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银行内部评级法培训2011年7月关于市场风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险的补充规定定19961996BaselIBaselI19881988巴塞尔协议的演变路径旧资本协议的主要缺陷:未考虑同类资产的信用状况仅仅关注信用风险过分强调资本的充足性旧资本协议的主要缺陷:未考虑同类资产的信用状况仅仅关注信用风险过分强调资本的充足性BaselIIBaselII20042004资本协议的两大目标:促进金融系统的稳定促进国际银行业的公平竞争BaselIIIBaselIII20092009--20102010123对三大风险管理提出了最低资本要求,统一了资本充足率计算标准,提高了对风险的敏感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对银行的内部资本评估的风险进行监督检查:•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资本充足性评估程序(ICAAP)•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程序(SRP)第二支柱监督检查扩充财务披露的范围并提高其对于市场的透明度:•风险管理方法描述•资本水平•各业务/机构的风险暴露及资本分析第三支柱市场纪律新资本协议的总体架构:三大支柱预期损失(EL)与非预期损失(UL)预期损失(EL)是银行面临的平均损失,为业务开展的风险成本。银行需通过定价来反映风险成本,通过计提拨备加以覆盖。非预期损失(UL)反映了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损失超出平均水平的幅度,需要用资本金来覆盖。发生极端损失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持有大量资本金是不经济的),但一旦发生将是致命的,需要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保险,政府救助等)。置信区间反映银行的风险偏好。非预期损失损失分布图损失规模预期损失极端损失置信度99.9%μ风险的定义: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未来结果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内部评级基本框架—新协议的要求内部评级法(IRB)制度/流程内部评级系统监管当局确认内部评级体系(IRS)数据内部评级模型信息披露验证监管标准资本充足率内部评级体系:银行自己构建的,用来评判客户好坏的工具。内部评级法:是监管当局认可的,银行可以应用自己的构建的内部评级体系来计算监管资本的方法。第一支柱—信用风险计量方法监管当局规定风险权重,使用外部评级IRBIRB初级法初级法IRBIRB高高级法级法内部评级结果由监管者提供银行自行估计由监管者提供银行自行估计由监管者提供银行自行估计PDLGDM(Maturity)EAD风风险权重险权重EADEAD风险加权资产风险加权资产(RWA)(RWA)%8RWACapitalkCreditRis≥X=风险资本标准法标准法9风险权重是用来衡量资本占用程度的指标,风险权重越高,说明资本占用也越多。9RWA风险加权资产是对资产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确定不同的风险权重,以风险权重对资产与贷款额度的乘积。信用风险计量:风险参数概念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债务人违约的可能性有多大?•各级别的PD=违约客户数/客户总数•违约时的损失率有多大?•违约时的清收金额有多大?•违约损失率LGD=1-回收率•违约时银行给客户的信贷金额有多大?•违约暴露EAD=授信余额+未提用额×信用转换系数客户评级债项评级内部评级的支持体系内部评级体系由四方面要素构成:组织架构、制度流程、模型工具、数据/IT。数据集市数据收集分析数据管理/标准评级系统评级应用系统客户评级模型债项评级模型风险暴露模型压力测试模型评级制度流程模型开发、验证和管理流程资本评估制度流程等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审计部门数据/IT模型工具组织架构制度流程内部评级体系标准法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内部评级高级法内部评级高级法风险敞口风险权重风险敞口风险权重复杂复杂//先进程度递增先进程度递增客户评级违约概率(PD)内部评级法风险计量方法监管部门参数银行自行估计客户评级违约概率(PD)债项评级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债项评级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监管部门参数客户违约风险违约概率PD客户违约风险违约概率PD债项信用风险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债项信用风险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银行自行估计债务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商业银行的债务9银行对债务人任何一笔贷款停止计息或应计利息纳入表外核算。9发生信贷关系后,由于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商业银行核销了贷款或已计提一定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9商业银行将贷款出售并承担一定比例的账面损失。9由于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商业银行同意进行消极重组,对借款合同条款做出非商业性调整。9银行将债务人列为破产企业或类似状态。9债务人申请破产,或者已经破产,或者处于类似保护状态,由此将不履行或延期履行偿付商业银行债务。9商业银行认定的其他可能导致债务人不能全额偿还债务的情况。债务人对商业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债务人对商业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客户违约定义21信用风险计量:客户评级框架定量指标定性指标行业评级地区评级模型得分权重a权重b权重c模型内因素调整的模型得分PDa+b+c=100%典型的客户评级框架划分级别行业评级地区评级公司概况管理水平资信状况集团风险营运风险流动性风险其他风险监控风险经营环境公司风险经营风险其他风险定性风险指标体系其他外部因素定性风险分析框架修订背景—监管要求评级治理要求董事会和高管层更加关注评级工作,要明确评级发起、认定、推翻和更新的政策和操作流程,确保评级工作的独立性。评级覆盖面要求所有借款人和担保人均需要进行评级。评级应用要求商业银行将评级结果应用于管理实践,在政策制定、信贷审批等5个核心领域和风险定价、绩效考核等6个高级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评级方法要求商业银行基于历史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开发统计模型,且要实现违约概率(PD)等参数的量化,不能仅依靠专家判断(直接认定)。