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1设计思路《鼎湖山听泉》是苏制洪编教材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作为本单元的第1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进而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这是1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以“听泉”为中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梳理文脉,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二课时进行深度阅读,抓住一个“听”字,重点赏析第8段“枕泉而眠”,理解作者是如何由听泉而领悟出人生的哲理。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重诵读教学,采用“六读”教学法让学生吟哦讽诵,从诵读中得到启发,最终应达到能理解作者在状写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3.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点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教学难点寓理于景,理解作者在景物状写中寄寓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六读”教学法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讲,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四次聆听到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第四次听泉。第一步:听读——感知文意。(8分钟)参考资料,少熬夜!1.听录音(第8段),圈点出每词美句。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提示: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第二步:析读——赏析美点。(12分钟)1.作者笔下的泉声很美,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例: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2.作者从听泉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结合课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组织学生读后先在书上做批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3.如何理解“看不见的指挥棒”?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的心;它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三步:韵读——读出韵味。(7分钟)1.这么美妙的泉声,这么深刻的道理,这么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鸣,请以小小组为单位,带着对鼎湖山泉水喜爱的感情朗读第8段,朗读时可以进行创新,形式由各小组自己设计,比一比哪一小组的设计最新颖,读得有韵味。2.二到三个小组朗读其他同学评点(评点依据:设计是否科学、新颖,朗读是否有感情。)3.全班齐读,读出韵味。第四步:辨读——比较辨微。(10分钟)1.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较两个句子,读一读,辨别优劣。例1(出示幻灯片),第8段“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与下面这段进行比较,看谁写得好。“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溪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水,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提示:课文第8段写得好,写得美。美就美在能让人仿佛听到了泉水流动中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到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是因为课文中把泉水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钢管”的乐声,这就是比喻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好处。)例2(出示幻灯片),再与下面一段做比较:“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那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提示:上段读起来,感觉有点生硬,而课文读起来,就像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感觉到很美。这是因为课文用了排比句,具有节奏感,美就美在有节奏感。)第五步:背读——熟读成诵(5分钟)1.经过两次比较,大家认为这一段文字很美,好的语句需要积累,请大家带着一定的速度背诵这段文字: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2.背诵小竞赛。第六步:吟读——对联小结。(3分钟)1.根据课文内容,请你就鼎湖山的泉水对一副对联,作为对这篇课文的小结。上联:泉水隐隐约约滋润万物下联:泉声(提示:老师明确对联的特点,如不仅字数相同,且词性要一致,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结构要一致等。提示根据课文内容上联可写泉水,下联可从泉声方面对。)(答案参考:泉声泠泠淙淙洗涤心灵)布置作业以“听雨”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仿照第8节“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升腾而成为主旋。”一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各个角度来写雨声,写出雨声的层次感,尝试寓理于景,在景物状写中寄寓的人生哲理。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谢大光听读——感知文意析读——赏析美点韵读——读出韵味辨读——比较辨微背读——熟读成诵吟读——对联小结参考资料,少熬夜!《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难点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泉水的美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民间传说皇帝曾铸鼎于此,因而称鼎湖山,那儿景色可美啦!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里的泉声吧!二、听课文录音。三、初读课文。1、布置学生自学。⑴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素课文。⑵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理解词语。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⑴认读生字词。⑵学生质疑,理解重点词语。⑶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四、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的。