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编4篇
写作好帮手1/38人教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人教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沁园春长沙》教案1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词中景物的描写方法,品味意象,感悟词中优美阔大的意境。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老师朗读《诗人,领袖》。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写作好帮手2/38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让我们一起品味《沁园春·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走进诗人、领袖的宽阔胸怀和崇高的心灵世界。二、写作背景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的湖南的农xx动引起了当地官僚恶霸极大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下令通缉捉拿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秘密从韶山回到长沙。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xx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时,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展示橘子洲的相关照片)写作好帮手3/38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用长沙话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毛泽东的纯正地道的湖南口音。2、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诗词的情感基调,并理清思路: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了什么?明确:①上片主要写景;②下片追忆往事,抒发作者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和革命豪情。3、老师明确诵读要领,学生齐读课文。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忆”字都是领字,这两个字后要稍微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语速稍快,“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慨叹之情。下片“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语调要低沉一点,语速也要稍慢一些。“忆”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激情,语速稍快。四、再读课文,品味鉴赏(一)品读上片:写景为主,借景抒情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的上片。2、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给我们透露了哪些信息?写作好帮手4/38明确:点明了作者“独立”的时间和地点。这几句句式倒装。正常语序为“寒秋(我)独立(在)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3、问题:在词的上片,“看”是一个“领字”,统领以下哪几句?作者看到了哪些美景?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教学生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板书:山——红林——染绚丽多彩江——碧虽为寒秋看舸——争却无寒意鹰——击生机勃勃鱼——翔①请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齐读这几句景物描写的句子。②问题:在这几句景物描写中,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明确:(学生可能会回答)“万”写出山之多;“遍”描写了红枫满山的景色;“漫”写出了湘江水的溢满之状;写作好帮手5/38“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染”这个动词化动态为静态,写出“万山”好像被红枫染过一样;“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用“翔”而不用“游”,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就像在天空一样,自由自在,使人很容易联想到诗句“天光云影共徘徊”、“秋水共长天一色”。4、一提到秋,人们常常自然而然地就把它与“悲凉”、“愁”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万里悲秋常作客”、“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却道天凉好个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等悲秋诗句更是给人增添了凄冷的感觉。但在这首词里,虽然是深秋,我们却感觉不到一丝凉意,在作者身上感受到一种大气、乐观,而不是像古代文人士子的多愁善感。5、问题:面对这生机勃勃的秋景,作者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这一“怅”一“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明确: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秋景赞美了当时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革命形势,寄寓了自己乐观、热烈、积极奋写作好帮手6/38斗的革命激情。一个“怅”字,写出作者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他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谁来主宰祖国命运和民族未来的问题。这里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板书:怅、问:谁主沉浮?博大胸怀(二)品读下片:抒情为主,情中显志1、作者在词的上片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片。2、“橘子洲”、“岳麓山”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这次旧地重游,他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下片中,“忆”是一个领字,那么作者回忆了什么样的峥嵘岁月?板书:忆:峥嵘岁月革命盛景补充材料(幻灯片展示):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②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③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④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3、“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形象地表达了一写作好帮手7/38代革命青年的远大抱负,他们在革命浪潮中乘风破浪,充满立志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小结: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所以下片通过叙事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进一步含蓄地回答了只有像我们这样的知识青年、仁人志士才能“主沉浮”,才能担当天下大任。板书:记:中流击水壮志豪情。4、学生再次大声齐读全词。五、总结归纳词的上片记今日自己独游橘子洲,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下片忆往昔与同学战友群游橘子洲,以抒情为主,情中显志。全词清晰地展现了新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担当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壮志豪情。六、拓展迁移在毛泽东看来,改造旧中国的历史重任是掌握在奋发有为的青年人手中的,只有他们才能主宰祖国和民族的命运。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借鉴中国留学生时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写作好帮手8/38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依然是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中流砥柱。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大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选段,读出我们年青一代的自豪与激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诗歌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情感价值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把握词的意象和意境;反复诵读,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作好帮手9/38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教学时数1课时一、导读,辨记文体1、齐背初中所学的《沁园春·雪》,导入新课。2、介绍关于词的文化常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等。词的分类: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②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每一首词有分段,词中称为片、阕、叠。其中单调不分段;双调分两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写作好帮手10/38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词题与词的内容有关,“长沙”是题目。二、初读,感知概貌1、播放多媒体朗读视频。正音: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廖廓(liáo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豪迈大气。2、指名朗读课文。(1)本文上下阕各自写了什么?分别有何直观感受?(2)分别找到统领本文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忆)3、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四幅图画:寒秋独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三、研读,把握重点写作好帮手11/381、赏析前三句。(1)哪位同学能够通过合理的调整、补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通畅的说一说?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2)介绍背景,重温历史:“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会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1)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学生代表朗读看到的内容。明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写作好帮手12/38鱼————翔浅底(2)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天空:鹰击长空(仰视)水底:鱼翔浅底(俯察)(3)小组交流:在这几句写景的句子中,你觉得哪些动词用得最好?为什么?层林尽染染,写出了色彩浓烈百舸争流争,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鱼翔浅底翔,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强劲有力之状鹰击长空击,突出了鱼儿自由轻快之态竞自由竞,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3、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怅”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主宰国家命运。写作好帮手13/38小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上阕就是通过这样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4、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怎样回答呢?5、“同学少年”是个怎样的精神风貌?“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6、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小结:
本文标题:人教版《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1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