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声音的特-教学设计【热选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7声音的特*教学设计【热选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声音的特*教学设计【热选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第一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音调的概念,明确音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振动频率,并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钢尺振动实验,发现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学习意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音调的概念及音调的决定因素——频率好范文解忧愁2/17难点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过程。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课堂上开展一个小型音乐会,播放出不同的音乐,教师对乐音下一个定义,并提出问题: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不同乐器发声不同。教师明确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提出问题:声音的高低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声音会有高低之分?学生在疑惑中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课程——《声音的特性》(板书)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教师演示钢尺实验。教师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改变伸出桌边的钢尺长度,控制每次振动的幅度,学生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和声音的不同。学生会发现:如果将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得较慢,声音较低沉;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好范文解忧愁3/17尖而细。教师讲解:音调是声音的特性之一,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物理上用频率表示物体的振动快慢。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2)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教师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活动二)超声波与次声波教师播放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行时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翅膀的振动,但能听到蜜蜂“嗡嗡”的声音,却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学生讨论:蜜蜂翅膀振动较快,频率高,蝴蝶翅膀振动较慢,频率低,所以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得出:人耳的听声范围是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之后教师通过PPT介绍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好范文解忧愁4/17环节三:巩固提高通过问题的形式,加深对音调的理解。问题:某昆虫靠振翅发生,如果昆虫在2s内振动了700次,那昆虫的振动频率是多少?人能否听到这种声音?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提问,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作业: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声音除了音调外还有什么特性,并根据这些特性制作一个乐器,尝试解释原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第二篇】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教学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都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好范文解忧愁5/17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分析1.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2.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速度的测量。学情分析1.学生有强烈的教学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2.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3.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和声速。2.借助探究教学增强体验,培养能力、学会思维与合作。好范文解忧愁6/173.通过过程感受激发想象能力和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创设情境,引发心理需求1.播放音乐(千差万别的声音)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生):听音乐、描述感受二、教学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师):创设问题,引发表现欲和求知欲问题设置、过程引导:(以打鼓为例)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生):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师):多媒体课件放映并解说: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强弱三、教学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好范文解忧愁7/17(师):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追求过程和方法体验问题设置、过程引导: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4.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关系?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生):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师):多媒体课件放映:齿轮敲打塑料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高低、弦乐器的音调(生):阅读课本(信息快递),认知概念。四、教学辨别声音(师)(生):(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生):阅读课本:(1)体验声音的另一特征──好范文解忧愁8/17音色(2)感受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3)生活、物理、社会《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2、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2、初步体会探究中的设计实验与分析论证这两个环节。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好范文解忧愁9/17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二、新课教学1、[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设计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好范文解忧愁10/17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进行实验: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声音粗。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振动得慢,音调低。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投影](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3、[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好范文解忧愁11/17(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实验结论:(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4、[想想议议]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教学,总结上述问题]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好范文解忧愁12/17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5、提出问题: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猜想与假设: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2)通过上面的探究教学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6、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好范文解忧愁13/17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物体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2)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3)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2.过程与方法(1)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学会用语言描述好范文解忧愁14/17和文字记录听到的各种声音。(2)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3)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逐步养成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求真的态度,。(2)乐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教学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加以区分和鉴别。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游戏“猜猜我是谁?”(2)引出课题。(听听声音)(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入手导入新课,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二、探究活动(一)倾听、感受声音。(1)你安静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外的声好范文解忧愁15/17音吗?(2)交流:你刚才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你还知道
本文标题:声音的特-教学设计【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152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