2、讨论交流。第一段(1);第二段(2);第三段(3~5)五、指导写字及布置作业。朗读、写词。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二、精读课文第一段。1、指读第一自然。2、你觉得雨后的鼎湖山怎样?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二句话。。三、精读课文第二段。1、作者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见泉水的?读第2自然段,试分层。2、讨论交流后小结。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一层(第一句)第二层(第2到第4句)第三层(第5到第9句)3、指名读第一层,说说你体会到泉声怎样?(泉声响)4、自由读第二层,想想“不绝于耳”的意思。从这个词可体会到泉水怎样?(泉水多)5、看插图听老师读第三层,你觉得景色如何?(泉水长,泉声美)四、精读课文第三段。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夜里借宿,作者又听到的泉声怎样?指导读书3、谈读后的体会4、作者为什么会听得这么真切?5、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五、总结全文,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美妙白天:泉声响泉水多泉水长泉声美黑夜: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直导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0课《鼎湖山听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学习第二节1、设置情境:这一天呀,作者乘车来到了被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的鼎湖山。他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过了寒翠桥,这时,他似乎听到了什么。你们听:2、播放课文第二节的录音。3、指名说听到了什么?听到这些泉声,你有什么感受?4、带着这种感受,认真读课文第二小节。5、指名读这一节。及时给予评价。三、学习第四节过渡:听着这美妙的泉声,怎舍得让人离去。所以作者又决定在庆云寺借宿一晚,继续听泉:1、听课文第四节录音。2、指名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参考资料,少熬夜!3、那么文中哪些词语又描绘了泉声的多而美?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结,相信你一定会找出答案。①学生读文,找有关语句。②指名读。4、那么,对于这么美妙的泉声,我们不妨再来细细品读一番。投影出示:①自由读比较,看看哪种表达方式更好一些。②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原因。总结:的确,这样写更能生动的体现泉声的美!5、那我觉得我们还有必要再来品味一番。为了让同学们能看的更清楚,我们来单独看看这段话。投影出示:①读读,体会体会。②指名读,随机指导学生读好。6、语言积累。过渡:还有同学想读吗?这么多同学想读。看来这么美的语言要是不积累下来,实在可惜。下面,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把它记下来,咱看谁最聪明!投影出示:①学生试背。②指名背。③齐背。7、作者之所以有这么深刻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白天时用耳欣赏泉声,更重要的是他在晚上用心细细的——(聆听、辨识、品味)。板书:聆听、辨识、品味/sjbwz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学习作者。四、学习第五节1、然而作者喜欢泉水仅仅是因为它好听吗?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五小节,相信你一定会明白的。2、指名回答。总结:是啊,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听,还因为它滋润着鼎湖山的万木。五、迁移训练大自然就是这么的神奇,总是让人对它产生无限遐想。记得老师在一次游玩时,也看到了一处美景,当时真把我给迷住了。你们瞧:(出示图片)清请的河水,碧绿的荷叶,美丽多姿的荷花,还有那青翠娇柔的杨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1、请你也来认真观察,用心辨识、品味,把这幅美景描绘出来。为了描绘的更加生动逼真,可以用上“犹如……”和“像……一样……”(随机在黑板一角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这些词语。好!开始吧!(配上轻音乐)2、学生观察,描绘美景。3、指名读,随机评议。4、学生完成,修改。板书设计:10、鼎湖山听泉↓聆听辨识品味《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是国标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的1篇精读课文。文章的作者是谢大光。这是1篇游记,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想象奇特,是1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好材料。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欣赏鼎湖山奇特的泉水,品读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作者听泉时的感受体会,想象泉声美妙有趣,培养学生感悟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能体会作者的写法,学习迁移运用,能用“像……一样……”造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板书大写的“听”字(聴)。猜猜这是什么字?师:它是“听”的繁体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家看看这个字,这是一个会意字,从这个字的结构上你能看出些什么?仔细看看它的组成。像这“听”字带个耳朵很容易理解,用心去听,你们尝试过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耳朵、带着我们的心一块到鼎湖山听泉去。[由猜字谜引入课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文的学法指导作好铺垫。]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记描写泉水的词语。(学生按要求自学)参考资料,少熬夜!2、教师出示两组词语: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3、指名读读这两组词,看看能发现什么?(第一组描写的是听到的泉水的声音,第二组描写的是看到的泉水的样子。)总结: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板书:入耳入目)4、通过这两组词语,你能感受到这里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多响美)5、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亲耳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呢?(播放泉水的录象)6、哪位同学能把这段美丽的文字读一下?(生读)[由找划词语导入学习第二小节,体会白天作者看到的泉水多,听到的泉声响。紧
本文标题:《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36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