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参考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8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参考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参考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一篇】一.导入:看到题目《再别康桥》,我们知道这是一首离别诗,之前我们也学过很多离别类的诗歌,我们学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也学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还学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e、)”,这些诗歌都是以人为离别对象,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再别康桥》,它离别对象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地方,康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英国的剑桥”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反复品读,把握诗歌抒情线索;2、在品读中,欣赏诗歌意象;3、体会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好范文解忧愁2/18板块一:诵读诗歌,品味音乐美(一)由学生介绍作者,并交代背景,老师加以补充:(《再别康桥》一诗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留学,1922年学成回国,他在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唯有康桥美景可以排解枯燥、寂寞的海上航行生活,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二)理出诗歌中7节的结构关系:第1节为一部分;2、3、4节一部分;5、6一部分;最后一节为一部分小节:作者作别云彩后,开始描写三个意象或景物:金柳、青荇、清泉,之后感情达到高潮,最后照应开头,悄悄离别康桥。(三)通过诵读,感知作品的音乐美首先,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标出韵脚,同时老师进行指导,比如注意停顿、重音、前后句音量的变化等,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遍,并男、女分好范文解忧愁3/18别推出一名高手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诗人在黄昏时分独自一人怀着喜悦而安静的心情欣赏康桥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不忍离去的感情。(四)品味首尾音乐美,连用三个“轻轻的”和“悄悄的”有什么特殊的效果?品味叠音词的艺术效果,换成“缓慢的”和“安静的”可不可以?“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缓、徐舒,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最后诗人“悄悄”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的”变为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显得比“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洒脱,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板块二:品读诗歌,赏析意象(一)2、3、4节是诗歌的第二部分,其中描写了三个意象,请同学分组讨论,找出最喜欢的一节,并根好范文解忧愁4/18据自己理解,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这三节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调来读呢?2、柳为什么是金色的,并引出“折柳送别”这一意象和古代有关柳的送别诗。3、分析“青荇”这个意象,在古代有一个固定的意思,是爱情的象征,在《诗经》中说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体现作者对往事的一种追念。4、分析“清泉”这一意象,老师加以补充:其中这里的“清泉”是指“拜伦潭”,拜伦是指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无限仰慕与追怀。然后集体朗读这三节(二)在对各节的内容有所感知之后,请大家思考这三节可不可以互换顺序,为什么?不可以,理由:1.按照视觉欣赏顺序,就是应该先看到河岸的柳树,再看到河中的水草,之后看到榆荫下的清泉;2.按照情感变化的顺序,可以从各节所使用的动词中看出来,首先是艳影在心头荡漾、之后作者感情更进一步,深切的投入其中,甘心化作康河的一条水草,在下一节中感情更加深入,使用“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中“揉碎、沉淀”两个词可以充分体现好范文解忧愁5/18出来。分析完之后,再让学生朗诵,同时老师加以小节板块三:品读章节,体会感情第5、6以感情为切入点,感受意象中蕴含的感情1、体会这两节在情感上有何变化2、指出第六节是诗歌感情的高潮,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3、进入探究性环节,指出对于这首诗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主要表达了一种离愁别绪,而有的学者却认为这是一种甜蜜的告别,对此同学们怎么看?这个探究活动,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同学们加以辩论,发挥各自的观点学生朗诵,教师小结结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歌写于11月份,也就是深秋时节,当时呀诗人在7月份告别了自己的母校,4个月后作者才写出这首诗,可见佳作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情感的酝酿,此时此刻让我们化身为作者徐志摩,一起朗诵这首诗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鉴别关键词、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好范文解忧愁6/18能力,激发学生朗读品赏诗词的兴趣。2、培养学生鉴赏,评价现代诗词的能力。3、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艺术美和人情美。教学重点1、《再别康桥》中的诗意美和人情美。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著作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名作有《再别康桥》。他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位毁誉不一的诗人。1918年到1928年,他三次旅欧,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时,曾在康桥河里划船,在康桥上漫步,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怀抱中。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云游》等,《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二、中国现代诗人简介现代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它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在自己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艺术流派。代表好范文解忧愁7/18作家有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闻一多、臧克家和徐志摩都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先驱,虽然他们风格迥异,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但都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概述诗歌写作背景《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三、示范朗读课文(展示多媒体课件)四、同学们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五、学生讨论(展示课件)1、整体感知《再别康桥》内容和形式。2、具体分析《再别康桥》的内容(节)1、2、3、4、5、6、7。六、学生讨论好范文解忧愁8/18《再别康桥》语言形式(展示多媒体课件)七、再次朗读本诗,讨论它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展示多媒体课件)八、其他作品欣赏(展示多媒体课件)扩大学生的视野九、志摩影集(展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徐志摩十、英国剑桥大学掠影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十一、巩固练习(展示多媒体课件)十二、课后作业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意象”在诗中的作用。3、了解诗歌的一些表现手法。教学重点难点1、意象的含义、作用。2、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好范文解忧愁9/18讲解与背诵相结合,辅以电教手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读博士;1928年秋重到英国,写下此诗;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徐志摩的诗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充分熟悉教学材料,获得感性认识1、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2、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正音正字,投影:河畔(pàn)青荇(xìng)长蒿(gāo)漫溯(sù)笙箫(xiāo)载:zǎi(一年半载)zài(载歌载舞装载登载)斑斓(澜、阑)3、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好范文解忧愁10/18四、解释“意象”诗歌离不开“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以粉笔、板擦等为例)。意象=物+情(写入作品中的物与情的结合而形成意境)1、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清·王国维)2、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旨”。物→情→旨。五、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1、轻轻的(走)(来)(招手):不想惊动别人,更不想惊动这里的美景。忧愁。2、“西天的云彩”换成“东方的朝阳”如何?傍晚适合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正如“秋”“雨”中写离别能泻染出这特定的意境一样,同时作者是别西(方)而东去,因此别“西天的云彩”准确。3、(金)柳→新娘→荡漾:喜爱这美景。(比喻)“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因“柳”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之情。可见,“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举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好范文解忧愁11/18(《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4、青荇→招摇,做水草:感情深化,不想走了。留恋。(拟人)5、清泉→虹→梦:再深化,回答了为什么“留恋”这个问题,景美,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有自己的梦想。6、因此:寻梦,引起美好的回忆。撇开美景,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陶醉)7、沉默──回到现实(别离),获得了短暂的陶醉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伤感。8、照应开头,“不带走一片云彩”,飘逸、洒脱。小结:1、这首诗每小节的感情不同且具有一个美丽的圆形结构:美景(意象)轻轻的(忧愁)回忆(想象)悄悄的(洒脱)现实(伤感)2、徐志摩的艺术风格:好范文解忧愁12/18投影: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个性。六、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七、知识迁移投影: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仔细的观察,抓住最有代表的一瞬。)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新奇而准确的比喻。)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直抒胸臆。)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复杂的情感。)沙扬娜拉!(照应题目,无奈分别,珍重,珍重。)注:括号内容为评说。八、作业有表情地朗读,以至背诵这首诗。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的:好范文解忧愁13/18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二、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2、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点:一、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二、《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设想:一、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二、媒体设计:1、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2、播放动画《再别康桥》。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好范文解忧愁14/18心。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
本文标题: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8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