特性•三要素需求需要量以氮、钾较多;氮、磷、钾吸收比例为2:1:3;钾素增产效果日益显著。亩产500kg水稻,大约亩施用纯氮(N)8-12kg,磷(P2O5)3-4kg,钾(K)8-10kg。•铵态氮效果好于硝态氮•不同生育时期三要素增产效果磷素增产效果有一个高峰期——分蘖期钾素增产效果有两个高峰期——分蘖期、长穗期氮素增产效果高峰期不明显二、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2、施肥原则•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早季增加用量•钾肥作基肥+穗肥两次施用,或穗肥一次施用•氮肥根据产量构成因素形成规律分次施用:基肥、追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氮肥要求促控结合:有效分蘖期和长穗期促进,无效分蘖期控制三、需水特性与管水技术1、生理需水与生态需水2、水层、晒田、湿润三结合的管水方式3、不同稻田类型的管水特点1、生理需水与生态需水•生理需水:维持植株水分平衡需要的水分,主要是蒸腾作用•生态需水:维持稻田生态条件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是蒸发和渗漏•亚洲稻田一般每天耗水约10毫米,其中正常渗漏为5-7毫米•不同稻田土壤类型渗漏量差异很大,沙漏田日渗漏量可超过10毫米,冷浸田可低到0毫米以下。2、水层、晒田、湿润三结合•有效分蘖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是水稻三个水分敏感期,保持水层管理•分蘖后期至幼穗分化初期:对水分较不敏感,可以不保持水层,或进行晒田•灌浆结实期:以湿润为主,采取间歇灌溉4、不同稻田类型的管水特点•冷浸田(烂泥田):湿润管理•沙漏田:漏水漏肥,肥力低,可以不晒田•黄泥田:土壤僵硬瘦瘠,不宜晒田•盐碱稻田:全程保持水层,避免返盐四、其他栽培措施1、中耕除草2、病虫害防治3、适时收获1、中耕除草•稻田中耕,也叫耘田,有除草、增温、增氧、增肥的作用,现在很少采用,多直接施用化学除草剂。•稻田杂草第一出苗高峰在栽后10天左右(禾本科),第二出苗高峰栽后20天左右(莎草科)•水稻田除草,一般在犁耙田前进行一次封闭除草和分蘖期(即移栽后5-10天)和施用返青肥一起进行施肥除草。•稻田机械除草机在稀植栽培上应用(马达加斯加)•稻田除草剂有100多种,如丁草胺、二氯喹磷酸、苯噻酰草胺、丙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常用常用除草剂及其复配除草剂、年年丰甩手稻、加博禾立青除草药肥等。2、病虫害防治•水稻主要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主要虫害: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瘿蚊稻瘟病(药:稻瘟灵、三环唑。施:分蘖、大肚)纹枯病(药:爱苗、井冈霉素、稻瘟净。施:拨节、大肚)白叶枯病(药:叶青双、噻唑锌。施:拨节)细菌性条斑病(药:噻唑锌。施:分蘖、抽穗)二化螟(药:杀虫双、毒死蜱、敌百虫。施:返青、破口)三化螟(药:杀虫双、毒死蜱、敌百虫。施:返青、破口)稻纵卷叶螟(药:阿维菌素、三唑磷、毒死蜱。施:分蘖、抽穗)稻纵卷叶螟为害状稻飞虱药:吡蚜酮、叶蝉散(异丙威)、噻嗪酮(扑虱灵)、敌敌畏;施:迁飞、全生育期(2006年)2015年西南稻区稻飞虱落地成灾为害稻飞虱造成“冒穿”危害稻瘿蚊(药:益舒宝、米乐尔、毒死蜱;施:秧苗、分蘖)标葱3、适时收获•成熟时谷粒变黄,颖果淀粉积累达到最高•收获适期:90%以上谷粒变黄(九黄十收)•再生稻的头季稻要求十黄十收成熟期的群体特征-理想的熟相和转色成熟期的群体
本文标题:水稻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精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0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