监管要求监管要求随着新资本协议在中国银行业的推进实施,银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指引,对内部评级体系及其相关支持体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监管要求,原评级制度制定的监管依据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新资本协议在中国银行业的推进实施,银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指引,对内部评级体系及其相关支持体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监管要求,原评级制度制定的监管依据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风险计量的精确程度有待提升风险细分程度不够9评级敞口方面,对我行信贷资产组合主要集中的敞口,还需做进一步细分9信用等级设置方面,现有的评级级别(9级)已不能满足信贷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部分管理规定尚不完善9“免评级”与“直接认定”客户占比较大,影响我行客户评级覆盖率9集团客户评级方法需进一步完善……现有评级体系在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现有评级体系在运行中的主要问题9PD计量方法有待完善,风险预测的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9全行评级主标尺尚未统一,不同敞口评级对应的PD存在差异修订背景—现有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新体系的特点—模型评级模型方面建立了统一的违约定义¾未清偿债务逾期90天以上¾我行判断债务人无法全额偿还债务,例如:9五级分类不良9对债务进行消极重组,或转为非信贷资产9客户破产或出于类似的破产状态9出现其他重大变化,预计无法按期足值偿还的¾根据违约率大小校准到统一的主标尺,实现了境内外主标尺的对应,确保了评级结果的一致性、可比性¾细化等级设置,评级级别由9级增加到16级,客户在各信用等级间的分布更加合理¾借鉴标普、穆迪等评级机构和国内外同业的先进经验¾采用数理统计和专家判断结合的方式,保证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¾模型开发基于2005年以来的数据,建模样本量较为充足,数据基础较为扎实¾在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处理、定性模型与定量模型的权重分配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统一了全行的评级主标尺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建模方法新体系的特点—系统¾一个客户仅对应一个等级,不会再出现不同分行分别评级的情况¾一级分行可以查询全行所有客户的评级情况¾将模型与评级指标进行分层设计,通过对指标、权重等参数的灵活配置,实现对评级模型全面、实时的维护¾借助完善的评级模型版本演化和历史记录追溯功能,满足内部评级模型持续优化的需要评级系统方面实现了评级全流程网上作业具备了“模型库”管理功能强化了系统制约功能实现了全行评级信息集中¾具备评级发起、审核、认定全部业务还击的电子化操作功能,且能够保存各环节的评级信息¾评级业务无需通过公文形式流转,大大提高业务操作效率¾系统可根据部分客户的行业属性和财务报表类型自动选择所适用的评级模型¾能够依据授权书对各机构、角色、选用的评级敞口设置相应的审批权限¾将自动运行批处理程序,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客户直接判定违约两项制度的主要内容非零售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评级主标尺评级方法评级推翻评级更新集团客户评级特别规定非零售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管理办法评级应用流程管理权限管理评级治理报告与披露考核评价监督检查有效识别客户风险提高评级工作效率满足监管合规要求规范评级的管理工作规范评级业务的操作共16章110条新制度适用的范围工作管理办法适用范围适用于银行境内机构非零售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非零售客户是指银行授信、拟授信或为授信客户提供担保的法人客户1234零售小企业客户的评级另行规定零售小企业客户的评级另行规定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含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债务人是一个或几个自然人笔数多,单笔金额小按照组合方式进行管理债务人是一个或几个自然人笔数多,单笔金额小按照组合方式进行管理零售客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其他零售风险暴露(含小企业)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格循环零售风险暴露其他零售风险暴露(含小企业)评级工作开展应遵循的原则统一性原则9全行采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开展评级工作,不得委托外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也不得使用其他金融机构评定的等级。独立性原则9要设立专门的岗位和人员从事评级管理工作,评级审核人员应保持独立,确保能够做出客观、公正的分析与判断。审慎性原则9要严格定性打分和评级推翻标准,拥有客户的信息越少,认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应越审慎。敏感性原则9对客户评级应及时监控、动态调整,使评级结果能充分反映客户风险状况的变化。9同一客户(无论是授信客户还是为授信业务提供担保的客户)只对应一个信用等级。9有效期内,评级结果在全行实行“资质互认”。9同一客户(无论是授信客户还是为授信业务提供担保的客户)只对应一个信用等级。9有效期内,评级结果在全行实行“资质互认”。职责与分工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客户部门、信贷管理部门等¾内部评级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承担内部评级体系管理的最终责任¾内部评级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承担内部评级体系管理的最终责任¾风险管理部门:内部评级体系的主管部门¾客户部门:客户评级的发起部门¾信贷管理部门:客户评级的审核部门¾贷款审查委员会:客户评级的审议机构¾有权认定人:负责在权限内最终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对认定结果负责¾内控合规部:负责统一组织评级业务的内控合规检查,实施授权和转授权工作¾审计部门:负责对内部评级体系及风险参数的估计进行审计¾信息技术管理部和软件开发中心:负责开发并维护客户评级相关系统,建立数据规范与数据质量保障机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¾风险管理部门:内部评级体系的主管部门¾客户部门:客户评级的发起部门¾信贷管理部门:客户评级的审核部门¾贷款审查委员会:客户评级的审议机构¾有权认定人:负责在权限内最终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对认定结果负责¾内控合规部:负责统一组织评级业务的内控合规检查,实施授权和转授权工作¾审计部门:负责对内部评级体系及风险参数的估计进行审计¾信息技术管理部和软件开发中心:负责开发并维护客户评级相关系统,建立数据规范与数据质量保障机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¾内部评级体系的最高执行层,确保内部评级体系持续、有效运作¾内部评级体系的最高执行层,确保内部评级体系持续、有效运作评级方法—模型评级定量因素定性因素区域风险行业风险初始评级I
本文标题:银行内部评级法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9347 .html