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5篇】
写作好帮手1/30《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5篇】【导读】这篇文档“《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第一篇】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要求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二、预习重点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三、预习过程1.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工具书,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写作好帮手2/30藻荇交横()怀发亦未寝()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2、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顿,并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3.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水中藻荇交横()4.熟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整体感知文意,重点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写作好帮手3/30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预习自测(1).(自主)文章点明地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主)把夜写得具体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主)写出夜游原因的句子?写作好帮手4/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一、先学交流:各小组用3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对预习案的预习自测情况进行交流(小组长组织好)。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三、精读探究,揣摩运用:1.概括每一段的意思。第一段: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2.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并说说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点睛之笔是什么?写作好帮手5/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有哪些含义?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请写出两个借月抒情的诗句,并注明出处和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小百科: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时博通经史,21岁时中进士。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元丰二年,43岁的苏轼因涉嫌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八年之后,收集有关写月的著名诗句及篇章,并作好摘录旧党司马光为相,召苏轼回京,写作好帮手6/30继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旋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等地。绍圣元年,新党复政,又以“讥讪先帝”为名贬苏轼至英州。其后一贬再贬,直到以琼州别驾身份流落海南。宋徽宗即位后,才将他召回,次年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虽然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有过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无怪乎苏轼要引他为同道和知己了。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写作好帮手7/301,3略。4、(1)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月光照进门内,高兴地起来散步。(4)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5、(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第二课时三、1、第一段:寻伴夜游;第二段:庭院月色;第三段:月下感叹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3、记叙,描写,议论。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作好帮手8/305、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发的惆怅和苦闷。《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第二篇】内容预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写作好帮手9/30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3、导语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写作好帮手10/30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三、翻译理解|给加点字注音。解()衣藻荇()遂()至未寝()|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四、赏析思考问题: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写作好帮手11/30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6、文章的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五、小结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写作好帮手12/30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空灵、皎洁竹柏--藻荇交横抒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潇洒、达观自我排遣的乐观《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第三篇】第二课时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写作好帮手13/30欣赏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遂(suì)寝(qǐn)相与(yǔ)藻(zǎo)荇(xìng)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大概是。3、古今异义。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读4.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5.朗读指导写作好帮手14/3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宋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疏通文意看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全文。(二)整体理解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交流点拨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
本文标题:《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5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