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最新4篇】
写作好帮手1/21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最新4篇】【导读】这篇文档“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初中化学教案【第一篇】一、教学设计思路《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从本课题起,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展开。本课题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它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作好理论准备,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开展教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课程价值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设计本课题时,做到了四个转变:(一)由“照方抓药”向“实验改进”转变。以往的演示实验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照方抓药”展示给学生,今天我大胆改进了“白磷燃烧前后质写作好帮手2/21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此装置的优点有三个:1.现象明显;2.节约时间;3.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打开橡皮塞,防止了空气的进入和白烟的逸出,减小实验误差。(二)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转变。通过实验探究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科学方法和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次实验探究活动,一方面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由“静止对照”向“互动交流”转变。在实验设计上,改变过去“你问我答”的教学方式。学生自己将观察的现象、分析的思路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对产生的错误和偏差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由“学科内容”向“贴近生活”转变。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价值。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口吹石灰水”,实验中用到鸡蛋壳等日常用品,另写作好帮手3/21外还提出对“水能变成油”这种言论的看法。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要相信科学,会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案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方法设疑,以实验为导向,讲练结合。仪器、药品写作好帮手4/21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等。药品: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碎鸡蛋壳、稀盐酸、石灰水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导入提问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如图改进: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校正。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组织第二次活动与探究设置课堂练习题如下:(1)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反应,生成3体积的水。(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那么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克;5g硫和8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写作好帮手5/21克。提问:为什么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展示多媒体课件磷、碳、硫燃烧的本质。设置“能力拓展”习题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文字表达式能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但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分组实验探究探究实验名称: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骤: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探究实验名称: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骤:1、将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并带有胶头滴管(事先装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2、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写作好帮手6/21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活动与探究探究实验名称: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骤:1、将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使其平衡。2、取下烧杯,向其中吹气,一段时间后,再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探究实验名称:鸡蛋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骤:1、将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和几颗鸡蛋壳一起放到天平上,使其平衡。2、将鸡蛋壳和稀盐酸混合,一段时间后,放回天平,观察。交流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交流、谈看法。思考。观看动画演示,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一切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可能有()元素。写作好帮手7/21(2)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复习旧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德。体验成功,学生产生成就感。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并且会用一般规律解决个别问题,提高学生能力。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情况,及时更正错误的认识及看法。质疑,激思。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习兴趣。反馈诊测[板书设计]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写作好帮手8/21二、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篇】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二)学生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写作好帮手9/21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二、教案课题氧气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写作好帮手10/21象。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情感价值观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写作好帮手11/21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仪器、药品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教师活动初中化学教案【第三篇】第六单元金刚石、石墨C60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写作好帮手12/21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二)讲授新课:一、碳的单质]⑴金刚石:⑵石墨:⑶C60观看科利华软件(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二、碳的化学性质: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写作好帮手13/21(1)观察实验现象,(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3)板演方程式。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木炭具有还原性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三)课堂练习:(四)小结:(师生共同完成)(五)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初中化学教案大全【第四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写作好帮手14/21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情感目标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建议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1、准确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写作好帮手15/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30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